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在全面检索文献的基础上,获取相关研究并经过严格的文献评价以制定循证医学指南,用来指导临床医生宣传、指导和推动母乳喂养。
欢迎全国各地家政机构入驻《我们月嫂》菜单
哺乳准备
1
20
推荐意见1:母亲乳头内陷或乳头扁平不影响哺乳,不推荐孕期进行乳头牵拉或使用乳垫。
推荐说明:一项对至少一侧乳头内陷或扁平的孕25~35周的单胎孕妇的统计显示:孕妇牵拉乳头或使用乳垫与否,产后6周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纳入至少一侧短乳头的单胎孕妇,结果显示:使用乳垫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后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20
推荐意见2:母孕期对父亲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推荐说明:一项研究显示:当父亲接受婴幼儿护理及母乳喂养知识的专业培训课程后,与仅接受婴幼儿护理知识课程者相比,两组间母乳喂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让爸爸掌握母婴护理尤其是母乳喂养知识确实太重要了,象妈妈每个月都有专门针对新手爸爸的母乳喂养课程,通俗易懂,而且免费。
3
20
推荐意见3:返院随访、家访、电话随访等产后随访系统可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推荐说明:一项研究显示,与常规随访对照组相比,产后由母乳喂养支持团队提供返院随访、家访、电话随访和24h及时回应的干预组产后6周的母乳喂养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20
推荐意见4:母婴机构应有明确的母乳喂养书面政策,并应常规传达给员工,每位员工应具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及技巧帮助实施母乳喂养;母婴机构应向孕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益处及实施方法,并规划和协调出院后母婴相关服务,以便父母及婴儿获得母乳喂养的持续支持。
推荐说明: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母婴机构内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指南,更新年的WHO和UNICEF发布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条措施,强调母婴机构及其人员的责任[10]。
注:我们已经对旗下月嫂进行科学母乳喂养系统化培训,母乳喂养支持技术已经成为象妈妈的特色服务。
早期建立母乳喂养策略
5
20
推荐意见5:新生儿娩出后宜尽早吸吮(30min)。
推荐说明:WHO专家建议:出生后的10~30min新生儿吸吮反射能力最强,因此吸吮应在产后30min内进行,有利于新生儿生后早期建立母乳喂养。
6
20
推荐意见6:新生儿生后尽早(1h)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
推荐说明: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生后立即或早期与健康足月婴儿进行肌肤接触的母亲产后1~4个月时具有更高的母乳喂养率。
母乳喂养有效性的评估方法
7
20
推荐意见7:新生儿胎粪转黄时间可用于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
推荐说明:生后24~48h,新生儿即排出墨绿色的胎粪。研究显示,足月健康新生儿粪便次数为1.6~8.5次/天,粪便转黄时间3~15天,粪便转黄延迟提示母乳量不足。
8
20
推荐意见8:根据婴儿尿量可间接评估母乳喂养的有效性。
推荐说明:生后第1天尿量较少;随着母乳分泌量的增加,婴儿尿量逐渐增加。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每天尿6~7次提示母乳量充足;如果婴儿尿量不足,尿呈深黄色,提示奶量不足。
9
20
推荐意见9:采用生长曲线监测体重增长速率是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推荐说明:队列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出生1周内新生儿体重平均下降4.9%(0~9.9%),体重下降程度与喂养方式有关,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配方乳喂养者1周内体重下降分别为5.5%、2.7%和1.2%。当母乳喂养新生儿体重下降超过10%时应警惕可能为母乳摄入不足。新生儿期后,母乳量充足的婴儿体重应稳步增加。
母乳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处理
10
20
推荐意见10:早吸吮和早接触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推荐说明:对于健康新生儿及其母亲,早吸吮和早肌肤接触的新生儿较对照组新生儿在出生后75~min血糖水平更高。
11
20
