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健康起来
这里是气体养生疗法(家用氧舱、臭氧机、负氧离子机等)知识的科普分享平台
oxygen
U
health
与优氧共健康
面瘫
贝尔麻痹(面瘫),除了严重的功能缺陷外,由于面部不对称,它还会造成心理创伤。
虽然面神经运动纤维具有再生损伤轴突的能力,但并不是所有面瘫患者都能完全恢复功能。
小编在临床上也碰到一些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面瘫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也碰到面瘫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但临床上似乎对高压氧治疗面瘫接受度和普及度远不及应用激素治疗面瘫。
另外,小编经过阅读英文文献,发现被引用较多的一篇英文文献结论,竟然是个“乌龙事件”,如果写论文的人仅去看这篇文献给的结论,却不去看这篇文献所引用的文献内容,那这个“误解”会不停地传播下去,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高压氧、激素治疗面瘫方面的文献,给你“擦亮双眼”。
文章余字,听首歌,在音乐中阅读,不亦乐乎。
参考文献:
[1]RacicG,DenoblePJ,SpremN,etal.HyperbaricoxygenasatherapyofBellspalsy[J].UnderseaHyperbMed,,24(1):35-38.
[2]TorosSZ,?TKaraca,PGüne?,etal.Hyperbaricoxygenversussteroidinfacialnerveinjury:Anexperimentalanimalstudy.[J].AmericanJournalofOtolaryngology,,34(5):-.
[3]AMC,BLC,CDG,etal.EvidencebasedmanagementofBellspalsy[J].BritishJournalof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ry,,52(5):-.
[4]HollandNJ,BernsteinJM,HamiltonJW.HyperbaricoxygentherapyforBellspalsy[J].CochraneDatabaseofSystematicReviews,,2(2):CD.
[5]Sullivan,FrankM,Swan,etal.EarlyTreatmentwithPrednisoloneorAcyclovirinBellsPalsy.[J].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16):-.
文献一:针锋相对
患者信息
入选标准为:贝尔麻痹(面瘫)确诊,时间超过1周,严重程度为中度及以上,共有79名患者。
高压氧组有18例女性患者和24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32.7岁(13-68岁)。
强的松组包括13名女性和24名男性,平均年龄38.7岁(13-77岁)。
治疗措施
高压氧组:2.8ATA,稳压吸纯氧60分钟,每天2次,每周5天。接受安慰剂药物口服(用量和激素一样),待患者治愈后就不再行高压氧治疗。
强的松组:2.8ATA,稳压吸氧浓度为7%的氧60分钟,每天2次,每周5天。予强的松总共mg,每片10mg:第1-4天,4片,每日2次;第5天,3片,每日2次;第6天,2片,每日2次;第7天,1片,每日2次;第8天,1片。
相关结果
图一为高压氧组,图二为强的松组。
高压氧组在治疗前,面瘫严重程度分级:全瘫有17例,严重有22例,中度有3例。
强的松组在治疗前,面瘫严重程度分级:全瘫有15例,严重有22例。
从上述可以看出,高压氧治疗组患者病情比强的松组严重。
高压氧组全瘫17例经高压氧治疗并9个月后再评估:有15例全部治愈,2例为中度面瘫;
高压氧组严重22例和中度3例经高压氧治疗并9个月后再评估均全部治愈。
强的松组全瘫15例经强的松治疗并9个月后再评估:有9例全部治愈,2例为轻微面瘫,1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2例为全瘫。
强的松组严重22例经强的松治疗并9个月后再评估:有19例全部治愈,2例为轻微面瘫,1例为重度。
从上述可以看出,高压氧治疗效果优于激素组;另外高压氧组从发病到完全恢复的平均时间(22天)明显短于强的松组(34.4天)。
高压氧组有5例患者和强的松组有9例患者在治疗开始时或治疗过程中出现神经兴奋性试验阳性。
9个月后,高压氧组仅有2例患者神经兴奋性试验仍为阳性,强的松组患者的神经兴奋性试验阳性数无明显变化。
另外,高压氧组2名患者的残留症状轻微,强的松治疗组的患者则出现更严重的残留或完全瘫痪。
注:神经兴奋性试验阳性,是评价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的退行性改变的发展和恢复情况。如果刺激瘫痪侧神经所需的电流比刺激健侧神经所需的电流大于3mA及以上则为阳性。
文献二:握手言和
高压氧与类固醇治疗面神经损伤的实验动物研究目的:探讨高压氧、甲基强的松龙及高压氧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创伤性面神经再生的影响。
对象和方法:面神经损伤后,建立4组大鼠模型,每组5只:高压氧组、对照组(2组)、高压氧-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组(3组)、甲基强的松龙组(4组)。处死动物取面神经标本,观察轴突变性、血管充血、大空泡化、轴突直径和髓鞘厚度。
结果:与对照组(第2组)相比,第3组(高压氧-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组)轴突变性和血管充血程度降低,轴突直径增大。与第4组(甲基强的松龙)相比,第3组的髓鞘更厚,轴突变性更轻。
结论:高压氧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面神经再生有明显的附加效应,可能比单纯甲基强的松龙或高压氧治疗效果更好。
乾坤大挪移
小编,看了你上述的2篇文章,似乎讲了高压氧治疗面瘫可以媲美激素,甚至比激素治疗还要好,如果合用,效果更佳。
但我有个疑问,能不能给讲讲年文献《贝尔麻痹的循证治疗》关于高压氧治疗的描述呢?
