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写在深秋培养兴趣爱好那点事儿二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老母亲最近感觉只有四个字:精疲力尽!

从初秋到深秋,不是在陪娃比赛,就是在陪娃比赛的路上…比完赛也没怎么复习,期中考试就来了

不过,抱着专业打酱油心态的老母亲,意外发现坚持努力还是会有收获滴。比如那天赶场广州市围棋锦标赛和羽毛球锦标赛,在围棋锦标赛中拿了个团体全市第三!创了我们南沙区围棋团体在市级比赛的最好成绩~9月份代表学校参加广州市“市长杯”围棋赛,也取得了团体全市第六的好成绩。又比如,学习了4年的珠心算,两年前考完8级就一直处在不上不下也没去考级的僵尸状态,这次一鼓作气拿下了少儿业余最高级别1级,也为这么多年学习画上了个圆满句号

看似,秋天,的确是个收获的季节。

来,直观体会一下珠心算一级试题的虐:

10分钟30题,加减10题、乘10题、除10题,包括小数点运算。要求加减、乘、除准确率同时达到80%以上。

嗯…老母亲也只有仰慕的份儿。因为我点计算器,出答案都没他算得快。

我有点庆幸中班开始给娃学了珠心算,因为小学数学的计算部分,对于他,从来就是细心问题,没有难度问题。

这个忙忙碌碌的娃应试水平如何?

今早同事无意中聊起,“哇,如果二胎能放在老家养到3岁,那真是太爽了!”我显得有点冷冰冰地回了一句“放老家3年啊?不怕回头来找你报仇个十年!”

同事呆了一下,“十年?!”

以我个人的经历,如果有条件,孩子一定一定要放在身边带,从吃奶的娃娃带起。

我们东哥是我一手带大的,格妹因为二胎间隔比较小,精力不足,小的时候老人带得多。从性格、社会交往性、对父母说话的依从性、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亲手带大的和假手于人带大的娃差距都是存在、并且不小的。

“欠下的债,都是要还的”一点也不假。

一二年级我们主要抓东哥的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到了三年级,在大家最“三年级恐惧”与“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们开始放手了。

作业不检查、试卷不看(偶尔关心一下分数)、作业本在不在、有没有、抄没抄,我不管,“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于是,可怜的小东哥,偶尔那么几次真的因为特殊原因没抄作业的时候,可怜巴巴让我在群里帮忙问问,或者干脆自己放学就在QQ群

老师去了。

从这次考试来看,语文92+,数学99,英语,科学95+,三年级自主学习成果可圈可点。忙碌而兼顾兴趣特长项目,似乎对他学习没有太大影响,四科里面有两科达到了我给他定的目标分数。(备注:分数没有直接公布,有心的娃自己知道哈)

教育再怎么改革,千军万马的大路上,应试是逃不掉的。除了少部分另辟蹊径的优秀娃儿,作为99.9%的普娃之一,老老实实做好课内应试,不要管它教育局要求是ABCD还是优良中差,我觉得大方向都不会错。

我是怎么给娃选择兴趣班的?

01

尊重但不民主

拿东哥学了4年的珠心算、3年多的围棋和2年多的羽毛球来说,我最初的想法是开发男孩的理科思维与智力,再选一项体育项目锻炼体力、提高身体素质(因为幼儿园时东哥经常是季节性咳嗽咳好几个月)。

自从打了羽毛球,那年冬天,东哥再很少咳嗽。我们练球的频率一般是寒假每周3-5次,平日每周2-3次(包括学校校队训练)。

回头看看这些年怎么坚持下来的?

秘诀只有3个字:不民主。

我常听到有人学琴学不下去、把琴贱卖了;学打球,孩子喊累,不去了放弃了…很多时候,家长也要学会“SayNo.”

我们东哥可是个兴趣广泛、博爱的孩子,一年级上完学校跆拳道回来,跟我说要学跆拳道,上完轮滑课回来,跟我说要学轮滑,二年级上完国际象棋回来,跟我说要学国象(当时正处在围棋定段屡屡失败的瓶颈期),后来又让我报个什么…

委婉做好思想工作,安慰,拒绝。(其实想说:你不知道你这枚两脚吞金兽已经够吞金了麽…)。

时间精力有限,确实不允许如此博爱,弄好手头这两三项已是不易。

02

注重逆境商培养

逆境商(AdversityQuotient,简称AQ)全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其实现在的娃,很难吃到苦头。包括之前我们刻意带娃去徒步,其实就是想着法子让娃吃点苦。(可以点击下划线回顾看看我们徒步的文章)

