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缙中,群英荟萃。
桃李春风,滋兰树蕙。
求真务实,博学笃志。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初心永在,砥砺奋进。
薪火相传,守正出新。
同心战疫,缙中人挺膺负责。
本周推出3位驰援湖北、光荣凯旋的校友,
一起重温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感人事迹。
“不负邵医,不负荆门,不负浙江!”
——对口支援荆门抗疫46天纪事
刘利民,年从缙云中学考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六年制)。年毕业后分配到浙医二院工作,年6月担任浙医二院党委副书记,医院管理之路,此后分别在浙医一院、医院领导工作,年6月调入浙江大学医院工作,现任党委书记、副院长。年新冠疫情期间,他主动请缨奋战“疫”线,率队出征浙江省“一省包一市”的湖北荆门,医院书记亲自挂帅出征湖北荆门的先锋,他率领的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医院单独组建的35人重症救治团队创下“浙江战绩”:新冠肺炎ICU共开设病床23张,累计转出ICU25名,其中已治愈出院21人;在浙江省援鄂医疗队中,治愈出院首例使用ECMO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医护人员“零感染。
作为浙江省对口支援湖北荆门市抗击新冠肺炎前方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队长,刘利民带着邵医医疗队员披“荆”斩“疾”,担下重责,完成重任。在驰援荆门的日日夜夜,刘利民是团队的“定盘星”、“压舱石”,带领“小朋友”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将不可能化为可能,创造了生命奇迹,也彰显了浙江精神与邵医风采。
带给“小朋友”信心和力量,暖心“大叔”挂帅亲征
“如果人生有第二次选择,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深入疫情一线。”回望46天的点滴,刘利民神情坚定。2月10日,医院接到紧急通知,医院“单独组建重症救治团队”作为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重症)医疗队驰援荆门。接到重任后,医院用不到24小时迅速组建了一支涉及多个学科共35位优秀骨干力量的专家团队,党委书记刘利民主动请缨率队前往。
“医疗队名单出来后,我发现很多是90后的小朋友,比我女儿的年龄还小。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们的精神压力可想而知,我想我能带给他们力量和信心。”当时,刘利民随手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写了下来。出发前送给了队员们:“这么多的小朋友‘逆行’抗疫第一线,‘大叔’我有一万个理由陪着你们。我们一起努力完成任务,安全回家!加油队员!加油荆门!加油中国!”
这封感动无数“小朋友”的信,在出征前,就将温暖和力量深深刻在队员内心深处,让他们坚信,在“大叔”的带领下,大家一定可以化艰难为动力,共同打赢这场战役。“我将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敢打必胜、坚决完成任务”,2月12日清晨,刘利民带领“小朋友”掷地有声的宣誓还历历在目。转眼间,小城荆门,春暖花开。在他们迎接胜利的时刻,“小朋友”将这份共同抗疫的浓郁情感成文,写下了这封回信:“在‘大叔’您的带领下,我们这群‘小朋友’不辱使命,不辜负‘大叔’您的期望,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成功打赢了这场战役,圆满完成任务。不负邵医,不负荆门,不负浙江!”,并在回杭隔离期间送给了“大叔”。
组建ICU,提出“三集中收治”原则,勇啃“硬骨头”
刘利民带领团队抵达荆门时所面临的,是极为复杂严峻的疫情局面:高居不下的病亡率,没有一个ICU病房收治新冠危重症病人。刘利民依据荆门严峻形势全盘考虑,迅速确定了医疗队的三个目标:降低发病率、控制病死率;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浙江队”;全员“零感染”平安回家。
抵达荆门后,刘利民马不停蹄组织专家制订方案,调医院(北院区),亲自督导病房改建工作,与院方认真细致沟通,帮助医疗队改造解决保障问题,从效率和质量上严格把关。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在刘利民的决心和魄力下,医疗队发扬“啃硬骨头”的精神,与当地医务工作者勠力同心,与政府部门默契配合,硬是在不到24小时内改造出一个符合院感要求的ICU病房,配备了23张床位,并在一周内完成荆门重型危重型患者集中收治。
对荆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刘利民有着全盘的考量,他提出一个很好的比喻:足球赛。当地政府和疾控中心是前锋队员,为的是降低发病率,关闭发病“水龙头”。当地医疗队是中场和后卫队员,他们要做好防守,减少点球,也就是减少轻症病人转为重症。浙江医疗队如门将,集中救治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守门是其职责。
“这场战疫要赢得胜利,必须三线齐心。”基于这番考虑,刘利民向当地政府建议,“最难啃的骨头”留给我们,即荆门市所有危重症病人集中到新冠ICU,由浙江队进行统一治疗。当发现当地新冠死亡病例中有近30血透病人后,刘利民及时与湖北省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建议尽快建立新冠肺炎血透中心,进一步确定集中收治危重症病人、集中收治尿毒症患者、集中收治市区确诊患者“三集中收治”原则。“当地政府非常给力,联系厂家、安装设备,迅速在荆门一医建立了血透中心。这些患者集中收治后,再没有出现同类病人病亡案例,提高了新冠肺炎的救治率。”
当好领头人与大管家,披“荆”斩“疾”完成使命
这场“荆门保卫战”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是“大叔”带领每一位“小朋友”用汗水、泪水换来的。精准定位、把牢方向,在理顺工作架构和思路后,刘利民带领医疗队创造了一个个与时间、病魔抢夺生命的“邵医速度”。
但前期工作的艰难与压力也如影随形。“小朋友“都清晰地记得2月21日,由于转入ICU内的患者病程长、极为危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病亡案例。医疗队整体气氛压抑,队员情绪沮丧,压力巨大!
