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暗扣变明扣,抗癌药真降价还要

北京治青春痘最好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368658288694&wfr=spider&for=pc

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在《我不是药神》中,医保承接了所有悲剧故事的终结,但这样的尾声在现实中,则演绎着另一个更加复杂的医保、企业、医疗机构的博弈故事。

“格列卫纳入医保了。”——几乎登顶国产片口碑榜首的《我不是药神》中,医保承接了所有悲剧故事的终结。

这样的尾声在现实中却是另一个更加复杂故事的开始。耗时三个多月的专利药国家谈判落定,年10月10日6时30分,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挂出了《关于将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下称《通知》),覆盖了非小细胞肺癌、白血病、肾细胞癌、结直肠癌等17种抗癌药被纳入医保目录。

《通知》有三重含义:一是相对于此前的平均售价,这17种药物价格几乎腰斩,平均降幅达56.7%;其次,这个医院结算时的价格,医院从药企采购药品的价格,是医院的零售价;第三,确定的价格是医保与患者个人共同支付的总额,各省将根据自身医保基金情况确定医保和个人支付比例,不同省市报销比例差别很大。

意料之外的价格谈判

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价格谈判。“实际上并不是在计划之内方案,不是每年都有的。”一位药企卫生经济总监对《财经》记者说。这是中国组织的第三次专利药价格谈判。

年,原国家卫计委牵头的首批专利药国家谈判试点纳入3种药物后,价格降幅均超过50%;年的医保目录准入谈判确定了36种药品,与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平均降幅达44%,最高降幅达70%。

这是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的尝试性落地,未来可能会建立特殊品种的动态调整机制。

年4月,国家人社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有关意见建议的通知》,对动态调整的范围、目录退出机制的建立等征求意见,但之后并无具体措施,也没有正式发文。

电影《我不是药神》将高价抗癌药的矛盾放大。国内抗癌药根据核心专利情况,药物可以分为专利药、原研药和仿制药。专利垄断一方面加速了药企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药物价格飞涨,患者为专利买单。药品发明专利保护期20年,专利期内,各国对专利药都实施厂家独立定价权,一般价格昂贵。

抗癌药价格高昂,尤其是“发病率越低的,治疗药品价格可能会越高”,上述药企卫生经济总监称。原因是,发病人群越少,研发难度越大,失败的可能性也越大,研发成本更高;即便成功上市,患者受众少,因此往往定价高昂。

中国的抗癌药价格高于周边地区,也与既往政策有关。一种在国外上市销售的药品进入中国走程序就得3年-5年,因而企业提高售价以弥补这段时间的利润损失。

多数国家采用价格谈判,来压低专利药、大病用药等昂贵药品的价格。企业让出部分利润为代价,获取进入医保报销范围的资格,以实现更大的销量,理想状态下,在医保基金测算总费用不太高的情况下,实现企业与患者双赢。

近两年药监制度大刀阔斧改革,间接促成了此次17种抗癌药被纳入医保目录。此前,进口抗癌专利药极少有医保买单,仅在一些地方有医保试点,比如青岛市的高值药品谈判,江苏、浙江、内蒙古、山东等地曾有过此类探索。

这是新组建的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第一个大动作。整合了城乡医保、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医疗救助等职能的医保局,集支付、定价和监督职能为一身,管理每年数万亿元的医保钱袋子。作为医疗服务、药品、耗材等的超级买方,医保俨然是医疗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

“以单一支付方为主的国家在医保药品谈判中都普遍占有优势。”咨询机构LatitudeHealth撰文称,单一支付方在谈判价格时更关心自身的支付能力和有效性。

医保局代表患者利益,站在医疗需方利益(患者)与供方利益(药企、医疗机构等)博弈的前线。

然而,这只是开始。按规定,各省市将其纳入自己的医保目录,并按照各省市医保基金结余情况确定医保与个人的支付比例。最终,专利药国家谈判能产生多大效益取决于各省对谈判结果的落实能力。

这中间存在裂隙。参与抗癌药专项谈判的中国药科大学丁锦希曾在论文中写道,对于专利药国家谈判药品而言,其与地方采购和使用政策的衔接由卫生部门主导,而与医保政策的衔接由地方医保部门主导,存在严重的“两头管理”现象。另外,谈判药品纳入何种报销范围,如何与现有谈判协议、支付方式衔接等问题均需由医保部门与企业进一步磋商。

对于这17种最新被纳入医保的抗癌药,《通知》中要求,各省(区、市)要在年10月底前,谈判药品按支付标准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公开挂网;医保经办部门要及时更新信息系统,确保11月底前开始执行。“从文件语言上来看,这次还是比较强势的。”上述药企卫生经济总监说。

