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就医”。生病了看病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举动,找医生就诊,听医生的话,然后接受医生的药方或建议进行治疗或者疗养。很少有人怀疑,这其中有没有不太妥当的地方。比如,就医的医生是否靠谱,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否可靠,医生的药方或者建议是否科学等等。医院甚至是“中医院”找一个“有经验”、“有岁数(上年纪)”的“专家”,然后对其言听计从。
这种做法不科学也不严谨,更是用自己身体健康来做赌注。空口无凭,我们用事实说话。
世界头号对冲基金“桥水基金(BridgewaterAssociates)”创始人雷伊·达里奥(RayDalio),被称作“投资界的乔布斯”、“对冲基金教父”,几年前发现自己的食管出了问题。他联系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专家,专家就诊后认为这个病没有好办法,只能观察着,但是风险就是日后可能会转变为食管癌。达里奥觉得不放心,又找了一位专家,这个专家就诊后认为,这个病灶应该被切除,避免以后癌变,而且目前能够做到成功率90%。达里奥更加困惑了,同样一种病,两位专家给出了差距迥然的方案,实在是难以明白真相。于是他又找了第三、第四、第五个专家,后面的三位意见比较统一,认为目前问题不大,建议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并先做个“活检”,利用显微镜看看病灶到底是什么。最后达里奥接受了后面三个专家的意见做了“活检”,几天后发现什么也没有,虚惊一场!
关乎病人生死的问题,医生们的做法竟然相差这么大,不得不让人背脊发凉。我们为达里奥的英明感到钦佩,也为第二个医生的决定感到愤怒,凭什么连病是什么都不知道,你就要在病人身上“动刀子”、“搞油水”呢!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这五位医生都绝非市井庸医,达里奥那种层次的富人,接触到的专家至少都是行业领先,远非我们普通人能及。出现这样的结果,就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个反思。
首先,看病要多动腿,不能专信某个人。我们看病不能只听信一位医生的建议,不论这个医生表面如何“专业”,资历如果“深厚”,他的话也都只是个人建议,不代表找到了事情的真相。兼听则明,综合分析多个医生的话,将大大增加我们找到“病因”的概率。
其次,单凭医生的个人经验不靠谱。我们普通人接触到的医生,其医疗水平绝不会高于达里奥接触的医生。即便是行业水平领先的医生们,给出的治疗建议也截然不同。我们身边医生的经验和医疗水平就可见一斑了。
最后,我们该怎么做呢?作为普通人很难接触到顶级的医生,更不可能一次找到四、五个顶级的医生为自己服务。我们该如何就医,才能更加可靠和安全呢?对于这个问题,《薄世宁·医学通识》中给出了相对可操作的方法。这就是“循证医学”。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循证医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询证医学是用当前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综合制定治疗方案。《柳叶刀》评价它是医学实践中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纽约时报》评价它是80个震荡世界的伟大思想之一,《华盛顿邮报》评价它是彻底改变21世纪的医学实践。
循证医学把可以用来参考制定医疗方案的证据分成了五级,第一级科学和可信度最高,第五级最低。从高到低依次是,第一级“荟萃分析”,第二级随机对照试验,第三级对照试验,第四级治疗前后对比,第五级个人经验。我们从低到高逐一举例解释。
现在假如你牙疼的厉害,医院就医,医生让你拔牙。你问医生为什么拔牙,他回答你说他老师就是这么做的,他也一直这么做,他行医多年的经验告诉他应该拔牙。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这是第五级证据,想想达里奥的案例,个人经验常常不靠谱。你要做的不是被吓住或者服软拔牙,而是忍一忍,换个医生就诊。
如果这个医生说,医院的几百个病例,以及病人拔牙前后治疗效果对比来看,所有病人都很满意。那这个时候医生的诊断证据就升级到了第四级,这比个人经验高级,却还是不足。因为你不知道对比的是怎么开展的,过程是否科学、可靠。而且满意指的是什么,是病人主观感受还是客观的医疗效果,医生也没有说。此时,你可以再找其他医生,或者再深入了解一下对比的细节。
如果医生回答你,医院采取了对照研究,一组拔牙,一组不拔牙采用其他治疗方法,每组都有几百个人,并且治疗前后有着详细的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拔牙效果更好。此时医生的话就可信多了,证据也升级到了第三级。到此如果你决定拔牙,对于大多数普通群众而言,也无可厚非了。毕竟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不容易了。可是就正确性、科学性上,还有很大的漏洞。
首先,分组是否是随机的呢?病人的主观意愿和心理作用是否被排除?其次,病人治疗前的病情严重程度是否一致?轻重缓急不一样,结果也当然不一样。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干扰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结果出现偏差。这些因素是否有效的考虑在内。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医生需要做到更加严谨和科学,利用随机对照试验,对冲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排除各种主观影响,让结论尽可能的和“拔牙”这个因素形成强关联,或者相对“唯一”的关联。此时医学证据就升级成了二级。二级已经很难得了,如果你遇见医生如此回答,就基本上不要走了,留下看病吧。人家坦诚相待,水平又不低,上哪儿再找这么优秀的医生呢?
不过,从科学的严谨性来讲,还是不够。因为随机对照试医院、一个地方,并不具有普遍性。一个医疗效果很有可能会受到地域、人种、卫生、气候等多方面情况的干扰,东北的医疗方案,放到西南就未必有效,西北的方案到了东南就未必是好的。最优秀的医学证据,是要考虑到以上的所有因素,综合荟萃分析得出结论。到此终于升级到了一级证据。此时,医生给出的医疗效果,就是现阶段医疗水平能给出的最佳治疗方案。如有幸遇到,还有什么可以苛求的呢?
询证医学让我们更加接近医学真相,更好的保护身体免受现有医疗限制带来的损伤。
最后,用一个真实的故事,让你感受一下循证医学的进步和人力的极限。
年6月30日,背景国际会议中心,来自全国各地的顶级医生和人工智能展开了一场“人机大战”。各地的顶级医生和电脑一起分析人类脑部核磁共振或CT片子,比赛速度和准确率。经过紧张和精彩的比拼之后,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速度上,电脑是顶级医生的30倍以上,准确率上,人工智能准确率高达87%,而顶级医生的准确率只有66%。人工智能完胜!而人工智能算法的基础就是综合利用了循证医学中的第一级证据,即来自于现阶段能得到的最好、最广、最全的资料和证据。这为医学的变革提供了方向,也为我们普通人就医带来了“科学”的曙光!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启发。这是与您分享的第篇文章,欢迎您的阅读,我们下周见。
注释:本文专业资料来自得到APP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
老子儿子妈终身学习,一同启航
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