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营养不良或不均衡,会导致胎儿成长后发生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风险,并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以及产妇发生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
这一阵子,最受全球妇女嘱目的孕产妇非英国凯特王妃莫属。从新婚后难以受孕,经辅助医疗调理后怀孕,两年前顺利产下乔治小王子,接着又在今年五月生下了夏洛特小公主;一幕幕都是令人歌颂赞叹的新生命创造、胎儿成长的喜悦历程。而让全世界妇女既好奇又羡慕的是,凯特王妃两次生产,竟然都是在住院不到一天,产后隔日即神采奕奕、体态自若地公开出现在媒体面前,并抱着小王子、小公主出院。这是怎么办到的,是否每个妇女都能拥有如此优越条件,度过既好运又好“孕”的生产旅程。
根据统计,35岁以下女性不孕的风险为11%,这一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怀孕后,部分孕产妇可能发生妊娠合并症,甚至导致胎死腹中、新生儿死亡或孕妇死亡等不幸。即使顺利分娩,孕期出现妊娠合并症的孕妇,或出生体重不足的婴儿,之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症的风险非常高。研究显示,导致女性不孕或噩孕,除了特定生理病理因素外,女性生命周期的营养状况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普通人群观念里,日常生活中的特定饮食与男女性的生育能力相关;因此,民间有一些“增强受孕力大补帖”,“生男生女妙方”等未经科学验证的营养方法。医学上,真正对营养素、饮食内容及行为与男女受孕力关联,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科学研究分析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及妇产科学的加巴罗教授。加巴罗的一系列研究发现,妇女的饮食及营养形态的确与排卵状况、自然受孕力,或接受不孕症治疗的成功率息息相关。年,他把这些营养素规纳整理,分类出有益受孕的“助孕饮食”及不利受孕的“阻孕饮食”,幷发表在知名的《妇产科学》期刊。助孕饮食的营养素包括:单链未饱和脂肪酸、植物性蛋白质、低醣负荷(GL)、综合维生素、非血基质铁、高脂乳制品、叶酸;而阻孕饮食的营养素则包括:反式脂肪、动物性蛋白质、高醣负荷、低脂乳制品。加巴罗进一步设计出以妇女日常饮食中营养成份特性为计分基础的“助孕饮食”计分系统,可以预测妇女发生排卵障碍或不孕症的风险,具有相当高的准确度。通过计分系统,如果合并个人日常生活形态(身体质量指数、运动习惯)用以评估妇女备孕能力,其准确度更加提高。
在计划怀孕时,应谨慎规划并执行生命周期-孕前期、怀孕期、产后期的良好营养习惯。孕前营养状况不但影响女性排孕状况及自然受孕力外,还与受孕后的妊娠结局息息相关。孕前肥胖增加孕妇妊娠糖尿病、子痫前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缺陷及脐疝气的风险。孕早期营养不良或不均衡,会导致胎儿成长后发生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风险,并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以及产妇发生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
因此,育龄妇女在孕前期,应基于助孕(预防排卵障碍)和备孕(预防母胎并发症)两个原则拟定完备的怀孕策略。饮食内容可依国际营养学界最近倡导的“我的餐盘”(注:年美国卫生部提出“我的餐盘MyPlate”概念,可以取代以往的食物金字塔Pyramid理论),以蔬菜、水果、全谷、蛋白质四大类营养按适当比例分配,外加足够水份及少量健康油脂。同时,应维持适当的运动,良好的体重控制,并每日额外摄取含叶酸的妇女综合维生素。
孕期营养与胎儿长期健康相关性最重要的循证医疗依据,来自于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流行病学家巴克教授提出的理论。透过对20世纪初出生于英国,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男性患者所作的调查,他发现低出生体重者死于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较高。后来,透过许多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显示,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状况与许多成年人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巴克教授在年提出“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假说,又称“胎儿编程”,也就是成年人的健康状态于子宫内的胎儿期则已设定完成。研究显示胚胎发育过程中历经子宫内的不利因素(营养不良、营养过剩、激素暴露等),胎儿组织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永久性或程序性的改变,进一步导致成年期糖尿病、代谢症候群、心血管疾病、精神行为异常等慢性疾病。这一理论后来发展为“都哈DOHaD学说”即健康与疾病发育起源(DevelopmentalOriginofHealthandDisease)。都哈学说的提出,解释了人类疾病的生态模式,提醒医界及妇女应重视孕期营养的均衡及胎儿的生长评估,提早为胎儿出生3、50年后的健康做准备。
孕期营养照护与妇女以后己身健康相关的循证医学基础则来自于欧克德OACD学说,即源自于孕产期慢性疾病(ObstetricAntecedentsofChronicDisease)的提出。近期,越来越多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怀孕期间的合并症包括妊娠高血压、子痫前症、妊娠糖尿病、早产和子宫内胎儿成长迟滞与以后孕产妇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研究发现,具备系统性微血管、血栓、代谢、炎性反应、胰岛素抗性等异常体质的妇女,历经等同于压力测试的怀孕过程,更容易产生脂质代谢异常、醣代谢异常等障碍,进而发生上述高危险妊娠合并症。而这些妇女生产后,随着年龄增长,会面临另一个压力——老化,此时相关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病、糖尿病、代谢症候群就可能因而浮现。在欧克德学说的基础下,怀孕被定位是妇女慢性疾病的预报站,提醒医界及妇女应重视孕期营养规划,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或降低妊娠并发症对妇女造成二三十年后健康的不良影响。
因此,妇女在怀孕期应遵循以孕前身体质量指数为基本的体重增加方案。同时,依据标准的孕期热量摄取配置(即初孕期不增加,中孕期每日增加大卡,晚孕期每日增加大卡)原则设计好自己的“我的孕期餐盘”。
母胎循证医学已确认,产后母乳哺育对于婴幼儿的成长发育,以及妇女健康有其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每位孕产妇都应纯母乳哺育六个月,之后再添加适当的副食品,并持续哺乳至婴儿两岁。因此,产后的营养摄取值间接影响母婴健康;孕产妇应依据标准的哺乳期热量摄取配置(产后6个月内每日增加大卡,产后6个月以后每日增加大卡),设计并执行“我的产后餐盘”。同时,应以个人条件适量的额外补充维生素A和碘。
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呼吁重视“生命的前一千天”,建议全球妇女应注意孕期和两岁前儿童的基本营养需求,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患病及死亡率。我们认为每位妇女更应该站在人本关怀及循证医学的基础,从全方位女性生命周期营养介入角度出发,落实生命前天(孕前40天、孕期天、哺乳期天)的健康饮食策略。若能如此,则凯特王妃式的优生优育孕产史应离你我不远!
作者:郑博仁单位:医院林口总院妇产部副主任,医院体系基因医学中心主任
近期会讯:
年7月17日在辽宁大连举办《全国不孕症与生殖内分泌疾病规范化诊治与最新指南解读学术巡讲及病例解析》
年7月24日在江苏南京举办《全国不孕症与生殖内分泌疾病规范化诊治与最新指南解读学术巡讲及病例解析》
年8月14日在内蒙呼和浩特举办《全国不孕症与生殖内分泌疾病规范化诊治与最新指南解读学术巡讲及病例解析》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