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寓篇
绍兴路老公寓
上海弄堂里的足迹
绍兴路
绍兴路东起瑞金二路,西至陕西南路。长米,宽12.3~18.5米,车行道宽7.5米。民国15年(年)筑,以意大利国王名命名爱麦虞限路。民国32年以浙江绍兴改今名。沿路均为高档住宅,多家顶级出版社,书香与文化气息在这里不断地荡漾开来。
最文艺的“绍兴路”
最文艺的“绍兴路”
绍兴路可以说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马路,从东到西,不过五百米。与周遭繁华的淮海路、陕西南路相比,稍显寂寥。路边的法国梧桐,百年老洋房上斑驳的色彩,经过岁月洗刷的房屋,一直保持着某种私密。近百年来的浸濡,使绍兴路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一踏入绍兴路,周遭的车水马龙嘈杂之声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心也沉淀了下来。
提到绍兴路,不知不觉便会想到一个词“文艺”。绍兴路确实可以说“最文艺”的一条路,我们一看便知:
绍兴路5号:上海版权局
绍兴路5号,这是一幢淡黄色的、略带弧形的建筑,建筑平面结合地形作V形布置,其凸出面沿街,凹进面临庭院。凹进面设露天楼梯作为主入口。拾级而上进入一层厅,两侧为会客室。室内楼梯设在中央,楼梯间很讲究,双抱柚木楼梯有很精致的栏杆,楼梯平台向外挑出部分是休息室。筑立面朴实无华,仅在檐口处设西班牙建筑常用的连续拱券花纹。
在年以前,房子的主人是南市电力公司老板朱季琳。老太爷是洋派人物,信天主教,而且要求全家人都入教。所以建房子时,特意在自家的楼里设了一个教堂。
年9月设法国驻沪陆军总部于绍兴路5号,又名法军参谋部。年5月,驻沪兵力人。年3月10日,被侵华日军解除武装。
现在为上海版权局。
绍兴路7号:中华学艺社旧址
中华学艺社初名丙辰学社,创办于民国5年(年),由陈启修、王兆荣、吴永权、周昌寿、傅式说、郑贞文等发起成立于日本东京。民国9年,总事务所迁沪。民国12年(年)改名为中华学艺社。民国19年(年)1月,购爱麦虞限路45号(今绍兴路7号)地建社所,民国21年(年)5月落成。民国25年(年)有社员人。
该社于民国6年(年)出版《学艺》杂志,民国12年(年)起编辑《学艺丛书》。《学艺》杂志上还刊出过亚当·斯密专号和康德专号,并组织民众科学普及委员会,办理民众科学杂志,举行科学演讲,摄制关于科学、工业、农业等幻灯影片公映,设立民众科学实验室。解放后,曾举办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飞行原理浅释、纺织理论和郝建秀工作法等讲座。此外,还曾创办学艺大学和学艺中学,该社图书馆亦向公众开放。年该社结束。
绍兴路9号:上海昆剧团
该洋房建于约年。绍兴路旧称“爱麦虞限路”,如今,上昆团部门口,有块大理石牌,上写“爱麦虞限路9号宅”。
上海昆剧团建筑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为三层楼现代建筑,外部形态并不张扬,而内部则显露出典型的装饰艺术特征,最具特色的是两边长长的楼梯。沿楼梯而上,可见古典吊灯,周边是狭长的彩色玻璃,墙面上是古旧的彩格窗户,透现出典雅明媚的艺术效果。尽管时光流逝了70多年,但大厅墙上叠加螺旋状的石膏装饰,还依稀可辨当初的华美印记。
这种“皇家气派”的格局是整个绍兴路上多类历史保护建筑中所独有,周信芳在此练功。这个建筑70多年了,原貌已变样很多。要办公,只好把空间分割成一个个小间。这里也是京剧大师周信芳曾经工作、练功的地方,然而,他当年的办公室位置,尚有待前辈和专家的考证。
绍兴路15号:上海音像出版社
上海音像出版社,成立于年,挂牌落户在绍兴路15号洋房中。这也是上海最有音像权威的机构之一。
绍兴路27号:汉源书屋
这家由摄影家尔冬强21年前创建的书店(于年秋开办,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两倍),安安静静偏居绍兴路一隅,墨绿繁体字书写的“汉源书屋”牌匾带来满满书卷古意。汉源书店是当年大上海的第一家咖啡茶座书店,直至今日,吸引过无数像王安忆、北岛、王朔、陈丹燕、金宇澄这样的文人墨客光顾。
