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中国睡眠障碍数据来自系列循证医学研究的发

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项玉涛教授卢丽博士

医院李璐博士

医院操小兰博士

睡眠障碍在各个人群中非常普遍,可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如生活质量下降,躯体和精神疾病风险升高,治疗成本增加等。在开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之前,了解睡眠问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非常重要。全面了解各人群存在的睡眠问题,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力的依据。

睡眠障碍与经济文化、生活习惯与压力等很多因素相关,因此针对一个国家的研究结果往往不能外推至其他国家。迄今为止,由于科研经费有限以及接受专业训练的科研人员不足等原因,我国尚无各个人群睡眠障碍全国性流行病学数据。日前,我国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精神科项玉涛教授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不同人群睡眠障碍的循证医学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一、中国普通人群睡眠障碍患病率

为全面探讨中国普通人群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现状,项玉涛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精神科的原博士生、医院操小兰博士和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王诗镔博士等开展了此项meta研究[1],本研究已被PloSOne录用。

1、本研究纳入了截至年4月收录于Pubmed、Embase、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和SinoMed数据库的符合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17个,含,名普通个体。合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中国普通人群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5.0%(95%CI:12.1%-18.5%)(图1)。

图1森林图-中国普通人群睡眠障碍检出率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于43.7岁的普通人群睡眠障碍检出率低于年龄小于43.7岁的普通人群(11.6%,95%CI:7.5%-17.6%vs20.4%,95%CI:14.2%-28.2%,p=0.),男性和女性普通人群睡眠障碍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95%CI:11.1%-18.0%vs18.5%,95%CI:15.2%-22.4%)。

不同的评估工具影响睡眠障碍的检出率(p=0.):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评估工具的研究,合并后检出率为15.1%(95%CI:11.4%-19.6%);使用Athens失眠量表(ASI)作为评估工具的研究,合并后检出率为22.3%(95%CI:20.4%-24.4%);使用标准化问题(如:过去一个月有失眠问题吗?)做评估工具,其检出率为12.5%(95%CI:8.1%-18.9%)。

二、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

为全面探讨中国老年人睡眠障碍率的流行病学现状,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精神科项玉涛教授团队博士生卢丽、饶文旺,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王诗镔博士和首都医科医院张庆娥博士等开展了此项meta分析[2],本研究被BehavioralSleepMedicine录用。

1.本研究纳入了截至年9月收录于Pubmed、Embase、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和SinoMed数据库的符合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47个,含,位60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合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中国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为35.9%(95%CI:30.6%-41.2%)(图2)。

图2森林图-中国老年人睡眠障碍率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睡眠障碍率高于城市地区的老年人(44.0%,95%CI:31.2%-56.8%vs.34.3%,95%CI:29.1%-39.6%,p=0.)。Meta回归结果表明小样本研究和高睡眠障碍率相关(p0.),人群平均年龄以及研究时间与睡眠障碍率无统计学相关(p=0.86,p=0.84)。

2.如图3,研究者另外合并27个报告匹兹堡睡眠质量得分的研究,老年人匹兹堡睡眠质量得分为6.64(95%CI:6.14-7.13)。

图3森林图-中国老年人睡眠质量

(匹兹堡睡眠质量得分)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在入睡所需时间(Q=23.62,p0.)、睡眠效率(Q=12.08,p=0.)和使用催眠药物(Q=4.07,p=0.)三个条目的得分均高于男性。

三、老年人睡眠时间和模式

为全面探索中国老年人群(≥60岁)睡眠时间和睡眠模式现状,卢丽、饶文旺、王诗镔博士等开展了此项meta分析[3],本研究已经发表于InternationalJournalofBiologicalSciences。

1.本研究纳入了至年9月收录于Pubmed、Embase、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和SinoMed数据库的符合标准的流行病学研究36个,样本量为,位老年人。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日均睡眠时间为6.82小时(95%CI:6.59-7.05小时,图4)。

图4森林图-中国老年人睡眠时间

长短睡眠时间的限定界值在不同的研究中有所不同。对于短睡眠者,日均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者的比例为18.8%(95%CI:1.7%-35.9%),小于6小时者的比例为26.7%(95%CI:19.7%-33.7%),小于7小时者的比例42.3%(95%CI:34.8%-49.8%)。相反,日均睡眠时间长于8小时者的比例为22.6%(95%CI:13.9%-31.4%),长于9小时者的比例为17.6%(95%CI:12.4%-22.9%)。

老年人群上床睡觉的时间为晚间21:03(95%CI:20:48-21:18),入睡平均所需时间为30.66分钟(95%CI:20.32-41.00分钟),平均起床时间为早晨5:24(95%CI:4:58-5:50),日均卧床时间为7.82小时(95%CI:7.43-8.21小时)。

中国东部地区老年人上床睡觉时间晚于中部地区(21:23,95%CI:21:06-21:41vs.20:43,95%CI:20:27-21:00),但东部地区老年人日均卧床时间长于中部地区老年人(8.10小时,95%CI:7.87-8.33小时vs.7.41小时,95%CI:7.13-7.70小时)。

