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不少人手机上收到一条短信:如果有需要,可以依据短信提醒内容输入身份证后4位,查询过去14天的到访地。要证明自己没去过疫情严重地区,一条短信就解决问题。
这就是电信运营商免费推出的“疫情防控行程查询”服务。复产复工进行时,这一服务既可以让用户自证行程,也可以作为社区管理部门、用工单位进行疫情防控管理的参考。
这只是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得到有效应用的一个侧面。疫情期间,医疗救治、辅助筛查、卫生健康、交通管理等不同数据的交叉协同,已经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支撑。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看来,大数据技术在这次抗击疫情中的作用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直接作用表现在疫情防控中的远程会诊、在线问诊、无接触式快检、智能语音助手、疫情动态和预警等方面,间接作用表现在提升医疗物资供应效率、物资供求信息精准对接、发展“非接触式”服务模式等。
电信数据量大面广支撑防疫决策
“电信用户规模大、覆盖面广、数据量大,如现有的公众通信网每日产生的电信数据约数千亿条,春运等节假日期间数据量会更大。通过电信大数据,可以统计分析全国特别是武汉和湖北等重点地区的人员动态流动情况,分析预测确诊、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动态流动情况,支撑疫情防控部署。”提到电信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价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表示。
据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介绍,我国拥有16亿手机用户,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能够实时、准确、全面地为疫情防控提供决策支撑。疫情发生后,工信部连续每天向中央和有关地方推送流动人员态势分析、预警情报。如结合对武汉、湖北人员流出情况的大数据分析,及时对相关地区发出疫情态势预警。目前正值返程复工期,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人口流动分析也已启动。
此外,城市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地区物资资源情况等也可以通过电信大数据来分析和判断。“对于疫情发展趋势特别是‘拐点’的判断,需要综合各方面数据以及医疗等相关专业分析模型,电信大数据是重要数据来源之一。”刘多说。
信息联动治理趋向数据化
大数据的联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信息采集流程,提高疫情防控效率,从技术上避免“填表抗疫”。返程高峰来临前,杭州在全国率先上线健康码,用红黄绿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