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血脂-动脉粥样硬化领域,许多重磅研究结果出炉,让我们跟随OCC的脚步来更深入地了解各项研究的意义。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淡阳初夏,魔都满目葱茏。于6月1日盛大召开的第十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创新的理念,将新思路、新技术、新观点分享给所有参会学者。
在血脂-动脉粥样硬化领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使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获益的胆固醇理念深入人心,相关研究也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医院李建军教授、医院赵水平教授在本次会议中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接受《医学界》专访,就胆固醇理论的新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分享了各自的学术观点。
学术前沿:细说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那些事儿
动脉粥样硬化(AS)可谓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而新近公布的相关研究为推进血脂的正确认知、提高血脂管理水平提供了更多参考依据和信息。
赵水平教授指出,FOURIER研究和ODYSSEY研究等都反复证实了胆固醇理论——降低LDL-C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和全因死亡率。其中FOURIER研究结果显示,对有明确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PCSK9抑制剂使LDL-C降低至30mg/dl(降幅达59%)可减少15%的心血管事件主要终点风险;ODYSSEY研究发现,在经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LDL-C水平仍较高的患者中,PCSK9抑制剂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也能减少15%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李建军教授则详细介绍了第一个证实单纯抗炎治疗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Cantos研究,该研究表明,对既往心肌梗死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应用IL-1β为靶标的抗炎治疗,可在降脂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结果为AS炎症假说提供了参考证据,也可能是胆固醇理论的分支和补充——胆固醇是形成AS斑块的基础,而炎症反应则是促进胆固醇进入血管内膜并在血管内膜形成斑块的机制。
观点争鸣:深入探索降LDL-C的理想水平
明确LDL-C理想水平是制定降LDL-C策略的重要依据。赵水平教授指出,LDL-C理想水平应具有将ASCVD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不损害人体正常功能和不引发疾病的效果。
ODYSSEY研究采用滴定治疗的方法,使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LDL-C降低至25-50mg/dl的靶目标范围内,并观察其心血管转归情况。最终收获了非常令人欣喜的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的结果,而更值得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费用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