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以“碳+N”发展思路,聚焦主体培育、科技研发、集群发展和产业融合,不断撬动工业新型材料经济增长极,助推工业大突破。
一是抓园区建设强根基。依托经开区基础优势和现有碳产业发展优势,计划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占地亩,集碳系列产品生产加工区、产品展示区及技术研发、商务和信息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完善的碳产业园,不断完善基础建设、优化园区环境。目前,已完成碳园区10个功能板块土地功能规划,投资9.6亿元,完成园区水、电、路、气等“八通一平”,引进兴隆碳素等龙头企业,年产值达1.2亿元,带动人就业。
二是抓科技引领强研发。依托兴隆碳素龙头企业,聘请碳领域资深专家入驻,强化“碳+N”系列产品研发、市场考研和产业技改,着力引进湖南大学、中南大众技术支撑平台,建设“黔东南碳研究院”,推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孵化。目前,园区有碳专家10人、碳技工80人,技术研发中心已开工建设,已引进年产63万套细结构石墨制品、年产1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等17个项目,可填补我省改性沥青、工业萘、粗蒽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碳空白”。
三是抓资源循环强链条。充分利用我省电解铝企业高产废残阳极碳块、阴极碳块、废碳渣现实基础条件,引进贵州省华生碳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改性预焙阳极炭块节能环保、1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等系列项目,强化对省内电解铝废弃物、废旧电池等再生利用,实现链条延伸。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5亿元,今年年底将建成投产,投产后年可消化废碳渣、废阴极等工业废物40万吨,变废为宝实现年产值15亿元,税金万元。
四是抓集群发展强融合。科学谋划和包装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高纯石墨、石墨烯等13个碳系列产品招商引资项目库,通过落实标准厂房“三免两减半”(即三年免收租金,两年减半收取租金)和“一企一策”优惠政策,不断通过“以商招商”纾困政策引进和培育主体,着力打造碳集群,助推工业大突破。目前,碳产业园已入驻兴隆碳素、蓝海环保等龙头企业,与贵州华生碳材料、长沙矿院等1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在建和新建“碳+”项目17个,预计到年,碳产业园产值可达50亿元、创税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余个。通讯员龙集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总监制:潘家贵
执行总编:张超
编辑:周元媛
请长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