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人对Meta分析并不陌生,甚至已经把Meta分析作为无米之炊的神器,人人习之。但是总有人误认为Meta分析就是循证医学,下面是对其的整理,以供大家学习。
1、循证医学就是Meta分析吗?
首先来看看循证医学的定义,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Sackett教授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后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下面再看Meta分析的定义:一般把Meta分析译作元分析或者荟萃分析,是指将多个研究结果整合在一起的统计方法。足见Meta分析的本质是一种统计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Meta分析与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一样,只是一种统计学方法。把一种统计学方法与一种高大上的医学实践模式划等号,实属不应该,图1是关于循证医学的决策依据。
2、循证医学就是系统评价吗?
系统综述和系统评价均来自“systematicreview”一个英文单词,后者侧重评价,但意义一致。系统综述并不局限于医学,于其他科学领域亦常见,包括心理学、护理学、牙医学、公共健康、职能治疗、言语治疗、物理治疗、教育研究、社会学、商业管理、环境管理和保育生物学。作为一种既往发表的文献再探讨的方法,systematicreview可以与循证医学有密切关系也可以没有关系,比如社会学领域的系统评价可能与医学就没什么关系或者关系不大。
3、系统评价就是Meta分析吗?
如图2:
4、循证医学排斥医生的临床经验?
临床决策是一道单项题,大家都懂循证医学从来不排斥医生的经验,相反循证医学更需要临床医生的经验,以下是五条原则。
l并非所有的临床问题都有确凿无疑的证据,很多问题并没有答案,而且最关键的是“没有答案或者仅有部分答案”这种情况可能占大多数;
l证据是发展的,现有的所谓正确的证据未来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
l疾病的诊断需要临床医生的经验,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变化、疗效的观察需要医生的经验;
l富有经验的医生总是显得更擅长医患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对于患者的康复同样很重要;
l很多证据来自于临床医生的经验积累和升华,处于临床证据金字塔的I类证据往往最初来自于医生的观察。
5、临床证据高于患者的价值观吗?
循证医学并不否定患者的价值取向与选择的权利。相反,当目前的循证证据与患者的价值观发生矛盾时,比如某些证据可能与患者的宗教信仰相违背,或者患者拒绝一些不良反应较大的治疗措施等,此时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决策更应该把患者的价值观放在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或者说患者的价值观在循证决策中占据更大的权重。
6、临床实践指南就是圣经吗?
高质量的指南对于推动医疗规范化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教条化临床指南无疑会阻碍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指南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即便是每年更新的指南也存在这个问题,而那些几年更新甚至几十年更新一次的指南滞后性就更显而易见。简言之,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临床指南是一个医生科学素养的集中体现。
7、把单个RCT的结果奉若至宝?
如同临床指南一样,RCT(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也有高有低。如果用某个随机方法不明、缺乏隐蔽分组、减员偏倚严重的随机对照试验指导临床实践,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此外,一个重要的事实经常被证据使用者忽略,一些药厂或者医疗器械生产者赞助的临床试验可能存在数据修饰与选择性报告结果的嫌疑,造成一些疗效被夸大,一些副作用被忽视;一些原本没有疗效的干预措施,在经过一系列试验数据挖掘之后,在某些所谓的亚组人群中被赋予了神奇的疗效,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因此对于任何临床证据,使用者都要持有批判性的态度,辩证的看待试验结果,最终做出最有利于患者的临床决策。
8、循证医学是无所不能的?
没有一种医学模式是万能的,更不要期望有一种医学模式可以解决医生和患者所有的问题。医学是科学,也是一种有关可能性与不确定性的艺术。
最后把华西医学院循证医学中心李幼平教授的一段话送给大家:基于问题的研究,遵循证据的决策,白癜风初期如何治疗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