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不谈政策,只谈未来。全文较长,先看目录。
一、药师岗位可有可无
1、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不是药剂师
2、药师仅有的职能被其他专业秒杀
3、「问药师」平台啪啪啪打我脸了吗?
4、「临床药学专业」解决药师无临床思维的瓶颈了吗?
5、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招来发药配药?
二、解决药师地位尴尬的方法的初步思考
1、打铁还需自身硬
2、“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怎么办?
3、跟医师联盟互利共赢
三、药学人的未来在哪里?
1、药学人能干什么?
2、循证医学跟传统医学水火不容吗?
3、我一个小药师路在何方?
药师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这是我近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少人曾问,在医院做什么工作,你只能告诉他,你在药房发药,说出来显得多么卑微而底气不足。然而,这确实是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因为初步的想一想,药师好像存在的意义不大,至少大部分医疗单位药师岗位对个人能力的要求远没有那么高。
一、药师岗位可有可无
1、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不是药剂师
作为一个药剂师,它的职责是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治疗药物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
为什么我会说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不是药剂师?本人药学硕士一枚,本科阶段是对药学方向的综合性学习,包括药理、药剂、药分、有机合成、中药等各个方面。凭心而论,大部分(90%)药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只是使其稍微比非专业人士懂一点点(知道翻什么书的水平),远远谈不上提供用药咨询,指导合理用药,开展临床药物的监测。而处方审核和监督调配,只要识字,就能胜任药房工作,绩效上控制一下,发错药的可能性极低。
说到这里你肯定会说,在校学习和实际工作是两回事,去任何岗位上都需要重新学习的。别急!继续往下看。
那研究生阶段学习什么呢?国外的药学研究生学习内容我不清楚,但国内院校的药学研究生方向其实更偏重于研发,毕业时是有发表科研文章要求的。大方向有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临床药学。我学的是药理专业,本专业再细分就有:肿瘤药理、内分泌药理、神经药理、心血管药理等等;读博士的话,大方向也还是这些,但研究内容更深入,更聚焦。
想想本科的时候学的那些内容,更像是为了研发打基础:通过药理学熟悉药物作用机理;通过药剂药分,学习剂型和药物成分的分析;通过有机化学、无机化学了解药物合成的知识,然而却没有一本书是教我们学习临床思维,指导临床用药的。药物治疗学那本书涉及一点点,但知识量不值一提!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药剂师,更像是培养研发人员和质量监督员。医院里以药师自居所带来的尴尬从选择这个专业起就埋下了。
2、药师仅有的职能被其他专业秒杀
医生:看病,下诊断,开处方——没有学过内、外科,诊断的药师无能力也无权利质疑医生的诊断,更无从谈起通过诊断来判断用药的合理性。因为药师是没有临床思维的,而临床疾病之复杂性大部分药师可能闻所未闻!
护士:打针,送药——与患者直接接触,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发挥药师监控用药安全的环节,也被替代了。药物过敏该观察什么现象?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如何处理?这些本应该就是药师要直接接触的工作啊!
药师:拿处方,核对,发药。除了这些,药师可以给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吗?可以,但有几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①大部分情况下,临床医生对药品信息的了解程度比药师高很多,毕竟是一线用药的人,所能获取的案例也是极其丰富的,开具药品后也完全有资质给患者做用药指导;
②除非特殊药品,药品说明书上已有用药说明;
③临床思维的缺失导致大部分药师对某种疾病的用药无从指导,毕竟,医生是按专业分科室的,而药师并没有所谓的糖尿病药师、肿瘤药师、内科药师,大杂烩式的培养,让这个专业一点都不专业。
3、「问药师」平台啪啪啪打我脸了吗?
前面提到药师提供用药咨询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有人会说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不然和睦家的冀连梅药师主推的「问药师」平台岂不是多余?这个问题我也考虑到了,不过我只能说这样的平台只能说是能力有限,相对于我今天要讨论的主题简直是毛毛雨。
我个人将药师服务分为三个档次。
①普通药师服务:比如给美林滴剂做用药指导。
要点:
1)这个滴剂是滴在嘴里,而不是滴在鼻子里;
2)不同年龄段的宝宝用量不一样,要对号入座;
3)包装里有吸管,吸管上有刻度,需要多少吸多少;
4)服药次数和疗效观察指标;
医院医生或药师在做医疗服务中最基本的服务,本就不应该收费的。因为这会加重患者的负担,而导致一部分人选择按个人理解用药,从而造成用药安全问题。
②中端药师服务:比如小孩发烧有脱水的迹象,但据说,目前安全又有效的两种退烧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会加重脱水,这个情况是否存在?
要点:
1)这个问题其实更适合医生回答,但发烧作为常见病,药师也可对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回答。
2)药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摆事实讲依据。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确实会导致脱水的不良反应,但作为不良反应之一,脱水现象发生的概率是极低的。主要集中在60岁、女性、服药时间在1个月以内的患者,合并使用两种药物会提高发生的概率。并没有证据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会加重脱水。小孩发烧伴发脱水时,要先及时纠正脱水。
小标题提到这是中端药师服务,主要是包括一类常见,但获取资料有一定门槛的疾病/问题,作为药师有一定专业的优势,但离不开医生的治疗和诊断指导。而且很多医生也在做类似的科普工作。
比如下图所展示的无奈:药师也许可以找到用药的不合理性,却无能力(缺临床基础)也无权利(无开处方权利)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患者在得到用药咨询后依然不知所措。只能默默祈求患者找的下一个医生靠谱一点而已。而且药师的用药指导和用药合理性判断很依赖于医生的诊断,如果医生本身就诊断错误了呢???那药师岂不是也跟着错?
