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20年磨一剑无锡肺移植团队今获华夏医学

北京哪里手足癣医院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5/8593664.html

中国医学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及华夏院士论坛今天在江苏南京举行,南京医科医院陈静瑜肺移植团队独立完成的项目“肺移植诊疗体系的构建和临床应用推广”从项成果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

陈静瑜带领他的团队从0-年一直在孜孜不倦的主攻肺移植,从最初的梦想肺移植、出国学肺移植、到回国做成肺移植、做大肺移植,到逐渐构建了适合国情的肺移植诊疗体系及在全国推广,直至近年来在世界上开拓创新性的开展了多项前沿肺移植技术,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可谓是20年磨一剑。

项目完成团队:陈静瑜、胡春晓、吴波、卫栋、李小杉、刘峰、许红阳、张稷、叶书高、高霏、毛文君、郑明峰、杨航、黄健、刘东。

项目简介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有效办法,我中心根据多年经验,逐渐建立了新形势下的肺移植诊疗体系,并推广至全国,促进了我国近五年肺移植的快速发展。全国移植数量从年的例上升至年的例,年均增长40%,其中约80%由本项目推广开展。

1

肺移植供体标准及获取转运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本项目建立了肺移植供体标准及获取转运指南,根据我国供体特点,有条件扩大了可接受供肺标准,并在国内成功应用推广。项目完成人经过专题调研,提出并促成了国家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专用绿色通道的通知》。绿色通道实施3年间,器官转运时间平均缩短1-1.5小时。制定的供肺综合维护策略,通过临床应用和推广,取得良好效果。针对边缘性供肺,开展了体外常温保存技术研究,使保存时间延长至12小时。

2

肺移植受者选择与术前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本项目建立了肺移植受者选择与术前评估技术规范,对肺移植适应证和禁忌证、各种终末期肺病手术时间选择及术前检查等方面进行了规范。除了常见终末期肺病,根据该规范成功开展了干细胞移植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肺淋巴管肌瘤病、肺静脉闭塞病等罕见疾病的肺移植手术。

3

肺移植手术和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规范的建立和应用

手术环节是肺移植成功的关键,本项目针对肺移植重要操作步骤及肺叶移植和再次肺移植特殊操作,制订了肺移植术操作规范。创新了双侧小切口序贯式双肺移植、肺移植同期胸廓改良术、肺移植同期先心修补术等术式,降低了手术创伤,扩大了手术适应证。

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重症患者肺移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项目通过总结临床经验,制定了肺移植围手术期ECMO使用指南,从术前桥接、术中心肺支持及术后功能维持等方面制定了应用原则。尤其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运用,显著降低了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

4

肺移植围术期管理和并发症诊治规范的建立和应用

肺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包括原发性移植物失功、急性排斥反应、慢性移植物失功和感染等,是限制肺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和长期存活的主要障碍。本项目制订并推广了肺移植术后并发症诊疗和随访技术规范及免疫抑制治疗及排斥反应诊疗规范。尤其在原发性移植物失功、感染、心功能不全等方面总结了经验。此外,该规范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移植围术期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该类患者的手术成功率。

5

肺移植数据和质控体系的构建和推广应用

肺移植质控工作,是提升数量的前提,数据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项目组依托国家肺移植质控中心和数据中心,建立了科学的肺脏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控指标,研发了我国唯一的肺移植注册系统,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多团队参与协作的中国肺移植质量控制体系。在该体系的框架下,各移植中心建立了“三级质控架构”,保障了全国肺移植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

综上,肺移植是一项涉及受体选择、供体维护、手术和围术期管理等多环节的系统工程,本项目针对这些环节分别建立了相关诊疗规范,在国内进行了广泛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

华夏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科技奖

华夏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科技奖(以下称华夏医学科技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医促会)设立和主办的全国性医学奖项,具有国家科学技术奖直接提名资格。主要奖励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药学、中医中药学等在医疗和保健科技领域中推动自主创新、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yxgn/8172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