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长,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乳腺癌是一种全身心性疾病,因而提倡个体化综合治疗。医院乳腺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内乳腺肿瘤内科医教研一体全面发展的单位之一。
曹旭晨教授介绍道:
“医院目前每年收治约七千例乳腺癌患者,几乎是目前全世界体量最医院。这离不开国内乳腺专业的创始人、医院乳腺学科的创始人李树玲教授的贡献。李树玲教授最早创立了以乳腺肿瘤外科为基础,乳腺病理、乳腺影像及乳腺肿瘤内科多学科为体系的乳腺专业团队,正是有了这样的平台,才使得我们有了现在的庞大、专业的团队。
”为了探索医院乳腺诊疗中心发展的“奥秘”,医学界肿瘤频道与天津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郝希山院士,医院党委书记陆伟教授,医院乳腺肿瘤一科科主任曹旭晨教授以及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汤乃军教授进行了对话,精彩内容如下。
郝希山院士:天肿实现覆盖乳腺癌诊治全过程
当前,医疗资源不均、诊治设备不足、医生经验不够、普查机制不完善等是乳腺癌诊治面临的几大问题。乳腺癌是中国女性高发恶性肿瘤,改革开放后,受西方文化影响,人们的体育锻炼逐渐减少,饮食结构中蛋白、脂肪增多等原因增加了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而乳腺癌的诊治需要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综合评估,兼顾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上世纪40年代,医院的奠基人金显宅教授从美国学习回来后,医院建立乳腺肿瘤专科。至上世纪末,除了乳腺肿瘤专科,医院还建立了和乳腺癌诊治相关的科室群,比如病理研究室、乳腺影像科以及乳房再造科,覆盖了基因检测、筛查、治疗、康复的肿瘤诊治全过程,并从根本上实现乳腺癌的早诊早治。陆伟书记:疫情期间,保护肿瘤患者的安危
目前的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松懈,作为医院,我们一方面按照国家和天津市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建设发热门诊,保证随时可以启动。给普通门诊做到三道防控,避免感染。并做好了大规模进行核酸检测的准备。医院自身建设而,对全院的患者、医院工作人员给到最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还要做好肿瘤患者日常诊疗需求应对。肿瘤患者不同于其他,需要手术、化疗的都不能耽误。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短视频指导患者进行线上诊疗,线上线下相结合,做好患者日常治疗工作。此外,还要多多通过学术会议与全世界的专家学者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升肿瘤诊疗水平。
曹旭晨教授:手术权重下降,患者更多获益
当前,乳腺癌的治疗具有多元化模式,除了手术、化疗、放疗,还有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等。近几年提倡多学科诊疗和精准治疗。精准治疗实际上就是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找不同的治疗组合,使更多患者达到治疗目标,找到更适合的药物。若能找到最佳的靶点,创造更好的靶点药物,甚至可以帮助有一部分患者免于手术治疗。
药物的不断创新使得手术的权重在下降,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靶向治疗,找到了更有针对性的靶点,通过不同的药物组合,可以让乳腺癌患者在术前就能达到病理完全缓解。而今后的研究方向也是在寻找不同的治疗组合,让更多的患者获益。乳腺外科手术的临床技术较为经典,但随着临床肿瘤创新手段的不断涌现,近年来在乳房再造领域也有一些新技术出现,新技术在临床手术中依然存在风险。乳房再造过去都是采用附着血管的转移皮瓣,现在改进为离断血管的游离皮瓣,这使得很多乳腺癌外科医生要掌握显微外科技术,将远位的游离组织瓣通过血管吻合的方法达到乳房再造的目的,做好的乳房外形。汤乃军教授:遗传、环境和精神因素诱发乳腺癌
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乳腺癌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截止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为36.1/10万。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国内乳腺癌发病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整体发病上升趋势严重。当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已经远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诱发乳腺癌的已知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和精神三大因素。环境因素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是否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否有抽烟饮酒、高脂饮食习惯等,这些日常的生活方式和乳腺癌的发病率息息相关。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也与乳腺癌发病率相关,目前已经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随着PM2.5等颗粒物浓度的增高,患病率是有增加的;其次接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功能,从而产生类激素作用,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尽管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适量的运动,缓解精神上长期的焦虑、抑郁负面的情绪来预防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Sunny
责任编辑:Sharon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