③高端药师服务:指导医生合理用药。这个问题太难太难,有这样能力的,全国找不到几个,不过我觉得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药师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所以,总的来说,问药师平台能解决的实质问题还是十分有限。不过以现有的人口基数乘以常见病和常见案例的个数,得出的市场总量,也足够一群人吃饭了。
4、「临床药学专业」解决药师无临床思维的瓶颈了吗?
没有解决。
如果临床药师把临床和药学的知识都学习了,那还要药师干嘛?直接培养一批往指导用药方向的临床医生不就行了;临床药师学了临床,但是不像临床医生那样在临床一线轮岗,如何体现专业性?即使临床药师按临床医生的方向轮岗了,但是地位还是药师地位呢?知识储备比临床医生广,但待遇千差万别,广大临床药师表示不服!!!
5、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招来发药配药?
除了发药配药,医院的药师还干什么?一个大专生就能干的活,需要花这么大代价找一个本科或者研究生吗?省级三甲有的门槛开始提到博士学历了,想想都有点脊背发凉,虎躯一震!
所以,药师觉得自己高能低薪,医院管理者觉得药师价值有限,还不如往管理和临床研究方向培养(因而成立临床药学部)。
二、解决药师地位尴尬的方法的初步思考
1、打铁还需自身硬
低端药师服务是基本,中端药师服务是小目标,高端药师服务是终极目标。大部分人还处于做低端药师服务阶段。获取信息的来源还是:带教医生、带教药师、课本知识。殊不知传递信息的源头都可能是错误的。
打铁要自身硬的核心就是开发自我思考、自我收集证据的能力。科学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不应该受所谓权威、地位的局限,而应该看证据。就像打牌,你的牌(证据)大(全面、质量高、说服力强),那我听你的,反之,你就得听我的。
2、“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怎么办?
这句话读着有点绕口,举个例子吧。我不知道有飞机这个交通工具,我会认为那些说从昆明到广州只要两个小时的人是傻逼。其实是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更便捷的交通工具而已。
同理,科学也是这样,因为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无论疾病大小,无论疾病是否常见都有可能。也不是级别越高、知名度越大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冀药师的一个例子(我对冀药师的工作充满尊敬,她也是我学习的对象,所以她举例子,请见谅。)
发烧持续不退,可以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吗?一般来说两种退热药合用会使得风险极大升高。
关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能否合用,英国医学杂志(BMJ)年报道了一个随机双盲三臂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对于发热儿童(6个月至6岁),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虽然在发热开始后的前4小时内比单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效果好(体温控制和降温速度两方面),但是并没有比单独使用布洛芬疗效更好。发热开始后的24小时内两药合用的体温控制效果虽然比单独使用都好,但是研究者也提醒医生要注意疗效和风险之间的平衡。总之,此项研究建议儿童发热优先使用布洛芬,谨慎的联用两种药物。参考文献Paracetamolplusibuprofenforthetreatmentoffeverinchildren(PITCH):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BMJ.;:a.怎么解决“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我目前能想到的是建立药师联盟,建立高标准的准入门槛,制定行业标准。但这可能会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卫计委的职权相冲突。所以我期待有这样的领头人出现,然后带着大家去装逼,且行且看。3、跟医师联盟互利共赢药师地位的尴尬,很大程度与医生有关。不过扪心自问也不能怪医生太过强势啊,药师无论是对疾病的了解,还是用药经验都不如医生,被“欺负”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因为专业属性不同,医生在用药方面对药师还是部分依赖的,而药师要成长也需要医生的指导。两者可以在学术上共同进步,专业互补。简单的来讲就是,医生们更加包容的给药师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而药师要更努力的提高自己,为医生的日常工作提供便利。直到医生把宝贵的时间拿来看病,而药师为医生提供前沿的药物信息和患者用药的反馈。既不会引起工作的重叠,还有利于提高效率,发挥专长。三、药学人的未来在哪里?1、药学人能干什么?
很多人,不清楚药学是个什么专业,这次我就给大家看看这个行业蛋糕有多大,总计10万亿的市场。我现在处在的位置就是市场空间2.9医院,哈哈(说得感觉好像我这钱是我的似的)。
药学人能干什么?大把的事情可以干!
2、循证医学跟传统医学水火不容吗?
有一定思辨能力的人会有这种感觉,传统医学很多东西经不起推敲。但你可能会说:
①你说没用,但我用了确实有用啊!
借用
小儿外科裴医生的话来回答:任何一种“药”,只要用的人足够多,都会遇到很多“吃下去就见效”的情况。我补充一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哪天你看见有人被自己放的屁臭死的新闻也不要惊讶。有多少个阳性的例子,后面就可能有更多的阴性例子。
②很多理论明明是“邪教”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相信?
这是因为个体差异带来的对同一事物认知的偏差,这种偏差将一群人分割成三六九等,最终形成一种稳态,稳定到大家都认为自己掌握的是正确的,从而以指数扩增的形式去影响另一批人,这批人再次被改造、细分,如此循环。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