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题目:《口服胰岛素、谷氨酸脱羧酶对NOD小鼠糖尿病发生率的影响》,4周龄雌性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分为3组,第一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第二组口服基因重组人胰岛素(INS),第三组予以谷氨酸脱羧酶(GAD),于52周后观察其糖尿病患病情况,结果见表5.13。各组之间的患病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胰岛素组和GAD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胰岛素组与GAD组相比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表5.13雌性NOD小鼠口服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或GAD糖尿病患病情况
组别
鼠数
患病
未患病
合计
PBS
17
2
19
INS
12
6
18
GAD
11
6
17
案例分析:本资料属于3行2列的3×2表资料,原作者在没有对整个资料进行分析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拆分成若干个四格表,进行两两比较,这样就增大了犯Ⅰ型错误的概率,容易得出假阳性的结论。原作者将胰岛素组和GAD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χ2检验,得P0.01,经演算,其χ2值均小于所对应的χ2界值,P均0.05,原作者得出胰岛素组和GAD组与对照组相比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的结论,应属计算错误所致。
释疑:
本例χ2检验得到P0.05,尚不能认为三组的患病率之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此时,可不必进一步作两两比较。
如果经χ2检验或Fisher的精确检验作出拒绝H0的结论时,研究者需进一步了解两两比较的情况,这时可以对资料进行分割,使R×C表资料变成一系列的四格表资料,逐一分析这些四格表资料,以便给出尽可能细致的回答。为了使犯Ⅰ型错误的概率不增大,需对每次检验的显著性水准α’重新规定,α’=α/[k(k-1)](α’为单侧概率),k为总组数。将各四格表所计算的χ2值对应的概率P与此α’进行比较,从而决定接受或拒绝原假设。
资料来源:胡良平书籍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