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临床医生请走好科研第一步

临床医生为什么搞科研?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对外交流的广泛开展,科研成果对于提升医院的声誉和水平都是至关重要的。国家陆续出台多项鼓励一线工作者重视科学研究的政策,我国SCI发表量也因此迅速的增长,连续十年位列世界第二位。科研成果在医疗机构被托举到一个空前重要的地位。国家医院的等级评定、经费划拨乃至医生的晋升考评、奖金待遇挂钩,各单位为了激励医务人员的科研热情也将科研成果与科室和医生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那么,国家为何如此重视科研成果,医务工作者又因何要去奋力执研?

一、现代医学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经验积累,而是一门客观求证、固本培元,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交叉科学。未知的疾病和有限的治疗手段要求全世界的医务工作者需要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和协作才能最大可能的提高效率,而这种交流的能力很大一部分就是阅读最新国外文献和写作文献,尤其是英文文献的能力,科研的过程正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沃土。

二、医学思维是科学思维,需要科学的锻炼

现代医学的发展,是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的转变。所谓循证医学又包括两个大方面,一个是在机制,诸如基因和分子层面上的证据;另一个是流行病和统计学方面的证据。这两方面不断佐证是推动现代医学快速进步并且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若是没有受过科研思维锻炼,就很难说自己的医疗行为是科学行为还是经验行为。

三、现代医疗行为需要不断总结提高

临床经验体会很多都是需要总结提升的,需要去进行下一步的科学验证的。简单一点的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统计分析,看看是否能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复杂一些的就需要设计复杂的实验,做出本质研究。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将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和经验升华成为可以交流和推广的共识,得到学界认可。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临床上的经验和思考就不能转化成为优势,经过时间的消磨,问题一直还是问题,优势由于缺少交流也会很快落伍。

总体来说,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临床医生不做科研或是只做科研肯定是不可取的,关键是掌握两者之间的平衡,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我想作为一名有想法的医务工作者,在做了大量临床工作之后,必然积累了很多想要解决的问题,并有一些好的经验想要与同行交流和分享。

临床医生如何搞科研

现有的体制下,临床医生更大的问题反而不是不想搞科研,更多的是不会搞科研。科研有大有小,过分强调条件还是因为没有科研的思维和能力。医生的职业环境也不够自由,特别是做临床的,都指望着科室老板定课题,自己照着做。其中不乏有人为应付评职称而作假。长此以往,大家感觉离科研越来越远。即便有些硕士或博士,医院工作,所做的研究往往浮于表面,所写文章也是为升职称勉强而做。

在这里,我结合我做科研的经历为大家列一些方法。其实只要找对方法,普通医生做科研就会和大学教授一样轻松。

一、主观上认可并建立做科研的决心。往往有这种情况:某某人从国外回来,以前是某临床医生,临床一般,出国几年搞基础研究,有些成果,头衔一堆,课题一把,回国重新适应环境后事业如日中天。这种例子很多。我们也一定要趁年轻,积累自己科研的基础,多向获得科研课题的临床医生或专搞科研的基础工作者请教。

二、确定自己的科研方向。这是一件很耗费精力的事。有几种方法:第一,以你所在科室老板们的研究基础找新的有前途的研究方向;第二,以自己专业背景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例如,你是在肿瘤科,可以肿瘤分子生物学为背景;第三,可以多与专业科研企业交流,碰撞火花,走路谁都会,关键是有人指路,咨询一些专业提供科研咨询服务的公司获得科研方向,他们有专门的团队研究当前国际上的前沿热点和科研动态。

三、主动立项,奠定科研基础。很多医生都有一个盲区,认为申报了课题并获批才叫立项,实际立项就是产生idea的过程。采用征集、探讨等方式,确定科研思路,然后做一部分尝试性的常规挖掘和验证,这些内容就已经是一篇不错的论文了,最重要的是,这篇论文就是下一步申报课题的必要科研基础,如果你从这个方向已经有点名堂,走出了第一步,申请课题资助才师出有名,几率倍增。

四、申请课题资助。根据初步研究成果,先以院(校)基金课题为目标撰写标书,随着成果和经验的不断累积,逐级申报市级、省(厅)级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初次写作基金标书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也可以通过寻求科研咨询服务得到帮助,他们拥有高水平的技术团队,有丰富的经验,所提供的标书写作指导往往能够提高基金申请的成功率。有了科研经费,你就可以在科研上大展拳脚了。

五、做课题。做实验、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和发表对于很多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头疼的事情。一边是非常繁忙的临床工作,另一边又是实验条件的不足,实验经验的缺乏,这可能就是阻碍很多临床医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最大障碍。其实,中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了,技术服务公司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和设备,完全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一项实验,并且可以提供几乎所有临床医生在科研中需要用到的实验技术。在美国,生物技术服务更是如此,很多从事科研工作的医生,甚至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大学教授都将自己课题的实验部分外包给技术服务公司完成,自己可以抽出精力去思考idea和对实验成果的分析上。专业的技术服务公司的实验效率的确非常高,实验结果也非常稳定。建议各位志同道合的同行可以试一试我的方式。

六、发展自己。通过做课题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积累科研基础。这样就可以申请更多课题,发表文章的水平也会不停地提高,医院的地位也就会得益于科研成果而不断地提高。

为什么科研侧重于基础医学

我们说医学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临床医学侧重于“合理化”、“标准化”,基础医学侧重于起源和机制,作为科研认同最高级别的SCI,其定义和收录范畴侧重于自然科学的基础领域;而国家自然基金也是重点支持基础研究的发展。有一则笑话虽稍有不雅却窥见一斑:

孩子写日记:“夜深了,妈妈在打麻将,爸爸在上网……”

爸爸看到了,说:“日记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孩子马上修改为:“夜深了,妈妈在赌钱,爸爸在网恋……”

爸爸更不满了,说:“要正眼、正语、正能量!

孩子再修改为:“夜深了,妈妈在研究经济,爸爸在研究互联网+生活……”

爸爸说,不可,要深入探究、科学分析,以后你长大了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你就知道应该这么写了:“妈妈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动态零和博弈,爸爸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供给侧的新兴组合。

微微一笑之后,我们探知,科研是拨开现象见本质的研究,微观研究往往可以循证启源,探知实物的发展规律和衍生,产生最科学、最客观的评价。当然,一切基础医学都是为临床医学的实践提供佐证和诊断基础的。科研的纵向研究规律应是从分子到细胞,从细胞到动物,从动物到临床,从临床再折返循证;而横向研究规律则是表观和机制的相互关系。

临床医生请走好科研第一步

说了那么多,应该算是把科研的路线解释的透彻了,那么,科研路线到底怎么走?

Idea定型——初步研究——初步成果——申报课题——继续研究——步步高升,从初步研究开始,每一个阶段都会以论文作为成果体现,而这篇论文最好是SCI,因为SCI的的确确是当下成果体现的“通关卡”。砍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评职称等显性要求饥不择食,一旦使用了非常规手段,发表了非主流研究方向的成果论文,轻者巨额浪费、得不偿失,重者或可落入学术不端、悔恨终生的噩梦里。

在下奉劝,各位有志之士,谨慎、多思的走好你的科研第一步。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gnjg/67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