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委书记张建华教授致辞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院士,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邵瑾,校长王省良教授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抗疫文献馆揭牌仪式和学术研讨会,学校党委书记张建华教授主持。
张建华在致辞中说,在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的时机下,举办中医药抗疫与文化自信研讨会和建设抗疫文献馆,不仅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关政策、推动中医药工作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强古典医籍精华梳理和挖掘,助推中西医抗疫研究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有力举措,更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的具体实践。
▲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致辞
徐庆锋对研讨会的召开和抗疫文献馆揭牌表示祝贺,并就如何开好研讨会、办好文献馆,推动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谈两点意见,一是修医德,行仁术,传承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二是抓时机,寻突破,研究推动中医药创新性发展。徐庆锋指出,要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的思想内核、理论逻辑和实践方法,深度挖掘广东中医药应对大灾大疫的丰厚积淀,坚持中西医并重并用,筑起化解防范重大疫病疫情的医疗防线。
▲学校党委书记张建华教授主持研讨会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方邦江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忠德教授等大咖云集,分别就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理研究、中医疫病传承理论防治新冠肺炎救治临床实践、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谈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发展作学术报告。北京大学张大庆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宋健平教授也作会议交流。▲刘良院士作学术报告
刘良院士讲述了自己身在澳门、心系国家、面向世界、积极抗疫的经历。其团队首次通过大量文献分析、整合,发现抗新冠治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这有助于组合抗新冠肺炎的最有效的中药方剂。刘良指出,中医药能显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早期应用能阻止病情由轻症向重症转化。中药通过抑制新冠病毒复制和减轻炎症细胞因子风暴而发挥治疗作用。通过国际合作,开展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循证医学临床究,以及深入地阐释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作用特点与分子机理,这对于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中医出身的院士,他在会上强调了三个“更加需要”:中医药是复杂的科学体系,更加需要多学科的先进技术集成和融合,更加需要多学科结合的人才队伍,更加需要国际合作,才能真正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张忠德教授作学术报告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张忠德教授从中医药辨治新冠肺炎谈了关于当代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思考。他指出了中医药治疗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优势,一是整体观念:既重视祛邪,又注重顾护正气;二是祛邪与扶正相结合,调动人体自身防病抗病能力,提高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适应性,降低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伤害。张忠德指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表示,中医药并非是过去式的,而是当下进行的,“中医药往往代表着一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因此,现在的中医药更应坚持守正创新,守中医传统整体辨证思维和理论逻辑之正,创中医的思维理论与现代语言体系、与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之新。”▲方邦江教授作学术报告
疫情期间,方邦江教授任上海中医院援鄂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副组长、特殊抗生素使用会诊专家。他从新冠肺炎与急性虚证、截断逆转创新理论谈到中医“疫病”创新理论防治新冠肺炎临床实践,他在会上介绍了其率先倡导的“全程补虚”的治疗新理念、“全程泻下”排毒的截断扭转防治新策略、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六型专方,还有其所率团队共同创立的“现代冥想康复辅助音乐”、“抗疫强生功”、以及“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等,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守正创新”的丰硕成果。▲张大庆教授作会议交流发言
张大庆教授就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有关方法。对于广中医率先建成抗疫文献馆表示祝贺和赞赏。
▲宋健平教授作会议交流发言
宋健平教授介绍学校青蒿抗疟团队自年以来坚持青蒿素及衍生物的临床研究,坚持青蒿素复方的开发及国际推广的基本情况。该团队把中国的青蒿素带给亚非疟疾流行国家,目前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中医特色的疟疾防治方案。今年9月16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卫生部长给中国援圣普抗疟团队颁发了“疟疾防治突出贡献奖”。
全国首家抗疫文献馆揭牌
钟南山院士亲笔题名
作为本次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的重要环节,刘良院士、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广东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邵瑾及学校党委书记张建华教授、校长王省良教授、抗疫英雄张忠德教授一起为全国首家抗疫文献馆揭牌。
该馆由广中医图书馆负责筹建,今年6月向全球开展抗疫文献和实物征集成。目前共采集到纸本外文图书种、纸本中文图书种、纸本古籍种、数字化文献种、学位论文种、报道文献22条、学术论文种、视频个、实物藏品件。香港校友胡卡博士及家人特捐款50万元资助建设。近日,钟南山院士特意为该馆题名。
▲钟南山亲笔题名:抗疫文献馆
实物中展出了一套特别的“战地婚纱”。在疫情之初,医院护士唐杏杏主动推迟婚礼、请缨援鄂,医疗队队员用隔离衣为她改制婚纱,举行线上“婚礼”,这套珍贵的婚纱曾被广东省博物馆借展。馆内展品还包括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及夫人、中国前驻外大使、医药卫生专家等人签名的《给抗疫一线中医药战士们的一封家书》,援鄂医生入党宣誓词手稿、张忠德等国家中医医疗队(广东队)队员签名的防护服、中国赴马来西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签名的旗帜,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的大量中医处方手稿、中医护理方案、护理记录等。
抗疫文献馆的墙上还展出了馆藏岭南抗疫古典医籍、李国桥教授与青蒿素研究推广、医院医护人员从非典到新冠的坚守与担当等珍贵图片78幅,让观众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中医药抗疫文化史。
中医药抗疫与文化自信学术研讨会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主办,广东省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广州中医药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协办,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承办,是第十届广州学术季的亮点活动之一。研讨会旨在全面总结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经验与作用,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共同推动新时代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医疗机构、有关团体代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层干部、师生、医院医护人员现场聆听了本次会议。
推荐阅读来源学校党委宣传部图书馆摄影
陈庭深执行编辑
庄悦晴责任编辑
谢文山审核
孟楠审定
郑维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