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几天是年度研究生初试成绩查询的日子,曾记否,备战考研的莘莘学子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如何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地拼命学习:背书、记单词、作模拟题、参加辅导班……,硝烟和火药味儿简直超过了高考。但是跳出这个圈子来看,考研大军有一种病在蔓延,尤其是医学专业学生是易感人群,且有部分学生病得不轻。
1.忽视临床实习。临床专业学生的大学第五年本该是临床实习时间,有些学生医院实习。医学本是一门实践科学,医院临床见习、实习、学习,纸上谈兵,严重偏离了正常的医生培养轨道。2.只做知识储器。把教科书背得滚瓜烂熟,但只是死记硬背。英语可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但却不敢说,不会说,成了哑巴英语;政治可以考很高分,但不是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只是当成了一场游戏。他们把分数、文凭看得比能力更重要。
“考研”中毒
1.上述2条症状;2.来自临床专业研究生导师的反馈的普遍意见:当前的医学研究生们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素质实在不敢恭维,第一年,得给他们补课,补最基本的医学临床常识课,不敢对他们放手,带教起来费时、费劲儿!3.医院管理者反馈的普遍意见:临床专业硕、博研究生毕业,如果没有经过临床规范化培训,绝大多数根本不具备独立开展诊疗工作的能力。医学教育之路长期以来偏差太远,几乎毁了一代孩子。
1.高度重视医学毕业后教育。国务院七部门年出台的《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是完善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文献,是医学生向合格临床医生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医学教育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住培工作启动3年来,在纠正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出现的严重错误方面,已发挥出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应继续大力推进,各地应严格执行《指导意见》所提出的“5+3”医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即5年医学本科教育,毕业后在国医院(医院)接受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包括在读专硕),此乃医学毕业后教育之正途也!2.用人单位应抓紧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重文凭轻能力是浮燥社会的愚蠢做法。无论是医学研究生教育,还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均应以临床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全面提升医学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绝不可以学历论英雄,而应以能力为导向,选人、留人、用人。
无论是一心想考研的即将毕业的医学生们,还是为了考研而出现的校漂一族们,特别是已经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们该醒醒了。
住培工作开展以来,可简单概括为两个“结果绝对不一样”:一是参加住培、不参加住培结果绝对不一样;二是认真开展住培、不认真开展住培结果绝对不一样!年的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结果分析,住院医师群体考试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线约10个百分点;年的执考分数线刚刚公布,河南很多住院医师给笔者发来好消息,不少住院医师考到分以上。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