首度徒步12公里娃们给母亲节最好的献礼

同样,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我也会偏向于选择一项是“虐娃”的项目——即对弈或者对抗性的单人可进行的脑力或体力项目。

因为:对弈永远有输有赢。

在不断的挫折中前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刚开始学棋的时候,跟所有的棋童一样,一输棋就哭个不停,耍赖、不下。但要求他坚持,还是能坚持下来,但是坏毛病也很多:比如下棋不过脑子,下快棋。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逐渐从围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这次市长杯和市锦赛中,东哥一改下快棋的毛病,一有机会就狠狠咬住对手,在关键的一局中以0.5目险胜。

有时间精力的情况下,选择一门棋艺让孩子作为兴趣爱好,我觉得相当不错。

像学棋围棋中,这“十决”,无论放在学业亦或是将来在社会、在商场中,如能运用自如,那一定是那个领域的佼佼者了。

选择一项有对手的兴趣,让竞争成为习惯,我相信,未来也会适应于竞争。

03

专注力培养

右脑开发的概念并不是深入每个家长的内心,但像“珠心算”和“钢琴”这类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准确完成,并且需要手指、大脑快速结合的项目,我认为某种程度上会更利于脑神经发育(我的个人观点哈,未查找循证医学研究数据证实),与此相对应,孩子在阶段训练后,脑子就会变得越来越灵活。

珠心算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存在了几千年,是有它的道理的。如我前面所示的图片,短时间内的脑影像快速加减(相当于脑子里有个算盘),如果稍微一走神,就有可能错1位数或者点错一个小数点,自然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

担心珠心算会跟小学数学计算混淆的亲们,我用实践告诉大家:没有发生!没有发生!没有发生!!

当然,如果细说,最好不要放在一年级同时学习珠心算和校内数学竖式加减。安排稍微提前或者推后一段时间。

钢琴同理,用于乐感的培养和开发智力是早有研究了,钢琴学习需要手、脑、眼的完美结合,也需要很高的专注力,否则分分钟弹错音啊。在我们的老师眼里:没有错音是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

04

如何选择机构

这是个很难完美作答的问题,因为遇到一个专业、专心的好机构和老师,绝对是个小概率事件。

写在父亲节培养兴趣爱好那点事儿(一)

这篇文章中,我提到过女儿学琴换了3个机构、4个老师。

回顾东哥学的任何一项兴趣爱好,绝对不亚于格妹换老师的频次。

挑机构挑老师,绝对是个考验老母亲技术活,我也一直在路上……

1.我希望是“做教育的”,真心为了培养孩子,而不是纯商业,纯为赚钱。

2.我希望是“有体系的”,有目标、有计划去针对性培养,而不是想到哪里教到哪里,也没有任何的阶段性考核。

3.我希望是“夯实基础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光图快,出来大概率是豆腐渣工程,只有坚实打好基础,哪怕多花点时间,未来也会直上云霄。

4.我希望是“长期性的”,机构好不好,看它老师流动性就知道。“能留住人”很考验一个机构的管理,今天这个老师,明天那个老师,后天真个机构都跑路了…家长真的要哭了。

5.我希望是“严格而出成绩的”,严师出高徒,我花的钱、孩子花的时间,不是给老师给机构当儿戏的。把机构的孩子们放到高水平江湖上(正规、有质量的赛事或考级)比拼一下,谁家能出群体性的好成绩,就选那家!

6.我希望是“有定期反馈的”,除了上述几点,我认为最后一点也很重要,说白了,家长是金主粑粑、麻麻,机构做好孩子学习的定期沟通,与家长的反馈,至少不会让我觉得吞金兽花完钱老母亲大脑一片空白。

路漫漫一直在路上

养儿一百,操心九十九。

叨叨这么久,其实最终希望:

自己不放弃,娃坚持久一点。

10岁之前的儿童是机械式记忆为主,如果放弃,成年后这项技能真不一定记得。

无论如何,坚持

平衡好课内学业和课外兴趣爱好,锻炼好身体,不拖后腿,争取做个优秀的普娃!

我经常觉得教育孩子这件事,难度比“自我发挥”的项目大太多(比如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成绩),在“育”面前,“生”和“养”都是小儿科……

教育是人一生最大的投资,没有之一,希望我们及我们独一无二的娃们,都能向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去自由生长,健康、茁壮成长起来!

-End-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医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yxlb/82191.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