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
肾上腺素主要通过作用于肾上腺素α和β受体发挥作用。
(1)用于心脏骤停抢救主要药理作用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及脑血流量;增加心肌自律性和使VF易被电复律等。
(2)由于能够使心脏兴奋,心输出量增加,故使收缩压升高,身体各部位血液重新分配,使更适合于紧急状态下机体能量供应的需要。
(3)作用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4)能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发挥强大舒张作用。
肾上腺素临床使用:
(1)心脏骤停的抢救
(2)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3)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的治疗
(4)与局麻药合用有利局部止血和延长药效。
众所周知,肾上腺素作为抢救首选用药,有“救命仙丹”之说法,也有“魔鬼神药”之说法。肾上腺素是一把双刃剑,掌握一定用药指证,才能挥剑自如。临床上,不知死神何时大驾光临,随时随刻都有可能面临与死神的决斗中,每个我们更需熟悉准确的掌握其用法。
肾上腺素需掌握以下“三大注意”!
1、注意使用时机!
(1)在心脏骤停的抢救:肾上腺素使用时机:绝对缺氧(心跳骤停至心脏按压前)的时间长短是决定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肾上腺素使用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在数秒至1~2分钟内抢救并使用肾上腺素易恢复。
因此,心跳骤停患者应尽早施行心肺复苏术,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治疗。只要抢救及时、迅速、正确,有80%患者可望复苏成功。年中国心肺复苏指南指出:肾上腺素仍被认为是复苏的一线选择用药,可用于电击无效的VF/无脉性VT、心脏静止或PEA。
(2)在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所有病人如出现系统性反应,特别是低血压、气道肿胀或明确的呼吸困难都应早期给予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在急性过敏反应期间,越早越好,部位在大腿1/3中部前外侧中央动脉处。
2、注意使用剂量以及途径!
(1)在心脏骤停的抢救:
肾上腺素用法:1mg静脉推注,每3~5min重复1次。每次从周围静脉给药后应该使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以保证药物能够到达心脏。因心内注射可增加发生冠脉损伤、心包填塞和气胸的危险,同时也会延误胸外按压和肺通气开始的时间,因此,仅在开胸或其他给药方法失败或困难时才考虑应用。总之,大剂量肾上腺素能提高心脏骤停者的复苏成功率,但单剂量以不超过5mg为宜。
(2)在过敏性休克的抢救:
切忌应用心肺复苏的剂量(如1mg静脉注射)来抢救过敏性休克!因为心肺复苏是是骤停心律,而过敏反应是有灌注心律。
肾上腺素皮下给药的吸收和达到最大血浆浓度的时间都很长,而且由于休克的存在而明显延缓。所以,多用肌肉注射法给药。肾上腺素用药方案:在若对第1剂无反应,而高级生命支持要5到10min后才能到达的前提下,给予第2剂肾上腺素。肾上腺素(0.1%)使用剂量:
成人:0.5ml(mg)im/次
12岁:0.5(mg)im/次
6月~6岁:0.15m(mg)im/次
6岁~12岁:0.3ml(mg)im/次
过敏性休克而高级生命支持时,用0.05-0.1mg肾上腺素静注,肾上腺素注射前稀释成1:的溶液。
也可静脉滴注1-4ug/min或5-15mcg(微克)/min。以上静脉用药使用过程中建议血液动力学检测。
3、注意肌注与静注浓度的不同!