参考文献:AMC,BLC,CDG,etal.EvidencebasedmanagementofBellspalsy[J].BritishJournalofOralandMaxillofacialSurgery,,52(5):-.
这位同学的提问,果然切中利害。知道一提循证医学证据,往往让我们高压氧治疗“哑口无言”。那今天小编就讲讲这篇文章。
文献内关于高压氧治疗面瘫的内容如下“关于高压氧使用的报道很少。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称,服用安慰剂片剂并同时使用高压氧治疗比口服强的松同时使用假高压氧治疗有更大的益处(参考文献24)。本实验虽然随机化是充分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分配的治疗人群是不知情的,但结果评估时是知道的,这就引入了高偏见的风险。高压氧组9个月的恢复率为95.2%(40/42),泼尼松组为75.7%(28/37),说明高压氧组有显著改善(风险比1.26,95%可信区间1.04-1.53)。然而,在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结果评估的根本缺陷意味着无法得出有效的结论(参考文献25)。”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这篇文献所讲的实验就是小编开头写得第一篇文献,但小编重点对参考文献25产生了兴趣,想去看看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并且有什么看法的。
继续提问
哈哈,看你如何狡辩,我把参考文献25已经找出来了,它是年《高压氧治疗贝尔麻痹(综述)》,看内容就是把高压氧治疗面瘫方面的英文文献内容进行了综述总结,我想看看你如何解答这篇论文。
参考文献:HollandNJ,BernsteinJM,HamiltonJW.HyperbaricoxygentherapyforBellspalsy[J].CochraneDatabaseofSystematicReviews,,2(2):CD.
小编继续回答
这篇文章通过百度学术查看,被引用量为39,说明传播和影响还是满广泛的。
但正是这篇文献造就了高压氧“乌龙事件”,或许因为作者写这篇论文看的文献太多了,一时恍惚而“笔误”,但却造成了高压氧治疗面瘫似乎“跨不过的坎”。
这篇论文在讨论部分重点阐述了小编开头提到的第一篇文献,他认为这篇文献所得结果具有偏差,并举例和其他文献进行说明。为让大家看清楚相关内容,先把文献原文段落截图给大家,再讲。
不要卖关子,接着说。
将文章重点内容翻译如下“接受高压氧治疗的那组人接受的是安慰剂片剂,而不是泼尼松,这在我们目前对类固醇治疗益处的认识下进行的一项试验中很难证明是合理的(Lockhart,)。在另外一篇研究(Sullivan)中,强的松龙加安慰剂高压氧组(76%)在9个月后面部功能完全恢复低于强的松龙组(94%),甚至低于安慰剂组(85%)。然而,在年的RACIC研究中,面瘫的等级高于此研究,但与一项研究(Engstr?m)中的面瘫的等级相似,后者显示76%的泼尼松龙组和65%的安慰剂组在12个月后完全恢复。”
看到了吧,作者明确指出你的第一篇文献结论是不恰当的,和Sullivan的研究数据是完全不一样的。
哈哈,如果只看这篇文献的描述,确实如此,很多人看到这个结论也就戛然而止了。
但如果再去读Sullivan这篇文献研究,却通篇没有找到高压氧这个字。
啊?真得如此?
