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秒钟,全球就有1名痴呆患者产生。目前,全球至少有万痴呆患者,预计到年,将达1.52亿,其中约60%至70%为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但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目前还没有任何可以治愈或逆转的治疗方法。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是可以预防的!8月1日,《柳叶刀》发表的最新报告指出,生命全程改善12个风险因素就可延缓或预防40%的痴呆症病例。这份报告由28位全球权威痴呆症领域权威专家牵头,基于年报告中9个危险因素,结合最新痴呆症预防证据进行分析而来。报告同期在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年国际年会上发布。
新增三个危险因素九条建议不妨收藏
新报告中增加了头部受伤、过量饮酒和晚年暴露于空气污染3个危险因素,这3个新危险因素与6%的痴呆症病例有关。
其中,约有3%的病例归因于中年时头部受伤;1%归因于过量饮酒;2%归因于晚年暴露于空气污染。其他9个危险因素,即早年接受教育少、听力受损、吸烟、高血压、肥胖、缺乏身体锻炼、社会孤立、抑郁和糖尿病,则与34%的痴呆症病例有关。其中尤以早年接受教育少、中年听力受损和晚年吸烟“杀伤力”大,分别有7%、8%和5%的痴呆症病例归因于此。
新报告呼吁各国乃至个人“拿出态度”来,制定一系列政策,做好个人生活方式改善,来一起做好痴呆症的预防。
该报告通讯作者、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GillLivingsto表示,做好干预有助于预防和延迟痴呆症的发生,而这些干预尤其对中低收入国家人群以及非裔、亚洲人群及少数民族等在内的脆弱人群影响最大。他表示,还应该改善不平等现象,改善不同人群生活条件,通过创造积极和健康的社区环境来降低痴呆症风险,彼时锻炼身体成为常态,所有人均可有健康饮食,并尽可能减少酗酒。
为降低痴呆症的发生发展,新报告推出以下九条建议:
从40岁左右开始,收缩压应mmHg;
听力受损者鼓励使用助听器,并避免高频噪音的影响以保护听力,降低听力受损风险;
减少空气污染和二手烟暴露;
预防头部受伤(特别针对高危职业及交通事故);
勿过量饮酒,每周饮酒不超21个单位(1个单位为10毫升或8克纯酒精);
禁止吸烟并支持个人戒烟(任何年龄段都获益);
为所有儿童提供小学和中学教育;
中晚年时要积极生活;
减少肥胖和糖尿病。
积极改变生活方式认知功能不降反升
对于《柳叶刀》最新报告的发布,我们邀请到浙江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艳杏进行解读。
“如何能够预防、尽早地发现阿尔兹海默病,对社会及家庭来说都很重要。”陈艳杏说,阿尔兹海默病是一个隐匿起病的疾病,该病起病缓慢,难被发现,病情进展的过程有的人相对快些,有的人相对慢些,临床上不太容易早期被发现。及早发现和预防能够减少一部分人的负担,可以提前安排自己的规划,如生活、财产,能够通过预防的手段和措施来减少或延缓发病的时间和机会。
最近,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临床研究团队联合该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制定了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循证预防国际指南。比如提到,65岁以上人群应保持体重指数在一定范围内(18.5-24.9kg/㎡),不宜太瘦。陈艳杏表示,这一点,她在临床上也很有体会。有些患者出现认知问题后,饮食习惯也会改变,不愿意吃东西,不规律,就会直接导致体重下降。所以,65岁以上人群若出现体重减轻趋势,应密切监测其认知功能状态。
陈艳杏说,在痴呆门诊中,对于每个患者她都会花至少20分钟向患者及其家属“灌输”改变生活方式的理念,对于大部分自制能力较强的早期认知症患者来说,确实会体现出一些作用。
很多患者有情绪障碍,会突然大发脾气,通过认知刺激和体育锻炼,能让他们的情绪稳定一点。
“医院是无法做到的,还是得要通过家里的照护者来实现。”陈艳杏说,她记得有一位老年患者的女儿每天给母亲安排各种活动,早上陪母亲写字,然后在家里的跑步机上慢走20分钟,下午陪着打牌。一段时间下来,患者的情绪稳定了,这对照护者来说是天大的幸事。
一对中老年夫妇,觉得记性不太好,找到了陈艳杏。
“这两三年来,我做后面一件事时,会把前面做到一半的事忘记,比如本来做着饭的,忘了,独自出门买菜去了。”先生姓张,刚退休不久,本该享受清闲的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健忘”,他爱人也有类似情况,但相对较轻。一检查,张先生被诊断轻度认知障碍。爱人相对较好一些。
“改变生活习惯,半年后再来看我吧。”陈艳杏告诉患者,目前唯一的干预方法就是靠自己。回家以后,夫妇两人互相督促,看书读报,积极参加中强度的体育锻炼,比如快走,要出汗的那种。在家人的鼓励下,张先生还重新加入了合唱团,开始重拾社交活动。半年以后,两人的认知功能不但没有下降,甚至还有些许提高。
“积极改变生活方式,这是我们唯一可以付之行动的,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陈艳杏常对患者这样说。
老痴和健忘有什么区别
很多老人上了年纪会有健忘的问题,而记忆力障碍(记性不好)同时也是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前期症状。不少老人心存疑虑,到底该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两者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老年性的健忘表现一般是部分性的,经过提示能回想起来;阿尔茨海默病的近事记忆障碍,是完全性的,经过提示也想不起来,好像没有发生过。
2.老年性健忘不会伴有认知能力的缺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常伴有时间、地点、计算能力的障碍。
3.健忘老人会保持正常的喜怒哀乐等情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变得冷漠无欲,缺乏基本的情绪表现。
4.健忘老人的思路清晰,有语言表达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思维混乱,语言贫乏,缺少健全的推理分析能力。
5.健忘老人常表现为对记忆力不好十分着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力下降。
6.健忘老人能保持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即便躯体没有疾病,也会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叶克强
美国埃默里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和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谷人才计划”领军人才。长期从事神经元凋亡/保护机制、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筛选、抗癌药物筛选等研究,并在运用小分子化合物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及肿瘤等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是全球神经科学领域领军科学家之一。曾荣获美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和癌症学会研究学者奖,现为四项国际知名学术杂志编委。
张英
工学博士,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食品与营养系教授、博导,是我国竹类资源现代生化利用产业的先驱、竹子次生代谢产物研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首创了国家级新产品竹叶黄酮和食品添加剂竹叶抗氧化物,在利用植物化学素防护丙毒危害的研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是竹叶黄酮、竹叶抗氧化物、竹茹三萜、竹笋甾醇等竹取物的发明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