这仅是开始。对于药企而言,药品被写入医生的处方才意味着销售的完成,也是销量攀升的关键。当下,药占比是医疗机构用药的紧箍咒,政府要求公立医疗机构药占比不超过30%,尤医院。

以价换量

就像购物时的讨价还价——桌子一边是政府代表,大多来自医保局,医院医保科;另一边是药企代表,在最终的谈判来临之前,双方已经过两轮沟通,心中早定下自己的底线。

“进口抗癌药仅降到‘零关税’还不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多环节、多渠道层层压减进口抗癌药品价格。”4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此言,为谈判吹响号角。

关税和增值税是最先突破点,使抗癌药价格降幅达2%-6%。先是抹去关税,从5月1日起,中国以暂定税率方式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为零。此前,关税在2%-6%之间。

其次增值税调整,减按3%征收。据丁锦希测算,若A药品出厂价元一盒,经销商以元销售给医疗机构,在此环节降税前16%的“一般纳税”是以企业购进和销出价格的增值部分元为计税依据,应纳税32元;而3%的“简易纳税”,以单笔销售额元为计税依据,应纳税30元,降税前后差额仅为2元。

其实,真正大幅度降价的是药品准入谈判。

市场机制下,价格与用量挂钩。一种药品被纳入医保能带来销量攀升,药企为了得到销量以降价作为代价——如果说在没有医保的情况下,一个月药企只能卖盒,需要高价来回收成本,但有医保支付后,销量很可能跃升为2万盒,价格降一半也许就不算什么了,这是一个以量换价的过程。

关键证据

到年9月15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医保局和药企就关键因素进行博弈。这是一场“安静的厮杀”,但其惊心动魄程度与任何商战相比毫不逊色。一位参与谈判的药企营销负责人曾回忆,“扶着墙才走出了谈判现场,满身是汗。”

谈判共分为三个环节:企业自主申报药品基本信息、疗效价格等资料——专家团队对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进行审核,提出评估意见——医保经办机构另行组织谈判专家与企业代表进行价格谈判。

一方面,创新药被纳入医保,“至少有政府买单”,企业迫切需要的是覆盖更多患者。比如,一些产品在市面上已经出现竞品,同样纳入本轮谈判中,并且马上有更好的产品上市,这种情况下,这些产品为了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一定要通过价格让利争取进入医保目录。

另一方面,“50%以上的降幅对于企业来说几乎是极限,非常艰难。”一位跨国药企总裁对《财经》记者说。

对医保而言,是如何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高的疗效?企业申报的资料应充分反映疗效,包括国内外权威治疗指南、循证医学评价数据、目录内同类药品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报告等;而价格,则包括国际最低价、国内的慈善捐药计划、专利续存期、产品竞争情况、国内仿制药、部分已经谈判的省市价格等。

对于这些问题,药企与医保局有不同的答案。比如企业可能估计一款药品被纳入医保后,三年市场份额增长30%,但医保局则认为太保守了,可能增长40%-50%。自然,对未来销量增加的估计越乐观,企业降价的空间就越大。

这次入围的18个品种,一部分是年谈判时已经上市但没有入围的,其中10个是上次谈判完之后上市的。

最终敲定的17个品种,与平均零售价相比,平均降幅达56.7%,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平均低36%。

参加过本轮评审的天津大学药物经济学教授吴晶称,这种降幅并非有意为之,而是测算完价格之后,跟零售价一比较,发现平均价格腰斩,“医保局明确表示,专家在测算价格的时候不用考虑降幅,主要测算它的合理价格水平”。

在上述药企卫生经济总监看来,这是一个医保局和药企都可以接受的价格,“这次谈判后,很多药品已经接近底价了,但没有穿破,否则也不会去签字,只能说利润空间很低”。

其中,诺华和辉瑞是被纳入品种最多的企业,分别为4种和3种。“主要是遗留的问题”,上述药企卫生经济总监分析,这两家的产品年谈判入围的很少。年是针对所有品种的遴选,包括心血管、抗生素、内分泌药物等,通过全国联网随机票决的方式,临床医生投出“建议or不建议”来划出入围名单。

年这次全部由肿瘤医生打分,不过,由于“很多药品面向的疾病发病率低,很多医生不知道(它),所以达到一定的百分比才能入围的话,这些药品的投票率可能不够。”上述药企卫生经济总监说。

跷跷板的两端高低难料

争议的关键是进入医保目录并降价后,能增加多少销量?

业界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yxcs/8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