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识别真假ldquo肠绞痛rdquo

导语

肠绞痛与牛奶蛋白过敏(CMPA)都是婴儿期、特别是小月龄婴儿常见的疾病。二者临床表现相似,均可出现为烦躁、哭闹、腹痛、易激惹等临床症状,往往给临床诊断带来困扰1、2。西班牙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1岁以内疑似CMPA患儿中,出现肠绞痛症状的比例高达49%2。

本期,我们通过一例主要表现为肠绞痛症状的牛奶蛋白过敏典型临床案例,探讨CMPA和肠绞痛应如何鉴别诊断及合理治疗。

临床病例

病史和临床表现

女,3月龄,因“夜间哭吵1月伴腹泻1周”于.6.21至门诊就诊。

患儿纯母乳喂养至2月,随后添加配方粉混合喂养。配方粉喂养2-3次/天(中午及夜间),ml/次。添加配方粉以后,夜间哭吵加剧,飞机抱或趴睡稍有缓解,家长认为是肠绞痛未予以重视,但哭吵情况逐渐加重。

初诊,考虑佝偻病初期,给予增加维生素D(每日IU)治疗,哭吵无明显缓解。

近一周,患儿面部出现湿疹并逐渐增多;夜间睡眠不足4小时;大便次数增加,一天4-7次,黄色稀便,偶有绿色,无肉眼可见血丝;无溢奶等情况。

近1个月体重仅增长g,尿量无明显减少。

病史要点分析: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肠绞痛并非一种疾病,其定义为:肠绞痛是一种行为综合征,表现为健康婴儿难以安抚的烦躁或哭闹行为3、4。罗马Ⅲ标准提出以3个“3”作为肠绞痛诊断标准:每天出现3h以上,每周持续≥3d,持续3周以上3。

然而,该标准在临床诊断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对肠绞痛和婴儿生理性哭闹以及其他疾病的区分度欠佳,可能导致误诊。

检查

患儿神志清,无脱水貌;双颊可见大量湿疹。咽红,扁桃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粗,未及罗音。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叩诊呈鼓音,肠鸣音4-6次/分。体重4.7kg。

大便常规:RBC0-2个/HP,WBC2-3个/HP;大便隐血:+。

血常规:

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诊断要点分析:

婴儿肠绞痛属于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一种,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与CMPA在胃肠道症状方面有较多的重叠性(表1)。未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前,仅靠临床症状,二者难以鉴别,容易引起误诊。如果忽略牛奶蛋白过敏的因素,仅按照FGID进行治疗,也会影响治疗效果9。

表1:肠绞痛vs牛奶蛋白过敏

因此,如果患儿有肠绞痛症状,疑似CMPA,可采用食物回避+低敏配方替代喂养进行诊治。

1.CMPA患儿有肠绞痛症状: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指出6:

“怀疑CMPA,可进行诊断性食物回避,严格回避牛奶蛋白,并采用氨基酸配方粉(AAF)替代喂养2-4周”。

2.肠绞痛患儿有CMPA症状:

《12月龄内婴儿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诊疗中东共识》认为7:

“有证据表明,如果肠绞痛患儿疑似CMPA,母乳喂养婴儿的母亲回避牛奶蛋白;非母乳喂养婴儿采用低敏配方喂养,可能有利于减少婴儿肠绞痛。”

有前瞻性研究发现,严重肠绞痛婴儿的胃肠功能障碍往往与食物过敏有关6;有CMPA症状的患儿,诊断FGID的概率明显提高9。曾患肠绞痛的婴儿,未来发生特应性湿疹、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和哮喘性支气管等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也显著升高6。

其机理可能是因为肠壁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之一,过敏导致肥大细胞脱粒及其与肠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是肠绞痛患儿胃肠道运动亢进的主要原因6。

该患儿并发湿疹,体重增长缓慢,考虑该患儿非单纯肠绞痛,结合病史及喂养史,临床诊断疑似合并肠绞痛的牛奶蛋白过敏。

结合指南,故建议采用AAF喂养。

治疗效果

AAF喂养2周后,患儿大便次数减少,性状从水样便转为糊状便,湿疹基本痊愈,夜间哭闹较前好转,夜间睡眠延长至5-6小时/次。

2周后患儿家长自行添加普通配方粉,患儿再次出现腹泻、湿疹。故考虑食物激发试验阳性。

确诊牛奶蛋白过敏后,建议给予AAF+母乳混合喂养,母亲回避牛奶蛋白和奶制品。

1月后复查,患儿腹泻、湿疹好转,哭吵及夜间哭闹情况明显好转。

复查血常规:

复查大便血常规,未见红细胞与隐血。

治疗心得: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建议7:

“CMPA患儿采用AAF喂养2-4周,如果症状改善,可根据病情医院激发试验。如果症状重现,即可诊断为CMPA”

“确诊CMPA患儿,应使用eHF或AAF配方喂养至少6个月,或至9~12月龄。”

