提示:点击↑上方蓝摄工坊“免费订阅
他们不一样,与那些权钱勾结、骄奢淫逸、目无星空和道德律、拿钱砸人的有钱人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和活法:马云不停为公众造机会平台,王石登珠峰读哈佛与公众互动,李连杰执念天下为一,丁磊建猪场,冯唐写文章,郭敬明开发小时代。
马云:想赚钱,先有价值观
在马云眼里,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企业家则为社会承担责任。
几个月来,围绕着马云发生了三件大事:卸任阿里巴巴CEO、创建菜鸟网络公司、推出余额宝。几件事都够轰动,尤其是余额宝的推出,仅半个多月,已经有了好几十亿元的资金转入量。马云让人们见识了互联网金融的活力与能量,这与此时银行的钱荒引起的担忧形成了鲜明对照。
在传统金融领域庄家欺负散户几成常态的情况下,马云考虑推出最低元的金融产品。他说自己在金融上是外行,做金融,不是因为它能挣多少钱,而是因为它可以让很多人挣钱,可以让很多人发生变化。现在变化已经开始,人们正在把自己的活期存款挪移到余额宝。有人算过,钱放在余额宝,收益率是活期存款的8倍。被惯坏了的银行必须得清醒一下了,不管余额宝今后发展如何,它的表现对银行来说都是一个大挑战。余额宝完全有希望成为中国金融体系变革的引线。
马云在年的一场演讲中说过:为什么做阿里金融?我就是要让银行睡不着觉。现在银行真的睡不踏实了。在马云看来建设性的破坏比破坏性的建设有用得多,如果森林里没有狮子,羚羊也不会有。不破不立,你死气沉沉、养尊处优,马云就过来刺激你一下,这样,你才会有所行动,还赖着不动,就让你付出点代价。
马云说过:我要做的是改善全社会的生活。他敢这么说,是因为他真的做到了。以淘宝为例,马云不仅颠覆性地改变了中国零售业的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他改变了年轻人创业的思路和模式:只要你有进货渠道,有时间,还有不多的一点钱就可以在淘宝上开个店。就像马云不久前在自己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的毕业典礼上说的:这个世界每天都有机会。
马云一直在为人们创造机会平台。整合了一大批国内一线物流企业的菜鸟网络,仅第一期预计就能创造万就业岗位。而在马云眼里,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
很多情况下,中国的人口基数让人头皮发麻。而马云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个基数,你给大家创造机会,大家就能帮你挣钱。老算计别人的钱挣不了大钱。马云数学不好,考出过个位数的成绩,但他会算大账。中国最大的资源不是煤炭,而是13亿人。在接受美国脱口秀主持人查理·罗斯的访谈时,马云说得够明白。
在企业家里面,马云是自个儿成全自个儿的典范,从筚路蓝缕创办中国黄页,到执掌电商巨无霸阿里巴巴,这个过程确实励志。马云有口才,很愿意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之路。
讲台上的马云,幽默、睿智,人不帅,但不乏明星气质,说的话充满辩证法。
马云很在乎价值观,反对把企业仅仅当成一种生意,认为企业得有自己的信念、自己的文化。对于创业者个人,他说得更直白:如果你想开公司,你必须先有价值观……我们坚信,如果你眼中只有钱,没有人会愿意和你做朋友的。
王石说他无意当意见领袖,因为他本身就在利益冲突之中。在公共和企业利益之间,他选择企业的利益。
对于王石,即使你不知道他的万科,不知道他登珠穆朗玛峰,也会知道他的婚变传闻。王石的行为总是透着不驯,尽管这种不驯总在不断构成对公众的冒犯,但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一直是那样:干自己该干的,说自己想说的。
中国的房地产业形象在很多人眼中逐渐变灰的时候,王石的万科看起来却走得一路阳光。然而,年汶川地震时的捐款门事件,严肃地教训过王石。人们觉得,捐款万对万科来说太少了,而员工捐款不超过10块的规定更是冲撞了公众的情感。一时间举国声讨,舆论危机之下,不但万科捐了1亿,还逼得王石出来道歉,又几度入川,拼命找补。
站在股东权益的立场上捐万,王石没有做错;而在对员工捐款数额的说辞上,王石太像个大家长。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当然,更要对消费者负责,所以王石说他更关心万科产品的抗震能力。把企业做好,本身就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然而,这让他站在了民意的对面,甚至看起来有点像挑衅。而王石真正要对抗的,也许是摊派性慈善,甚至是摊派的道义。
王石面对公众时的言论,其实一直在国人喜闻乐见的套路里——常常励志,间或鸡汤。在面向公众时,励志与鸡汤往往是最安全的言论。谁不想成功?又有谁的内心不需要一点暖意呢?但即使励志与鸡汤,也会在非黑即白的强力解读之下变味。在年下半年出版的《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中,王石建议人们不要都想着住大房子,但其措辞再次招来一片谩骂。因为他说的是中国人没资格住大房子。在这本书里,王石还教人学着放下。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手里啥也没有,心里空空荡荡,放下什么?怎么放?