四、大学生睡眠障碍患病率

中国目前在校大学生规模达到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已占全球高校学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大部分大学生住在学校的集体宿舍,缺少家长的监督,某些专业面临着艰巨的学习任务,进而面临严峻的睡眠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大学生的睡眠情况,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精神科项玉涛教授团队原博士生、医院李璐博士、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精神科王园园博士、首都医科医院张玲博士及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王诗镔博士等对中国大学生的睡眠障碍情况进行了荟萃分析[4],相关内容已发表于Journalofsleepresearch。

本研究系统回顾了截至于年8月Pubmed、Embase、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和SinoMed数据库收录的关于大学生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最终纳入76篇原始研究,共包含来自,名大学生,覆盖了全国19个省、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比例是25.7%(95%CI:22.5-28.9%,图5),而另外一项在26个国家进行的、包含20,名大学生的研究中,这一比例仅为10.4%,揭示中国大学生面临着更加严重的睡眠问题(图5)。

图5森林图-中国大学生睡眠障碍率

亚组结果表明不同的诊断评估标准会影响睡眠障碍的检出率(p=0.):使用同一筛查评估问卷PSQI时,越高的临界值与越低的睡眠障碍率相关(p0.)。

此外,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医学生更容易有睡眠障碍(25.5%,95%CI:21.9%-29.6%vs.19.0%,95%CI:15.1%-23.7%,p=0.);与样本数大于的研究相比,样本数小于的研究中睡眠障碍检出率较低(20.8%,95%CI:17.2%-24.9%vs.27.7%,95%CI:22.7%-33.3%,p=0.)。在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上,男女,城镇和农村与睡眠障碍检出率无统计学相关。

五、大学生睡眠时间和模式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模式的现况,李璐博士、王园园博士和王诗镔博士开展了此项meta研究[5],本研究已经发表于JournalofClinicalSleepMedicine。

本研究纳入截至于年8月PubMed、Embase、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和SinoMed数据库关于大学生睡眠时间和模式的共57篇流行病学研究,其中包含82,名大学生。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间7.08小时(95%CI:6.84-7.32小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时上课时间大学生的睡眠时间显著低于休息日的睡眠时间(6.71vs.8.36小时)。与内地大学生相比,香港和台湾大学生睡眠时间较短(6.77,95%CI:6.67-6.88vs.7.27,95%CI:6.92-7.61)。睡眠女性和男性之间无显著差异。

图6森林图-中国大学生睡眠时间

长短睡眠时间的限定界值在不同的研究中有所不同。分别有8.4%(95%CI:5.7%-12.3%)和43.9%(95%CI:36.9%-51.1%)的大学生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和7小时,日均睡眠时间长于8小时者的比例为18.3%(95%CI:13.2%-24.8%),长于9小时者的比例为5.7%(95%CI:3.2%-9.9%)。

亚组结果显示,16.9%(95%CI:10.0%-27.1%)的医学生睡眠时间短于6小时,而其他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仅为7.4%(95%CI:5.8%-9.5%)。有72.7%的大学生在晚上11点以后才入睡,更有23.8%的大学生经常在晚上12点以后才入睡。有25.5%的大学生入睡所需时间超过30分钟,存在入睡困难的问题。大学生的起床时间在上课期间和休息日分别为8:04am(95%CI:5:40am-9:27am)和9:52am(95%CI:9:02am-10:43am)。

从上述系列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来看,中国普通人群、老年人和大学生群体中,睡眠障碍和短睡眠普遍存在。因此,在睡眠障碍高风险人群中开展定期的普查并开展相关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作者团队简介

项玉涛,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精神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精神科学会(WorldPsychiatricAssociation)精神病理委员会委员、城市精神健康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精神卫生分会委员。

分别于1年和年于首都医科大学获得临床医学学士和精神卫生专业硕士学位,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博士毕业,之后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接受博士后训练。年-年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任科研助理教授,年-年于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任副教授,年至今于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任教授。

年以来在包括Lancet、WorldPsychiatry、AmJPsychiatr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余篇,获得十余项国际科研成果奖。研究领域:心境障碍、精神科临床流行病学、精神药理学、精神科服务、精神科meta-analysis等方面的临床研究。

相关文献:

1.Cao,X.L.,Wang,S.B.,Zhong,B.L.,Zhang,L.,Ungvari,G.S.,Ng,C.H.,Li,L.,Chiu,H.F.,Lok,G.K.,Lu,J.P.,Jia,F.J.,Xiang,Y.T.,.TheprevalenceofinsomniainthegeneralpopulationinChina:Ameta-analysis.PLoSOne12(2),e.

2.Lu,L.,Wang,S.B.,Rao,W.W.,Zhang,Q.E.,Ungvari,G.S.,Ng,C.H.,Kou,C.G.,Jia,F.J.,Xiang,Y.T.,.TheprevalenceofsleepdisturbancesandsleepqualityinolderChineseadults:a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gnjg/80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