有临床研究将诊断为FGID的患儿分为两组。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为:治疗后腹泻次数减少至每天2次,大便成型,无血丝黏液;呕吐、溢奶减少到每天0-2次;哭闹、排便困难、便秘等症状好转。对照组患儿按FGID进行了护理指导、喂养指导及饮食干预,治疗有效率42%。病例组在护理指导、喂养指导及饮食干预的基础上,进行了严格的牛奶蛋白回避,以氨基酸配方粉作为替代饮食,治疗3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81%9。

该患儿使用AAF后腹泻、湿疹、哭闹症状明显好转;换回普通配方粉后症状复发。相当于家庭激发试验阳性,因此可确诊CMPA。

根据临床诊断,结合指南建议、文献研究和家属意愿,给予AAF喂养+母乳(乳母忌口),症状改善。

随访

6月龄:患儿母乳+AAF混合喂养3个月后,体重7.24kg,较初诊时增重2.54kg。但母乳量少,遂转为AAF喂养。转奶完成后逐步添加米粉等不易过敏的辅食。

1岁:患儿体重9.5kg,身长78cm,偶有湿疹发作,未添加乳制品、鸡蛋、海鲜等辅食。建议可转为eHF喂养,并少量添加奶酪、酸奶等奶制品观察情况。

18个月:体重11.5kg,身长85cm,2月前添加牛奶后出现湿疹、腹泻,遂暂停牛奶,但患儿已能够少量进食奶酪、酸奶、含乳饼干等食物,嘱2周岁后可尝试添加牛奶。

随访心得:

临床研究显示,约75%的CMPA患儿3岁时对牛奶蛋白产生临床耐受;6岁时约90%10。

AAF是%无致敏原的婴幼儿配方,能帮助CMPA患儿快速缓解症状,修复肠道损伤,保证患儿能摄入充足营养,从而促进CMPA患儿免疫、消化等系统发育成熟,以帮助患儿尽早实现耐受牛奶蛋白。

《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建议7:

“CMPA患儿12月龄起可考虑梯度引入牛奶蛋白。顺序为含牛奶蛋白的饼干→其他含牛奶蛋白的烘烤制品→含熟奶酪或加热的全奶成分→制品。如果出现过敏再返回上一步。”

该例患儿采用AAF喂养6个月,后转为eHF继续喂养。18月龄时牛奶蛋白梯度引入已进入第三步。说明经过规范食物回避和替代饮食治疗,患儿对牛奶蛋白已逐步建立耐受。

总结

FGID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与CMPA在胃肠道症状方面有较多的重叠性,在未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前,仅靠临床症状难以鉴别。不仅容易引起误诊,而且忽略牛奶蛋白过敏的因素,仅根据FGID治疗,也会影响治疗效果9。

年更新的FGID罗马Ⅳ标准中,FGID的诊断标准得到了进一步修订。主要策略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减轻患者负担,及早将重点由检查转到治疗,有利于建立基于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诊治规范4。

罗马Ⅳ标准认为:

肠绞痛的婴儿,可进行牛奶蛋白回避实验以帮助确诊。

配方粉喂养的婴儿,应采用低敏配方的AAF或eHF作为回避期替代配方。

不建议人工喂养的母亲回避牛奶蛋白,因为尚不能确认该方法的有效性。

因此,对于有肠绞痛等FGID相关症状的婴幼儿,儿科医生应结合患儿全身症状及生长发育等情况,考虑是否存在CMPA的可能性。

疑似CMPA时,可及时采用AAF做为替代配方喂养2周。通过食物回避,不仅能快速有效缓解胃肠道症状、还能帮助明确诊断,尽早发现被误诊为FGID的CMPA婴幼儿。

参考文献:

1.KoletzkoS,NiggemannB,AratoA,etal.DiagnosticApproachandManagementofCows-MilkProteinAllergyinInfantsandChildren:ESPGHANGICommitteePracticalGuidelines.JPediatrGastroenterolNutr.;55(2):-9.

2.ErrázurizG,LuceroY,CeresaS,etal.[Clinicalcharacteristicsandmanagementofinfantslessthan1-year-oldsuspectedwithallergytocowsmilkprotein].RevChilPediatr.;87(6):-.

3.朱庆龄,盛晓阳.婴儿肠绞痛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55(4):-.

4.BenningaMA,FaureC,HymanPE,etal.Childhood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Neonate/Toddler[publishedonlineaheadofprint,Feb15].Gastroenterology.;S-(16)-7.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51(3):-.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55(7):-.

7.VandenplasY,AlturaikiMA,Al-QabandiW,etal.MiddleEastConsensusStatementon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in12MonthsOldInfants.PediatrGastroenterolHepatolNutr.;19(3):-.

8.SavinoF,CastagnoE,BrettoR,etal.Aprospective10-yearstudyonchildrenwhohadsevereinfantilecolic.ActaPaediatrSuppl.;94():-.

9.冯博文,付四毛,张泉山,等.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对罗马Ⅳ标准功能性胃肠病诊断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6-59.

10.KoletzkoS,NiggemannB,AratoA,etal.DiagnosticApproachandManagementofCow’s-MilkProteinAllergyinInfantsandChildren:ESPGHANGlCommitteePracticalGuidelines.JPediatrGastroenterolNutr.;55(2):-9.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使用

该文章来源于“纽迪希亚儿童医学营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yxhx/8155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