对此,王石自然有自己的解释。建筑用地越来越少,又有那么多人进城,都住大房子怎么住得下。这难道不是现实?但不想,王石再次开罪了公众。你们这些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住大房子就有资格,为什么我们没资格?中国令人提心吊胆的基尼系数,要求富人说话必须收着点。
当下,各种对立被中国泛政治化的传播环境扭曲和放大,群体极化效应不断逼着人站队和作出选择。作为公众人物的富人,想不选更难。
以前的王石,是做事,远离各种论争。而最近,开始有人觉得王石正往意见领袖的路线靠拢,王石开始说大事讲政治了。有人说,这是王石在主动寻找战友,如果是这样,那他不也是在树敌吗?王石一向爱冒险,玩登山、玩滑翔是身体冒险,当意见领袖则不啻为一种立场冒险。
王石说过自己无意当意见领袖,因为自己本身就在利益冲突之中,心里想得更多的是万科。在公共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他选择企业的利益。对企业家来说,做像样的企业家,就是做个像人样的人。
从性格上说,王石也并不是天生的意见领袖,因为他太不驯服。而要做意见领袖,光有正确是不行的,公众还会要求你驯服。而是否一贯驯服则是检验你忠实度的标准,最起码,你的价值观要与众人绑定。而王石愿不愿意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我们还猜不着。
人有一点是平等的:我们都有生,终有一天,也都会离开。到了那个时候,不管你愿不愿意,名、利、权,都要放下,回馈给社会和子孙后代。
空和无相、无愿的三三昧,是佛法所讲的通往解脱之道的三种法门。年的电影《少林寺》令李连杰成名,也是他的第一次解脱。
人生如戏,他的戏框在银幕里。34岁,他参悟佛学,第一次从我执中解脱,去追求幸福本身。他说:只有把自己的物质欲望减到最低,才能得到最大的快乐。
4年,李连杰经历苏门答腊岛的强震与海啸。当海水没过他下巴时,他明白,人的肉体是多么的渺小,精神世界的大小却是无法估量的。他有了做慈善事业的念头。很多人觉得人生来不平等。他是CEO,我是老百姓(行情,咨询),怎么平等?李连杰说,但是有一点是平等的:我们都有生,终有一天,也都会离开。到了那个时候,不管你愿不愿意,名、利、权,都要放下,回馈给社会和子孙后代。
银幕里昂首挺胸的李连杰,在现实社会里为壹基金谦卑起来。他在《满城尽带黄金甲》首映式上频频弯腰、打断他人、恳求再多让自己讲几分钟,让台上几个经验丰富的主持人都无所适从。他出现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时,当场被质疑:企业领袖的会,怎能让一个明星来吆喝?他去各地分享慈善心得,常有人要求他现场来一段武术。李连杰放下了所谓的明星身段,但大家却不肯放下对他明星身份的期待。他想认真做事,却总被娱乐,甚至被称为戏子。
国人自古排斥禁榷制度,对壹基金身份的质疑颇大。壹基金成立初始,挂靠红十字会门下,捐款要进入红十字会的总账,被指为红会公关部。有人说李连杰是作秀,面对如此质疑,李连杰说起曾饰演的霍元甲:人们说他是东亚病夫,并不可怕,要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病。如果有病,要感谢他人提醒自己是一个病夫;如果没病,东亚病夫也不过是一个笑话。
壹基金在雅安地震中向公众募得捐款逾3亿,与这个庞大的数字相比,李连杰更为看重的,是托起数字的这些人——万人——通过壹基金捐款。他觉得,财富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信念是最重要的。光靠国家、靠企业是不能改变贫富的,他希望人人都有精神的小康。
李连杰希望李连杰这三个字淡出壹基金。他说自己是全球最大的乞丐,祈求67亿人心中都拥有善良、责任和爱。在他看来,做公益的道理很简单,一只手拿来,另一只手则理当付出。他曾拒演《黑客帝国》去陪夫人待产,他觉得,这部片子没有了李连杰,仍然会是很成功的电影。现在他说:如果壹基金不再需要我这个开拓者了,说明它走向了精准运作的正轨。
在一次APEC未来之声交流会上,有台湾学生站起来,讲述他在台风来袭时的所作所为:我们投入了很多,搬很重的东西,脚踩在了泥巴里……我们青年人尽了他们的责任。李连杰认真地听完,严肃中含着一丝微笑:你帮妈妈干活的时候,肯定不会激动地说‘我做饭啦’、‘我洗衣服啦’。……你用的单词都是‘付出’,当你不再说‘脚踩在泥巴里’这类话的时候,当你把这些‘包装’都打掉的时候,你将会是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