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第一款新冠疫苗已经获得卫生部许可,自己的女儿已经率先接种。
面对这个新闻,不知道是夸还是批,毕竟则是一个重要的选择问题。
当“同情用药”遇上“循证医学”,如何选择就是看个人风险承担能力。
————同情用药————
同情用药(Compassionateuseofinvestigationaldrugs)这个词,相信经过疫情的人们都非常熟悉这个词,
“同情用药”的原则是:对于当下处于危及生命的情况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如果无其他有效疗法选择(且患者无法注册参与临床试验),可在不参加临床试验的情况下使用尚未获批上市的在硏药物。使用在硏药物可能对治疗有效,也可能导致无法预期的严重副作用。因此,“同情用药″目前使用案例多是针对小规模个案病人,并未用于大规模病人群体。
换成通俗易懂的话,那就是:当无药可医的时候,不妨死马当活马医。
这是一个朴素的价值观,在疫情期间也有体现,比如面对新冠无药可医的情况下,美国当时将还在研究阶段的药物瑞德西韦(Remdesⅳvir)用于患者。
俄罗斯的疫苗同样如此,在面对累积确诊近90万,如今日新增还在左右的情况,俄罗斯事实上是处于疫情失控状态。
之前引发东北疫情爆发的也是俄罗斯输入。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面对的问题就是:
上疫苗,优点是可能遏制疫情,缺点是可能造成其他问题。
不上疫苗,优点是避免疫苗带来的问题,缺点是疫情继续泛滥。
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俄罗斯选择了疫苗,事实上也算是同情用药的选择吧。
————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原则之一,顾名思义,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
也就是大家说的,talkischeap,showmethedata。
药物临床试验同样也遵循这个规则,药物临床试验的要求:(1)研究对象;(2)分组方法;(3)干预措施;(4)观察方法;(5)统计处理.这其中每一项都要严格执行。
疫苗作为特殊药物,自然也是一样。大家一般都知道药物试验有期,其实每一期都有其要解决的问题。
I期临床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为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又称为早期人体试验。
II期临床试验
II期临床试验为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该期试验一般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化盲法对照试验(randomcontroltrial,RCT)。
III期临床试验的目标是:
·增加患者接触试验药物的机会,既要增加受试者的人数,还要增加受试者用药的时间;
·对不同的患者人群确定理想的用药剂量方案;
·评价试验药物在治疗目标适应症时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
该阶段是临床研究项目的最繁忙和任务最集中的部分。
IV期临床试验
一种新药在获准上市后,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上市后的研究在国际上多数国家称为“IV期临床试验”。
可见每一期设计,都是基于当前人类对科学医学认知的基础之上,做出的最符合认知的判断。
不做3期,那么就意味着,无法排除药物在面临更大样本群体时候出现的各种风险,毕竟前期样本太小,一个随机就可能让样本失效了。
举个典型的例子,
年4月,尼日利亚卡诺州爆发大规模麻疹、霍乱和脑膜炎疫情,辉瑞公司“志愿提供”的药物“特洛芬”导致使用该药物的名患者中有11人死亡,人留下不可补救的后遗症。
-年,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制的抗艾滋病药物奈韦拉平在由美国医药协会组织的乌干达10个村子组织人体试药药试中,“操作不规范、极度不严谨”,给多名受试的乌干达母婴带来伤害。
疫苗实验有天然的要求,就比如你就是再牛逼,也不可能让人一天成才,这就决定了药物试验的时间是有严格规定的,符合基本常识的。
目前俄罗斯用的是腺病毒疫苗,其实就是用核心成分做的,按理说这周期比国内要慢,但是提前批准,那就是冒着风险了。
如果违背这个流程,那么就要承受可能面临的风险:
1,疫苗不仅没用,反而有害
这就是疫苗无效甚至可能引发疾病的问题,这种一般见于减活病毒上。
2,疫苗遇上了ADE效应
这种情况和上面的类似,但是在登革热上最早发现。是因为病毒株不同导致的。
本身感染过,换了个新的病毒株,不仅不抵抗,还让症状更严重
3,严重疫苗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
4,其他常见反应
发热,疼痛等情况
所以,这是一个权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