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学院渊源于“江苏医学院”年成立的儿科学教研组,当时由我国现代儿科学创始人之一颜守民教授担任组长。颜守民教授是北京大学医学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南京医科大学等校儿科学开创人,是我校迁址南京后的首任校长。他曾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归国后一直在医学院校和所属附院儿科工作,在国内享有盛誉。他创建了我国国立医学院校第一个儿科学教研室,发现了“初乳小体的二原性”,被誉为“颜氏小体”。主持召开全国儿科肾脏疾病科研协作组会议,协作组是全国儿肾学组雏形。
在颜守民教授的带领下,我校年开始招收五年制儿科专业本科生,年成立儿科系,是我国医学院校较早成立的儿科系之一。年招收儿科学硕士生,年成立儿科研究室,年获批儿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年获批儿科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年授予“儿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同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课程。年学校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撤消儿科系,成立了第二临床医学院,年学校根据发展需要又重组资源,成立第四临床医学院,招收五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学生。
我校60余年来一直未中断儿科学专门人才的培养,颜守民、姜新猷、钱倩、陈荣华、陈士垣等一批儿科学知名教授薪火相传,学校自年以来共招收儿科专业人才名,已毕业名,其中本科生名,七年制及儿科学硕士生名,儿科学博士生名。
当前儿科人才紧缺,根据儿科资源调查,我国儿科人才缺口为20万。《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指出,要重视和加大儿科等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儿科学专业成为当今社会急需、就业率高、社会认可度高、关乎民生的重要专业。年底学校响应国家和社会需求,在原第四临床医学院儿科学系基础上,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的优质儿科资源,成立儿科学院。
儿科学为校级A类品牌专业,拥有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级重点临床专科(学科),1个省级儿科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儿科学重点实验室。学院儿科资源还是国家级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示范基地、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其中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眼保健为国家妇幼保健专科建设示范基地。
学院现有医护员工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93人,教授23人,副教授45人,博士93人,硕士人,副高以上职称人。教师队伍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名,江苏省特聘教授2人,南医大特聘教授4人,南医大名医3人。
学院招生专业层次齐全,培养五年制、5+3一体化、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各层次儿科学生。本科生年招生约人。研究生年招生约50人。目前在校儿科学生人,其中本科生人,研究生人。我校一直注重儿科办学质量,近五年,我校儿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平均就业率为99.39%。儿科学专业毕业生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高达88%以上,高于国家平均通过率近24个百分点。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在儿科学系运行以来,已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美国南加州AlleleBiotech、瑞典Umea大学护理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等院校开展合作交流。
“无限望,寄儿童”,儿科学院将秉承我校儿科学开创人颜守民教授的毕生志愿,培养更多优质的儿科医学人才,呵护儿童健康成长。
临床医学(儿科学)
(5+3医)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的临床医学专业基本技能、一定的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知识、宽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适应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个性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素养、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向专科医师发展的儿科高级临床医师。
培养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1)能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认识、分析问题;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以预防疾病、维护健康为己任。
(3)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仰、隐私和人格,培养和锻炼人际交往和医患沟通能力,注重团队协作和医患共同决策。
(4)遵纪守法,依法行医,恪守职业道德,依法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正当权益。
(5)加强体育锻炼,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体魄强健,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知识要求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及行为科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异常病理结构和机理、致病病原体以及药理学基本知识。
(3)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和康复保健原则。
(4)掌握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和中医学基本知识,了解国家卫生政策和法规,掌握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和疾病“三级预防”原则和知识,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
(5)掌握生物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医学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6)医学理论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达到具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儿科高级临床医师水平。
3.技能要求
(1)具有规范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能力;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具有基本的临床教学能力。
(2)具有临床照护患者的能力,具有与患者、家属或同事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技能,具备基本的健康宣传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能力。
(3)具备一定的临床科学研究能力,能针对临床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实施、评价和论文撰写;具备运用循证医学原理,搜集证据、评价证据和循证决策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六级水平,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
(5)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6)通过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完成国家和省卫计委要求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并达到要求。
修业年限八年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
主要课程
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诊断学、外科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含儿传),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儿童发育行为学(儿保)。
主要教学环节
第一学年: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学习;早期儿科导论和早期儿科临床实践。
第二学年:基础医学学习;基础和临床贯通(PBL案例)
第三学年:基础医学学习;基础和临床贯通(PBL案例);社区卫生实践。
第四学年:临床医学理论与见习学习1年,医院学习。
第五学年:临床通科实习1年;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训练。
第六至八学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3年。
学位要求
第一至第五年学习结束,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成绩合格,且专业主要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并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第六至第八年学习结束,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成绩合格;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完成国家和省卫计委要求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并达到要求,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获得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
毕业去向
毕业后医院、医院儿科、妇幼保健院儿科、医学院校儿科学、相关儿科学术研究机构等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五年制儿科学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的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知识、宽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儿科临床技能以及与患儿和家长的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国家卫生服务体系和个性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素养、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潜质的初级儿科临床医师。
培养要求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
(1)能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认识、分析问题;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以预防疾病、维护健康为己任。
(3)善于沟通和团队协作。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仰、隐私和人格,培养和锻炼人际交往和医患沟通能力,注重团队协作和医患共同决策。
(4)遵纪守法,依法行医,恪守职业道德,依法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正当权益。
(5)加强体育锻炼,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体魄强健,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知识要求
(1)具备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及生物医学知识。
(2)掌握较扎实的临床医学特别是儿科医学理论知识。
(3)掌握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和中医学基本知识,了解国家卫生政策和法规,掌握健康教育、社区卫生服务和疾病“三级预防”原则和知识,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
(4)掌握生物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医学研究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技能要求
(1)具有规范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能力;。
(2)具备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思维能力。
(3)掌握儿科基本临床操作技能,能从事一定的儿科临床工作。
(4)掌握一门外语(英语),达到国家大学英语考试四级水平,能够阅读基本的专业外文资料;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
(5)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修业年限五年
学位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主要课程
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诊断学、外科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含儿传)、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儿童保健学
主要教学环节
第一学年: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学习;早期儿科临床体验。
第二学年:基础医学学习;基础和临床贯通(PBL案例)
第三学年:基础医学学习;基础和临床贯通(PBL案例);社区卫生实践。
第四学年:临床医学、儿科医学理论与见习学习1年,医院学习。
第五学年:临床通科实习半年,儿科专科实习半年。
学位要求
学习结束,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成绩合格,且专业主要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并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毕业去向
品学兼优的学生可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也可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到国内各大医学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医院、医院儿科、妇幼保健院儿科、医学院校儿科学、儿科相关学术研究机构等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招办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