(1)有灌注心律时:
①肾上腺素0.1mg(1:)缓慢静注。
②肾上腺素稀释后(1:)静脉滴注,速度为1~4微克/分钟。
(2)无灌注心律(心脏骤停)时:肾上腺素的用法为1mg静注。
所有静脉用的为1:(即0.1mg/ml),必须稀释!肌注肾上腺素的浓度为1:(即1mg/ml),一次性肌注量为0.3~0.5mg,也就是0.3~0.5ml。
临床上,或许我们只知肾上腺素的用途,然而不知其二,肾上腺素使用上的种种注意事项甚为重要,若使用不当,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
相关阅读:
肾上腺素竟不能「直接静推」?心脏骤停如何规范用药肾上腺素(Adrenaline或Epinephrine)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其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药用肾上腺素可通过家畜肾上腺提取或人工合成。
图1.肾上腺素的化学结构图片来源:站酷海洛肾上腺素属于基础用药,早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清单。虽然是基药,但毫不夸张的说,肾上腺素是一个可以让人「起死回生」的药。那么,你会用这个药吗?有读者留言表示肾上腺素说明书上要求静推前必须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也有读者表示抢救经常来不及,会在静推后追加20mL生理盐水,更有甚者认为直接静推即可,无需追加,那究竟哪个正确呢?药理作用先理清
肾上腺素主要激动α、β受体,其药理作用包括:心脏:作用于心肌、窦房结、传导系统的β受体,具有加强心肌收缩、提高心率、加速传导、增强心排的作用。血管:肾上腺素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激动β2受体,血管舒张。但由于身体不同部位肾上腺素受体的种类和密度各不相同,所以肾上腺素对血管的作用取决于各器官血管平滑肌上受体的分布密度及给药剂量的大小。一般来说,在皮下注射或低浓度静脉注射时,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较大剂量静脉注射时,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升高。不同适应证用法大不同
肾上腺素包括注射剂(包括自动注射器)及吸入剂,目前国内市场只有注射剂(规格:1mg/mL)。肾上腺素批准适应证:详见下表。需要注意的是,非FDA适应证包括:哮喘、缓慢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等。国内获批适应证的用药方法:1.过敏性疾病对于严重过敏反应,首选肾上腺素肌内注射(大腿外侧,即股外侧肌),相比皮下注射起效更快;相比静脉推注,起效更快、更安全(心血管并发症低)。剂型:肾上腺素原液(1:),剂量:0.01mg/kg(最大剂量0.5mg),必要时可重复给药。国外有预充式自动注射器,剂量0.3mg/支(如图2)。图2.肾上腺素笔图片来源:站酷海洛若在肌内注射肾上腺素及充分容量复苏的基础上,患者仍出现明显的低血压,可考虑缓慢静脉注射50~μg(0.05~0.1mg)肾上腺素。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用的肾上腺素需将原液以生理盐水进行十倍稀释(将1mL的肾上腺素注射液加入9mL的生理盐水,即1:),严禁使用肾上腺素原液静推。2.心脏骤停年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推荐肾上腺素作为心脏骤停的抢救用药(I类推荐,B级证据)。应用时机:对于不可电击心律(心室停搏和无脉电活动),肾上腺素应该尽早的使用(Ⅱa类推荐,C级证据);
对于可电击心律(室颤和无脉室速),肾上腺素应该在第一次电击失败后使用(Ⅱb类推荐,C级证据)。
用法:1mg静脉或骨内注射(国内骨内注射少用),每3~5分钟重复1次(Ⅱa类推荐,C级证据)。如果是从外周静脉给药,应该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以保证药物能够到达心脏。目前并不推荐在心脏骤停中使用高剂量的肾上腺素(通常指0.1~0.2mg/kg)。心肺复苏时使用的肾上腺素,基本以原液为主。3.局部应用可与局麻药配伍,延缓局麻药的吸收,延长麻药作用时间。用法:加入少量肾上腺素稀释液(0.~0.02mg/mL,通常为0.mg/mL,即将肾上腺素原液稀释倍)于局麻药中,总量不超过0.3mg。此外,对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使用去甲肾上腺素(0.05~1μg/kg/min)后血压仍然偏低且出现脏器灌注减少的情况,可以使用正性肌力药(包括左西孟旦、多巴胺、肾上腺素等),但这类药物的选择及具体剂量调整,目前尚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个人常用:肾上腺素0.05~2μg/kg/min,10~15分钟根据血压情况进行剂量调整。举例:60Kg成年人,可将肾上腺素原液1mL,用盐水稀释至50mL,5mL/h微量泵泵入(相当于0.μg/kg/min),根据血压调整微量泵速度,供大家参考。划重点:
1.针对过敏性疾病,首选肾上腺素原液肌注,无需稀释;若无效,可考虑肾上腺素稀释后缓慢静注,严禁原液直接静推;
2.针对心脏骤停,首选肾上腺素原液静推,无需稀释;外周静脉给药,静推后需用生理盐水20mL冲管;
3.局部用药通常需将肾上腺素原液稀释倍,且总量不超过0.3mg;
4.针对心源性休克,可选肾上腺素原液稀释后0.05~2μg/kg/min静脉泵入,个人用法供大家参考。
延生阅读救命药肾上腺素,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从医学生时候我们就知道,心跳骤停是最为危险的状态,并且大家也都知道,「肾上腺素」是心跳骤停时的标配抢救药物。
肾上腺素用于心跳骤停的临床抢救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对动物和人的研究发现,肾上腺素可以在心跳骤停和胸外按压时候增加血管收缩能力,增加冠脉灌注压力,使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增多。
因此,理论上讲,抢救心跳骤停时应用肾上腺素有助于恢复自主心率和循环,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但肾上腺素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吗?让我们从一项颇具争议的研究开始,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争议颇多的PARAMEDIC2研究
PARAMEDIC2研究是年12月至年10月期间,在英国的5个急救中心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旨在评价肾上腺素对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上图所示,该研究最终纳入了例心跳骤停的患者,其中例随机接受了肾上腺素治疗,例接受了无任何有效成分的安慰剂治疗。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是,所有心跳骤停的抢救都是争分夺秒,如何做到充分的知情同意和签署知情同意书?