往日书店内浓浓古典欧式风随处可见:巴洛克风格的雕花木柜、法国古典雕花木圈椅、笨重的留声机、古朴的手摇电话、8mm电影放映机、玲珑剔透的西洋古董玻璃柜。它集书店和咖啡屋于一体,不仅收藏着许多二三十年代的老式物品,还有整墙的落地书。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应当是张国荣生前曾来这里消磨一个下午的时光。
绍兴路54号:上海人民出版社
绍兴路54号,原为美国领事馆兴建的侨民俱乐部,年落成后未曾使用就因故出售,由章济塘祖父以两黄金购得,直至年由国家收购,成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社址。
这是一幢混合式的三层建筑,解放后经加建,扩建为四层建筑,底层层高4.5米左右,其余楼层层高在3.6至4米左右。建筑平面结合地形作转角式布置,水泥外墙面,木质门窗,檐口却采用西班牙式建筑常用的花纹和小券装饰,屋顶还设置了一座玻璃天棚,类似于今天的阳光屋。主入口的门廊很高,两侧各有一对壁柱支撑。
据说,有人为报恩于杜月笙的母亲,建造了这幢中西混合式的花园住宅,让老太太在此吃斋念佛,颐养天年。但据章荣初先生后代章济塘介绍是他家的旧居。
绍兴路74号:上海文艺出版社
这幢楼原是张群公馆原业主张群在年任上海市市长,后来去了台湾,这里曾是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的驻地。
绍兴路74号的大楼,总社下辖着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和上海音乐出版社。里面还驻扎着隶属于这些出版社的好几家杂志社。如《故事会》、《小说界》、《艺术世界》、《咬文嚼字》、《旅游天地》、《音乐爱好者》等。
这幢三层楼现代建筑建于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立面不对称,逐层退台,部分墙面为曲面造型,开有水平窗、转角窗。上台阶步入门廊,可见顶部仅用一根单柱支撑,颇现简洁之美。楼梯口有铜制的流线形扶手,抬头可见巨大的方形彩绘玻璃窗,上面绘着花草和树木。门廊左侧通向被称为“文化的客厅”的读者俱乐部,中间有门隔开。
绍兴路52弄
绍兴路52弄
本弄堂位于绍兴路中部,是一幢沿街花园公寓;可查到资料,显示该公寓建于年,现代派风格,具体建造商不得而知。公寓总高4层,每层二户,原始格局是前排为主楼,后排为佣人房,现在早已经不是,佣人房多数不属于主楼住户。公寓入口采用石砌式的门框装饰,原始钢窗、木门、老木地板;水磨石楼梯配上木质扶手与雕花护栏。锈迹斑斑的老信箱和楼梯护栏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公寓内的户型都不是很大,仅平米左右,与周边整栋的新里、洋房相比更显得精致。
弄堂最沿街的是花园。建筑居中,佣人房靠后;避免道路上的纷纷扰扰,也增加眼前的风景。原本绍兴路就是安静,该弄堂更显安静。
01在售“绍兴路”
在售“绍兴路”
这套在售的老公寓,正是位于绍兴路52号弄堂,位于一层,这层2户人家,解放前的老房子都有防潮层,这套同样如此,不用担心潮湿。该套老公寓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后排保姆房,现在的保姆房做成复式,使内部空间增加,充分利用。这样原本一套房子,现在就相当于是2套房子。
业主多年前买入,短暂住过一段时间,后面便一直出租,直到现在。如今业主已经移民国外,很少在国内生活,此房也没有精力再打理,故考虑出售。当然有合适的租客,出租也可以考虑。
02
主楼:
保姆房:
基本信息:
绍兴路老公寓
面积:.94平米
格局:2房2厅2卫
另外小间1房1厅1卫
全屋地暖
售价:万到手
租金:20元/月(仅主楼)
2
0
1
9
1
END
1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