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学医的第十年,我时常在想,如果我没学医,而是选择了其他专业,那该会是什么样子。还记得高考填志愿时,年少懵懂的我一个人坐在网吧,想了很久也不知道自己应该选什么专业。周围的家人和朋友上过大学的很少,所以几乎没人会给我特别有用的信息。
至于为什么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特长选择,其实那个时候的我也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虽然在高中很多次想过将来要干什么,但是想最多的也是想去一个好点的大学,至于什么专业真的没有细想。听很多人说,学医工资高、工作稳定、不会淘汰、社会地位高等等。后来也觉得医生挺适合自己的,毕竟感觉自己挺正直和善良的,也挺喜欢为别人考虑。于是带着救死扶伤的憧憬,但对医学专业一无所知的懵懂,进入了传说中“由你玩世界”。
还记得那时我们专业是全校所有专业中收分最高的专业,其实绝大多数学校的医学专业都是收分最高的专业。收到录取通知书到进入大学很长一段时间,会听到其他专业的同学、身边的亲戚朋友,特别赞许地说能够学医真的很不错。刚开始也对医学专业充满了新奇和骄傲,尤其是其他专业的同学问到一些解剖的相关话题时,还可以吹嘘人体解剖算什么。
直到后来才知道一入医门深似海,尤其是临近期末的时候。整个大学,横向对比其他专业的课表就会发现学医还是比较充实的。高中之所以选择理科,便是喜欢理科的逻辑推理、数字公式,然而医学的那一本本字典厚的书籍,却大多数需要记忆,完整的“蓝色生死恋”,足以虐人千百遍,医学生中期末最流行的话是“专业选的好,期期像高考”。当初以优异成绩进入大学殿堂的我们,骄傲自豪,就这样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大考小考无数,加上实习规培,很多人感到了十足的挫败感,渐渐褪去了骄傲和自信,甚至体无完肤,尤其进入了临床后变得黯淡无光。
在这漫长的求学生涯里,高中的同学们相继毕业,娶妻生子,步入中层。而看看四周,学医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呢?旁边的同学整理着病历,贴着化验单;有的刚刚查房后被主任骂的灰头土脸努力翻阅资料,有的在门外和患者反复沟通着病情滔滔不绝。医生办公室里济济一堂,热闹非凡,这是早上八九点钟的样子,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看太阳升起的样子。
我想过很多次,如果没有学医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学医,会不会像其他同学那样早早地进入了正式的工作、家庭、生活了呢?如果没有学医,会不会在其他行业也小有所成,也会收入稳定,这样就不会时常窘迫?如果没有学医,会不会就不用总是需要不停地学习,总担心自己学医不精,总是忙忙碌碌?你们呢,有没有这么想过。
那我们为什么依然在医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呢?其实我想原因可能有得过且过、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等。其实我们忘了,最初我们出发的意义是什么。我最喜欢《网球王子》越前龙马对战神之子时被剥夺五感时,他爸问他打网球快乐吗?一直重复着打网球快乐吗?最后进入了天衣无缝之极限。其实做一件事,爱一个人都应该很纯粹才行。我们是不是忘了当初选择学医时的热情,还是只怪当时自己脑子里面进的水。其实我一直觉得做一个医术高超的医生特别酷,十年磨一剑也不敢班门弄斧的专业难道不酷吗?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学医到底有什么意义》,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地学医,更加关爱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用自己所学,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人。但是我也会时常怀疑该不该继续学医,时常会想如果她还在就好了。
我曾给她写过一封信,虽然没有发出去。我说“也许不管我怎么说,怎么做,怎么证明自己,送上门来的总是廉价的,不屑一顾的,毕竟总是一些陈词滥调,数见不鲜。我以前总以为是距离的问题,两次去厦门都没有抱任何希望能让你回来,而是仅仅想见你,就不远千里去了厦门”。
也曾认为自己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挺幼稚的,没有好好经营,也自责自己分手时为了阻止你离开,说了一些慌,致使我们总是有一些误会。的确离开的这几年挺舍不得,挺难受,也挺孤单的,很多次深夜痛哭。一次次的怀疑自己,反省自己,才明白你的离开是加速我心智成熟的重要一环。
其实聪明如我,怎么会不知道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难平是人心。有人告诉我,要回来其实你早回来了,给了我当头棒喝。也许你早已不是当年推荐《何以》的你,而我还执拗地留恋着那个久别重逢的故事情节。
如果你没有离开,现在的我们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你知道吗,我的小侄女现在特别聪明可爱,当然也特别淘气,我姐怀孕的那年我们刚好在一起,现在她已经六岁了。我认识你妹妹的时候她也刚好六岁,转眼她就快小学毕业了。
如果你没有离开,也许我们可以一起见证她们的成长轨迹以及我们走过的路,见证岁月的变迁,经历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彼此相携让生活变得恬淡美好。
如果你没有离开,也许现在就没有那么多的折腾、犹豫和彷徨,就没有那么多曲折离奇、不堪回首。如果时间可以倒退,回到最初的相识相知相爱,那时的我们天真烂漫,会因为喜欢而热泪盈眶,太让人怀念和难忘了。
也许是我特别没有耐心一刻不停地想要你知道,我其实有多么舍不得,多么希望回到过去,多么希望重新开始,但不知不觉却迷失了自己。很多时候,希望找回你,也是想找回自己。如果我们此生再也没有可能,我想有一天总会不再打扰你,从此再也不会有交集,那个时候我们的记忆终会变成一个空洞,而我们也会形同陌路消失在人海里。”
每次我读到《项脊轩志》最后一句我就特别动容,后来我知道也许我们没有选择的道路或者没有得到就是所谓的白月光罢了。心理学上有一种叫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effect;又称蔡加尼克效应),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爱的博弈》也说,我们对未完成事项的记忆力,要比对已完成和终止的事件的记忆力强约两倍。
假如没学医,假如她还在,这不是对白月光念念不忘吗?其实明亮的不是白月光对吗?而是我们心中的不甘心、执念或者是懊悔罢了。打破内心的虚幻,直面自己惨淡的人生不好吗?(哈哈)
不妨假设一下,假如你没学医,有多少人会因为你失去性命,又有多少人因为你学医而失去性命?有点细思恐极。
既往博文:
3年了,我还在默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