首先,Sullivan这篇论文的题目是《早期应用强的松龙或阿昔洛韦治疗贝尔麻痹》,题目都是研究药物的,没有高压氧这一说。
通过对论文全篇查找,未找到高压氧任何信息,作者研究分组也没有高压氧任何信息。
通过对综述文献数据提及76%、94%和85%进行比对,发现Sullivan摘要结果(原文见下方图片)是这样描述的“治疗3个月时,强的松龙组面部功能恢复率为83.0%,未用强的松龙组为63.6%(P0.),阿昔洛韦组为71.2%,未用阿昔洛韦组为75.7%(调整后P=0.5)。治疗9个月后,强的松龙组为94.4%,无强的松龙组为81.6%(P0.);阿昔洛韦组为85.4%,无阿昔洛韦组为90.8%(调整后P=0.10)。”
可以看出,Sullivan结果通篇未讲高压氧治疗的事情,而且通过数据比对也会发现年《高压氧治疗贝尔麻痹(综述)》数据引用错误(如把3个月未用阿昔洛韦组为75.7%变为9个月时的数据)。
综上,Sullivan这篇文献根本没有提及任何高压氧治疗,但年《高压氧治疗贝尔麻痹(综述)》却将其给“乌龙”,给高压氧扣上了帽子,正是这个帽子,被引用量39次。下图为Sullivan原文摘要结果部分既然是这样,那为何年《高压氧治疗贝尔麻痹(综述)》的作者又要这么写呢?
通过对此文献讨论部分来看,小编个人认为:
1.此作者对高压氧治疗有效率高,而激素治疗有效率低,存在疑问。
2.作者个人认为激素治疗有效率应该高,这也是他在文献中又提及两篇文献激素治疗有效率。
3.通过上述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写高压氧治疗面瘫综述,但原有思维还是带有偏见的,原有思维认为激素治疗效果更好,这也是不公平客观的描述。
4.关于扣错帽子搞得“乌龙事件”,小编也只能呵呵,估计作者写综述也不容易,文献看得太多了,一时恍惚而笔误了,但这个却让高压氧治疗面瘫蒙冤9年。
感叹提问
看来面对文献内容,特别是综述内容,真要去看看作者得出结论所引用的文献,想想高压氧治疗面瘫被蒙冤9年,代价太大了。
多谢你的细致入微,另外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编继续补充
当然,这篇文章有些内容还是很有价值的,例如这篇文章提到了在国外进行高压氧治疗1次需要花费多少钱?在英国,高压氧每次治疗费用在30-英镑之间;在美国高压氧每次治疗费用在-美元之间。
1英镑折算为9元人民币,1美元折算为6.5元人民币,也就是在英国每次-元,美国每次-元。
这也就是国内在讲一些疾病的高压氧治疗时,此疾病在国内高压氧治疗很普遍,但英文文献就很少,因为没英文文献就认为国内对一些疾病进行高压氧治疗是不规范的,殊不知这是国情和花费不同所导致的。
国外针对高压氧治疗疾病谱和时机有时为救急不先救缓,如突发性耳聋在国外进行高压氧治疗3个月内都属于早期治疗,6个月内均可使用高压氧治疗。而这情况和国内是不相符的。
相关讨论据我们所知,接受高压氧治疗的95.2%的患者完全痊愈,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高的痊愈率。这比任何报道的用强的松治疗的患者都要高。Adour报告了89%的恢复,Wolfetal88%,Devries66%,Hydenetal65%,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使用强的松治疗的患者恢复了75.7%。只有Wolf和Hvdcn的研究是前瞻性和随机性的。Laskawi等报道了33名接受羟乙基1淀粉输注治疗的患者97%的恢复率:这项研究是在没有对照组的情况下进行的。
高压氧治疗组的平均恢复期为22天,明显短于强的松组(34.4天,P0.)。其他作者报告的恢复期明显更长;Wolf等报告了56天,Hyden等报告了84天。
正如预期的那样,疾病的最终结果受到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的影响。高压氧组中重度瘫痪患者的痊愈率为%,强的松组的痊愈率为86%。在全瘫患者中,高压氧治疗后完全恢复率为88.2%,强的松治疗后完全恢复率为60%。在其他使用强的松治疗的患者中,报告了与我们的强的松组相似的发生率。DeVries发现69%的重度瘫痪患者和42%的完全瘫痪患者完全恢复。Hyden等报告说,接受强的松治疗的重度瘫痪患者的痊愈率为78%,完全瘫痪的病例痊愈率为48%。