PARAMEDIC2研究的设计很直接明了,排除妊娠、儿童等后,其余所有在参与研究的5个救护中心覆盖区域内发生心跳骤停的患者均默认参加该研究,进行随机的肾上腺素或安慰剂治疗,而在事后再补签知情同意书。
在参与研究救护中心的覆盖区域首先进行了数月的研究宣传工作,如果不愿参加该研究可以提前提出申请,没有申请者即默认接受参加该研究。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个不符合伦理吧,事实上该研究通过了牛津中南部研究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得到了英国复苏委员会、国际复苏委员会、急救医学和健康护理专业委员会的支持,还获得了国家卫生研究所卫生技术评估方案的资金。
PARAMEDIC2研究结果
通过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PARAMEDIC2研究得到的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1.到医院时,肾上腺素组患者23.8%存活,安慰剂组患者8.0%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肾上腺素增加了院医院的存活率。
2.30天时,肾上腺素组患者3.2%存活,安慰剂组患者2.4%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肾上腺素降低了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的30天时死亡率。
3.出院时,肾上腺素组患者2.2%预后良好(mRS0-3分),安慰机组1.9%预后良好,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肾上腺素不增加患者出院时良好预后的比例。
4.出院时,肾上腺素组患者31.0%存在重度神经功能损害(mRS4-5分),安慰剂组17.8%存在重度神经功能损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肾上腺素显著增加了出院时中度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比例。
5.90天时,肾上腺素组患者3.0%存活,安慰剂组患者2.2%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肾上腺素降低了院外心跳骤停患者的90天时死亡率。
6.90天时,肾上腺素组患者2.1%预后良好(mRS0-3分),安慰机组1.6%预后良好,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明肾上腺素不增加患者90天时良好预后的比例。
研究结果解读
我们解读一下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心跳骤停的患者预后很差,最后仅有不到3%的患者能够存活下来。肾上腺素用于抢救心跳骤停患者,仅仅是让患者长期存活率的绝对值增加了0.8%。
而同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肾上腺素并没有增加患者良好预后(mRS0-3分)的比例,肾上腺素治疗后,更多的患者是mRS评分4-5分。
也就是说患者经过肾上腺素治疗后,处于重度残障、离开他人协助不能行走、严重残障、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须持续护理和照顾的状态的患者比例,是安慰机组的将近2倍。
简单来说,肾上腺素让心跳骤停患者的长期生存几率增加了0.8%,但是却让重度残疾的比例增加了2倍。
写在最后
1.PARAMEDIC2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之前对肾上腺素在心跳骤停抢救中的作用认识并不十分全面。
从研究结果来看,肾上腺素可以拯救更多的心脏,而不是更多的大脑。在这里,关键是去了解心脏骤停的潜在受害者(我们所有人)是如何感受这一点的。
面对上述研究结果,关于「抢救无效死去」和「毫无质量的存活」,假设你也会成为这样的患者,现在的你如何选?那如果作为医生呢,你又会如何选?
可能当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抢救使用肾上腺素的利和弊,我们才能真正开始讨论「肾上腺素是否应该毫不犹豫的用于抢救」吧。
2.其实,在临床实际中存在太多我们天天都在做,但实际并没有太多临床预后价值的临床操作。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这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3.一项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表明,如果医生或患者对随机有抵触,很多情况是因为医生或患者本人对两种临床治疗方案有个人倾向。
而很多时候,之所以进行临床研究就是因为其实我们并不知道哪种治疗方案更好,个人认为这个时候随机治疗或许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4.在临床医疗工作中,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会越来越觉得医生不是上帝,能够做的其实很有限。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才是至理名言。
5.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你认为PARAMEDIC2的研究存在伦理学问题吗?那么,类似的研究你觉得在中国可以顺利进行吗?
来源|好医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我这个相亲经历,和那个标题为《关于我3月的一次相亲。》几乎一模一样,可能稍微比他好一点点。
本人今年25,今年大年初3,我妈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妹子,23岁。没有媒人,是街坊也是她的嫂子直接带到我家里面来的。(她跟她嫂子关系特别好)妹子特别害羞,在我家见面全程躲在她嫂子旁边,我根本看不到她的长相,身材很廋,那种病态的廋,(后来才知道cm,35KG)。然后聊了几句,让我们加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