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2-15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抗癌协会承办,国际抗癌联盟(UICC)、中国整合医学发展战略研究院协办的中国肿瘤学大会(CCO)在广州隆重召开。
CCO胃肠间质瘤(GIST)分会场以"规范、整合、精准"为主题,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会议由医院李勇教授、医院何裕隆教医院叶颖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全国各地的GIST领域专家齐聚一堂,为GIST临床诊疗的普及与规范建言献策,现整理会议重点内容与读者分享。
CCOGIST分会场会议现场
从左至右依次为:
会议主席李勇教授、何裕隆教授、叶颖江教授发言
MDT学组成立,共谋GIST诊疗事业发展会议伊始,医院何裕隆教授对中国抗癌协会GIST专业委员会年度会议的召开及MDT学组的成立表示肯定,并表达了未来对GIST诊疗发展的美好愿景。医院叶颖江教授宣读了中国抗癌协会GIST专业委员会MDT学组的成立及选举结果,并表示专委会今后会继续坚持完善GIST规范化诊疗工作。医院翟刚教授代表MDT学组发言,表示未来会整合各学科优势,集思广益,积极搭建学术平台,促进中国GIST诊疗事业发展,造福广大GIST患者。
中国抗癌协会GIST专业委员会MDT学组成立
医院李勇教授汇报了专委会年度工作总结,并进行了未来工作展望。专委会自成立以来,迅速发展壮大,会员已超千人,还先后成立了青委会、内镜学组、病理学组和MDT学组。在过去的一年,专委会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未来专委会也会不遗余力地推进我国GIST诊疗工作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立足于国际舞台。
第一节指南更新与时俱进,病理检测与靶向治疗相辅相成,GIST精准诊疗指日可待
南京医院徐泽宽教授、医院张谢夫教授分别主持了会议第一阶段的发言及讨论环节。
医院叶颖江教授指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GIST诊疗指南》在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不同干预措施利弊基础上,形成了疾病诊疗的质量分级和推荐等级,利用表格和注释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内容更清晰、简明扼要。较之前的专家共识,《CSCOGIST指南》病理检测强化了分子检测地位;影像学部分推荐诊断随访首选增强CT扫描;外科治疗部分细化了对小GIST的处理建议;药物治疗部分强调了精准治疗,在遵循既往按照治疗线数进行药物推荐的同时,纳入最新临床循证,如将最新的靶向药物瑞派替尼(暨指南中的瑞普替尼)推荐为三线治疗失败后唯一全人群Ⅰ级推荐药物(1类证据)。瑞派替尼是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先后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上市,现可在我国海南自贸港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获批使用,并有幸成为首个通过“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带离先行区使用申请”的药物,这标志着我国GIST患者能够与全球患者同步使用新药。
医院王坚教授分享了GIST分子病理诊断研究的发展。大多数GIST患者在分子检测中存在KIT和/或PDGFRA基因突变。KIT突变中,外显子11突变在GIST患者中占比较高,此外还有SDH、NF1、KRAS、BRAF突变等。基因状态将影响GIST患者用药剂量或治疗方案的选择,正确的分子诊断对于GIST诊疗至关重要。
医院李健教授介绍了GIST药物治疗进展。驱动基因引导的精准治疗现已逐渐成为GIST药物治疗的主要模式,阿泊替尼和瑞派替尼的出现尤其可圈可点。阿泊替尼可高效治疗D突变GIST,其在外显子17突变GIST治疗领域的价值也值得进一步挖掘。瑞派替尼是一种靶向作用于KIT开关口袋的新型TKI,其独特的双重作用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几乎所有的KIT和PDGFRA突变问题,能够广谱抑制各种原发和继发突变,更符合GIST患者肿瘤异质性的临床特点。瑞派替尼的广谱抑制作用现已在临床个案中逐渐体现。鉴于瑞派替尼在晚期GIST治疗中表现出的良好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均将瑞派替尼推荐为唯一的GIST四线治疗药物。瑞派替尼是GIST靶向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也期待随着精准医疗的逐渐深入,我国GIST患者能够得到更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医院所剑教授、医院薛玲教授、医院赵岩教授在讨论环节指出,近年来,GIST的诊疗迅速发展、日新月异,分子检测在GIST诊断、治疗手段的选择、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均发挥着关键作用。指南的落地更好地推动了GIST规范化诊疗的发展。未来仍有很多未知领域亟待探索,期待通过更深入的研究,GIST患者能得到更好的生存获益。
第二节规范化外科治疗管理,充分发挥最新影像技术,助力GIST诊疗MDT模式发展
医院所剑教授和医院郑志超教授分别主持了会议第二阶段的发言及讨论环节。
医院何裕隆教授介绍了GIST的规范化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是局限性GIST的唯一治愈手段,规范的手术操作和良好的手术质量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GIST手术需坚持切缘阴性的完整切除(R0)及避免肿瘤破溃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靶向治疗联合手术能够增加部分复发转移患者的生存获益,未来值得更多探索。
医院唐磊教授围绕影像技术在GIST诊疗中的应用与展望进行了讲解。在影像成像技术层面,能谱CT、电影渲染三维成像及磁共振常规/功能检查等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阅片分析技术也在检查报告更加规范、诊断思路更加严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等的帮助下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支持。未来,影像科会在最新设备和技术的帮助下,辅助疾病诊疗,造福更多患者。