高压氧组和强的松组分别有11.9%和24.3%的患者在发病初期出现神经兴奋性试验阳性。柳原发现,在贝尔麻痹处于疾病早期阶段的患者中,有33%的患者的神经兴奋性测试发生了变化。然而,我们从发病第7天开始对我们的患者进行测试,以避免在最初的4-6天内25%的病例可能出现的假结果。Kobayashi等人认为神经兴奋性试验在90%的病例中是可靠的预后指标,而Devries认为正常的神经兴奋性试验是康复的积极迹象。在我们的研究中,神经兴奋性试验异常被证明是接受强的松治疗的组的一个负面预后迹象,因为在9名神经兴奋性试验异常的受试者中没有完全恢复。然而,接受高压氧治疗的3例患者在神经兴奋性测试异常的情况下仍获得完全恢复。
高压氧对面瘫的有利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血液单位体积循环中溶解的氧气在低氧区域的分布而实现的。高压氧的作用在缺氧组织中更为明显,而血管收缩在缺氧组织中不会发生。其他可能的机制可能是改善红细胞弹性和减少血小板聚集。
这项研究表明,高压氧在症状出现后7天内开始治疗,显著增加了贝尔麻痹(面瘫)完全康复的机会。不仅中、重度瘫痪患者可以期待%的完全和快速的康复,在完全瘫痪的患者中,应用高压氧治疗其完全恢复的可能性也高达88.2%。
高压氧治疗面瘫非随机研究
Litavrin是一项用俄语进行的对比研究,研究对象为42名接受高压氧综合疗法治疗的贝尔麻痹患者和29名接受常规治疗的类似疾病的患者。这篇论文报道了当加入标准治疗时,高压氧改善了面神经的结果和恢复速度。
Makishima是一个非对照病例系列,其中12名贝尔麻痹患者和11名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都接受了高压氧、星状神经节阻滞、口服血管扩张剂(卡利丁原酶)、维生素和甲钴胺的治疗。12例贝尔麻痹患者中,10例临床结果满意,其中5例面部运动功能完全恢复。这项研究的作者没有与其他研究进行比较。
小编说
1、关于高压氧治疗面瘫英文文献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一直是小编想写的,文献早就看过了,但因为忙碌,一直没写。终于抽空积攒把它写完了,算是送给大家的知识大餐,希望大家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2、正如文章所说,高压氧治疗面瘫具有很好地应用价值,但因为临床不重视,目前作为小编接触面瘫高压氧治疗人群主要为亲朋好友、有治疗好进行广而告之的、有传统疗法效果欠佳而辗转多次最终到高压氧就诊的,有面神经创伤损伤或术后损伤,均取得良好效果。
3、虽然说面瘫具有很大的自愈性,在一年内其自愈也很高,但其带来容貌改变和心理压力增大也是存在的,也不是所有面瘫都可以自愈的。写这篇文章也不是号召高压氧同仁或临床医务工作者把所有面瘫患者全部进行高压氧治疗,而是向大家普及高压氧治疗面瘫的良好治疗作用,在临床遇到不同情况或诉求时,勿忘高压氧治疗。
4、另外,让小编感叹的就是,看文献一定要刨根问底,且不可粗枝大叶,“谣言止于智者”,小编并非自夸,而是感慨高压氧治疗被误解9年。另外文献一也采用了客观评估即神经兴奋性试验,也进一步证明高压氧治疗优于激素治疗。
5、针对文献一,高压氧治疗有效率高和方案来说,小编个人认为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初期1-2天每日次数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制定,2天后每日1次也够了。当然治疗压力不需要2.8ATA,太高了其不良反应也就多。高压氧联合激素治疗和其他治疗措施,效果更佳。
6、学好用好高压氧,宣传好高压氧,我们一起努力。
延伸阅读
高压氧治疗要指南共识或高质量证据,臣妾有时做不到长按识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