推荐意见11:按需哺乳(频率≥8次/24h)有助于预防母乳相关性黄疸的发生。
推荐说明:一项针对健康足月儿的横断面研究显示,哺乳频率8次/24h的婴儿较≥8次/24h者母乳相关性黄疸发生风险更高。
12
20
推荐意见12: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应中断母乳喂养。
推荐说明:研究显示,母亲产后1个月时仍坚持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发生率较低;而院内临时中断母乳喂养的婴儿黄疸发生率较高。母乳相关性黄疸的婴儿短期中断母乳喂养会影响继续母乳喂养。
13
20
推荐意见13:对于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当胆红素水平低于光疗界值时,不建议光疗和其他治疗。
推荐说明:专家建议如果新生儿一般情况好,体重增长符合正常速率,尿、粪便的颜色和量均正常,胆红素水平低于光疗界值,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不需要治疗。
注:希望茵栀黄不要再成为儿科医生退黄疸的“黑武器”。
14
20
推荐意见14:对于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当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指征,允许母亲在婴儿光疗间歇期进行母乳喂养并照顾新生儿。
推荐说明:一项针对胆红素水平达到光疗指征而接受光疗的研究显示,光疗1h的婴儿在3h间歇期间进行母乳喂养,其血清胆红素下降速度与连续性光疗组婴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即宝宝接受蓝光治疗时,支持妈妈在间隙进行母乳,不影响宝宝光疗效果。
15
20
推荐意见15:对诊断明确的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可常规预防接种。
推荐说明:尽管尚无对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预防接种安全性评价的研究报道,但亦无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带来危害等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母乳相关性黄疸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时,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
注:这篇一定要收藏好,医院接种的医生看。
16
20
推荐意见16:鼓励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并补充钙剂。
推荐说明:世界过敏组织年和欧洲胃肠营养肝病学会年关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管理指南中,均建议母乳喂养的婴儿发生牛奶蛋白过敏时应鼓励母亲继续哺乳,但母亲的饮食宜回避牛奶制品,同时补充钙制剂(~mg/d);若母亲饮食回避后婴儿症状无缓解时,建议转诊至专科咨询治疗。
17
20
推荐意见17:医护人员应帮助乳母分析乳汁分泌不足的原因,同时增强乳母坚持哺乳的信心。
推荐说明:乳母常担心乳汁分泌不足从而造成早期终止母乳喂养。但母乳分泌不足的原因较多,应积极寻找原因。一项预测乳汁分泌相关性的纵向研究显示,婴儿体重降低与乳母自认为乳汁分泌不足之间无相关性,自认为乳汁分泌不足与实际乳汁分泌不足之间无相关性。母乳喂养自信心不足会导致乳母主观认为乳汁分泌不足,促进母乳喂养需要增强乳母的自信心。
18
20
推荐意见18:不推荐乳母摄入过多液体(包括汤类食物)以增加母乳分泌量。
推荐说明:一项Cochrane系统评价显示,乳母过多补充液体不能提高母乳分泌量。
注:这可能与大家的认知有反差,多喝水其实未必能多产奶,但是,正常的水分摄入还是必要的。
19
20
推荐意见19:母亲可将乳汁短期(72h)贮存于冰箱冷藏室(≤4℃),或将富余的乳汁长期(3个月)贮存于冰箱冷冻室(?18℃)。
推荐说明: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署(AHRQ)建议乳汁的“最佳”存储为≤4℃条件下72h;乳汁保存在?18℃条件下3个月是安全的。
20
20
推荐意见20:母亲均应直接乳房喂养,需要时可泵出乳汁用奶瓶喂养,但不建议频繁泵乳。
推荐说明:年的一项位乳母泵乳次数与哺乳时间关系的队列研究显示:频繁泵乳是早期终止母乳喂养或纯母乳喂养的危险因素。另一项泵乳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母亲完全泵乳喂养时婴儿1月龄终止母乳喂养的风险为HR=1.25(95%CI:1.04~1.51);婴儿6月龄时HR=1.91(95%CI:1.34~2.73)。
注:不要过早过频繁地使用吸奶器是有依据的。在乳腺管尚没有完全膨胀打开的情况下,过大的负压会导致腺管的痉挛,也会导致乳头乳晕的水肿。
是月嫂姐妹自己的舞台,你接受过母婴护理相关培训,有相关母婴护理证书,热爱这份职业,你就可以在我们月嫂平台推荐自己,欢迎月嫂育儿嫂姐妹们为自己代言。真诚的雇主期待朴素的你。长按下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