上海交通大医院曹晖教授分享了MDT在GIST诊疗中的实践体会。GIST的疾病特点决定了MDT在其诊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MDT理念应贯穿在GIST患者治疗各个阶段,而在GIST病例较多的诊疗中心也应积极推行MDT模式,以实现对GIST患者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管理。
医院廖国庆教授、哈尔滨医院邹小明教授、中国人民医院刘秀峰教授在讨论环节中指出,外科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使GIST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MDT的发展使GIST治疗进入新的篇章,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内、外科治疗优势,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仍存在诸多未知,未来希望能够通过指南及专家共识的普及、推广,使得GIST的规范化诊疗更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第三节GIST全程化管理迫在眉睫,转化治疗及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浙江大医院于吉人教授和医院揭志刚教授分别主持了会议第三阶段的发言及讨论环节。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陶凯雄教授介绍了GIST的全程化管理。在手术联合靶向药物综合治疗的时代,推广GIST全程化诊疗理念迫在眉睫。从医务人员角度,全程化诊疗可促进GIST领域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发展,加深对疾病认识;从患者角度,规范化、个体化和全程化的诊疗是使患者获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未来,多中心、多学科协作下的全程化管理必将成为GIST诊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医院张波教授分享了GIST转化治疗经验。GIST的转化治疗指新辅助治疗或术前治疗。术前治疗,即在术前通过靶向治疗,提高手术效果及R0切除率,减少术中并发症;而新辅助治疗有望将不可切除肿瘤转化为可R0切除肿瘤,减少手术风险,使更多的GIST患者能够得到手术治疗机会。对于复发转移性GIST,药物联合手术减瘤治疗能通过减轻肿瘤负荷及病灶继发耐药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医院吴明利教授围绕消化内镜技术在GIST诊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报告。消化内镜技术在GIST诊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消化内镜是发现小GIST最敏感的手段,EUS是诊断和评估GIST最重要的手段。临床中,可通过常规消化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随后通过超声内镜(EUS)检查确定病灶的来源及生长方式,再通过活检等技术进行病灶的组织学和分子诊断,指导GIST早期确诊。
医院郑志超教授、哈尔滨医院曲宏岩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全程化管理能够为GIST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术前治疗能够使更多GIST患者重获手术时机。内镜检查对于病灶的早期诊断、无创性治疗及临床随访至关重要,但在临床实践中,也应综合考虑患者个体情况把握内镜治疗指征。
GIST领域群英荟萃,共话临床诊疗热点话题医院张信华教授引导进行了GIST热点话题讨论。在外科治疗领域,如何为贲门等特殊部位GIST,尤其是小GIST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保留脏器功能,是外科治疗的困扰之一。在靶向治疗领域,针对KIT外显子9突变的复发转移性GIST,研究提示高剂量伊马替尼较标准剂量所带来的获益更显著,因此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对于这类患者应加量治疗,但在术后辅助治疗阶段的治疗剂量仍存在争议。晚期GIST在靶向治疗过程中不断产生的继发耐药问题仍是困扰临床和阻碍患者治疗的一大难题。研究发现,继发突变是治疗耐药的重要原因,不同继发突变对疗效存在差异。由于不同线的靶向治疗药物所针对的靶点不同,有时会遇到二线治疗时患者同时存在多个基因突变,现阶段指南推荐的四线治疗药物瑞派替尼是KIT和PDGFRA激酶的广谱抑制剂,能否提前应用也是临床中需探索的方向。
医院翟刚教授、医院郑志超教授、医院毕小刚教授、医院赵雪峰教授、医院汪明教授、医院周烨教授、医院高志冬教授参与了讨论。对于贲门等特殊部位肿瘤的治疗方式选择,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应遵循肿瘤切除治疗原则,保证手术安全和病灶切除完整前提下,更好保留贲门功能。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技术等能够减小手术创伤、保护器官功能,但对于术者的技术要求也较高,应根据术者及团队擅长的领域选择手术方式。后期也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指导实践。而对于是否要提高伊马替尼剂量,大多专家表示会遵循指南推荐的剂量使用,对于提高药物剂量能否带来更多获益持保守的态度。对于瑞派替尼是否能够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后线前移,部分专家认为应遵循指南的用药推荐进行,但也有专家认为随着基因驱动下精准治疗的发展,相信未来GIST的多线治疗观念将逐渐弱化,而更倾向于根据基因特点选择治疗方案,但专家对于临床中存在争议的热点问题,都表示期待后期能开展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为用药方案及剂量的选择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医院李勇教授在总结中指出,GIST诊疗在过去的二十年取得了较快发展,未来,随着我们对GIST领域探索的逐渐深入,临床经验的积累,GIST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会更加清晰。通过此次会议中各学科的学术交流,提高了我们对GIST的整体认识,期待今后有更多的学术交流机会,集思广益,碰撞出更多学术智慧,促进GIST相关领域共同发展,为医学同道带来新的治疗思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