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中医理论中有哪些禁忌,你知道吗

从《内经》《伤寒论》到历代各家著述,对中医禁忌都有论述,内容十分丰富,既有理论基础,也有临床实践,独具特色,对养生保健、疾病防治、医疗安全等都有重要价值。

1.阴阳学说中的中医禁忌与药物警戒

阴阳学说是我国先秦时代的哲学思想,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作为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抽象和概括,具有对立、依存、消长、转化的特性,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即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在中医诊疗中,宜忌并存、相辅相成。

2.五行学说中的中医禁忌与药物警戒

五行学说中的亢害承制理论亦富含制亢避害的中医禁忌智慧。在五行生克理论指导下,中医学认为人体欲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除了要依靠机体自身的承制机能自我调节与维持,以及药物、针灸、推拿之外,就是通过人为的方法去干预其亢,即禁忌相制,以避其害,是一种先病而禁的治未病的预防方法。《素问·六微旨大论》云“亢则害,承乃制”,这是中医学整体制约论的体现,自然界一切生命活动都必遵循这种亢害承制的规律,否则就会失去整体的平衡,而不能生存繁衍。在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中,过亢则生害,必须通过“承”的方法才能实现。“承”即禁忌慎节,承与制都具有限制与规范的意义。

3.中药药性理论中的配伍禁忌

在中药药性理论中,“十八反”属于配伍禁忌,是中药配伍禁忌的核心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版多对“十八反”“十九畏”药物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不宜同用,这是中医临证用药必须重视的理论问题。

我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的序例中记载: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所谓“勿用相恶、相反者”,即今日之配伍禁忌的总原则。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医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药安全性,包括“十八反”问题,日益受到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gnjg/8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