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生理学者对于生理性起搏的追求从未停止。近二十年来,从起步到普及,希浦系统起搏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创了生理性起搏的新纪元。年11月13日,APHRS所设的希浦系统起搏论坛,邀请到了斯克兰顿盖辛格联邦医学院心脏中心PugazhendhiVijayaraman教授、温州医院黄伟剑教授、弗吉尼亚联邦大学保利心脏中心KennethA.Ellenbogen教授、中医院的樊晓寒教授、温州医院苏蓝教授、医院陈学颖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分享了各自在临床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深入解读了最新临床研究,解析国际指南的变迁,展望希浦系统起搏的美好未来。
FuturePerspectiveforHis-PurkinjeSystemPacing
斯克兰顿盖辛格联邦医学院心脏中心PugazhendhiVijayaraman教授就希浦系统起搏的未来展望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根据现有证据,在心动过缓患者中,相对于右室起搏,希氏束起搏(HBP)及左束支起搏(LBBP)均具有良好的表现;而对于CRT适应症者,His-CRT/LBB-CRT、以及结合传统CRT的HOT-CRT/LOT-CRT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配套的植入工具仍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传导系统起搏的成功率及效率。而希浦系统起搏联合无导线起搏的发展前景更是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LatestGuidelinesonConductionSystemPacing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保利心脏中心的KennethA.Ellenbogen教授对国际上希浦系统起搏相关临床研究及指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欧美指南中关于传导系统起搏的推荐存在差异,目前对于左室射血分数处于36%-50%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如预计心室起搏比例超过40%的患者,可考虑HBP(IIa)。目前已有众多相关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希望在不久后能为希浦系统起搏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TipsandTricksinHis-PurkinjeSystemPacing
医院的陈学颖教授分别对HBP及LBBP的植入技巧及策略做了精彩介绍。针对初始植入位点的选择、植入过程中导线的具体操作、植入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特点、术后起搏参数的测试、如何避免并发症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并结合具体病例,对希浦系统起搏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小心脏、巨大心房等特殊心脏结构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讲解。
SafetyandEfficacyofHis-PurkinjeSystemPacing
温州医院苏蓝教授从维持心脏同步性和纠正心脏同步性两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希浦系统起搏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自年HBP第一次应用于临床以来,起搏工具经历了革新,众多临床研究也陆续发表,相对于传统右心室起搏、传统双心室起搏,HBP与LBBP在不同起搏适应症的患者中均有良好表现,但总体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短,期待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希浦系统起搏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ProgrammingofHis-PurkinjeSystemPacing
中医院樊晓寒教授分享了希浦系统起搏程控设置的经验。对于接受希浦系统起搏的患者,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起搏极性以及起搏输出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