感受到“小朋友”情绪低落,“大叔”刘利民紧急召开全体队员会议:“你们只管尽全力去做,有什么我来扛着,你们不要有心理压力!”
在整个救治新冠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护理小组承受着巨大的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大叔”刘利民分享自己曾参与年8月8日台风海上救援,直面风险时的无畏与事后后怕的心路历程,鼓励“小朋友”调整心态。
身为医疗队队长,他把对医疗队队员的关爱和保护,融入点点滴滴的细节里,努力做好医疗队的领头人与大管家。他总说:“我能在团队中起到一点作用,就不虚此行!希望所有人都平平安安回家。”
为了在荆门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浙江队”,刘利民提出,医院支援荆门的医疗队队员与当地约名医护混合排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传帮带”作用,相互学习、不断磨合进步。
在医院援荆医疗队、其他支援湖北医疗队及当地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许多患者由重症、危重症转为轻症。截止3月24日ICU闭舱,累计收治32位新冠患者,其中危重型27例,重型5例,收治患者使用ECMO支持治疗4人,气管插管14人,无创呼吸机10余人次,6人使用CRRT治疗。荆门的重症、危重症数由来时的位下降到2位。病亡率从湖北省首位下降至3月24日的第五位。荆门市“无新增死亡病例”时长记录曾在湖北省内保持第一位。
不忘初心、冲锋在前,做“小朋友”前行的引路人
对生命的敬畏,一直刻在身为医者的刘利民内心深处。还记得,两年前的杭州市人大会议上,一位记者突然晕厥倒地,刘利民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用心肺复苏(CPR)救下了他的生命。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身医院的党委书记,他又一次毫不犹豫、冲锋陷阵。在疫区,他是“引路人”,为医疗队带来强大精神动力和引导力。在抗疫一线,医院的党员们勇挑重担、顽强作战,非党员“火线”提交入党申请。让党旗在防控疫情的一线,高高飘扬。
刘利民和他带领的援荆门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党员,还向荆门市红十字会自发捐款.5元,全部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而刚到一线没几天就痛风发作的刘利民,医院了解工作情况,组织协调会议为医疗队解决保障问题等,疼痛难耐就依靠镇痛药控制,经常看到他拄着一副拐杖参加会议。
这次出行,刘利民牵挂的人除了这些“小朋友”,还有90岁高龄的母亲。在家里,刘利民是个“孝子”,母亲住在杭州家中时,医院事务繁忙,但他每天中午都要赶回家为母亲做饭。此次驰援荆门,刘利民特意嘱咐家中姐妹,不要将他奔赴荆门的消息告知母亲,并且拔掉了家中网线,以免老人通过新闻知道他的消息,怕年事已高,且正患感冒、脚痛风的母亲过分担心。
后来,老人家还是知道了儿子去前线的消息,但她很坚强,只是每天上午雷打不动准时打个电话问候远在荆门的儿子和他带出去的“小朋友”,叮嘱他注意身体,不要太累。
刘利民是千千万万抗疫一线战士的缩影,用一腔热血与疫情战斗,用责任与奉献守护着他人的团圆与安宁。
在离开荆门的当天,荆门60万百姓纷纷上街,夹道相送“英雄”归家。看着窗外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刘利民热泪盈眶:“从来时‘停摆的城市’,到今天的‘万人空巷’,真的非常感动!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荆门百姓自发走到街头欢送我们,我想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我们这一趟没有白来,值了!”
END
本期
推送:宣传外联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