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监管之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本文选自: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第38卷第9期

作者简介:陈颖,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药品技术审评工作

通信作者:鲁爽,研究员

作者单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摘要

为指导和规范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药物临床试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经充分调研并征求相关方意见,于-08-02发布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在本指导原则发布之前,该领域治疗药物临床研发在全球尚缺乏可供参考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导致研发和评价均存在较大挑战。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指导原则的要点,围绕药物研发现状和评价难点,通过文献检索和组织专家讨论等方法,结合审评经验,探讨了受试人群选择、主要疗效指标选择及其判断标准等临床试验关键要素,介绍了其确定过程和科学考量。通过对该指导原则进行深入解读,目的是促使临床研究者和工业界更好地了解临床评价相关技术要求,科学合理设计临床研发计划和试验方案,高效开展临床试验,为新药注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重者伴有贫血及血容量减少,甚至休克,危及生命。国外一项包括93个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显示,其年发病率为19.4~57.0/10万,发病后7d再出血率为13.9%,病死率为8.6%。临床常用止血措施包括内镜下止血和药物治疗,尽管以质子泵抑制药(PPIs)为代表的抑酸药物短期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普遍耐受良好且对大多数患者有效,但尚有一定改善空间。药物研发有一定临床意义。

近年来,该领域国内药物临床研发较为活跃,但个别正在研发中的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无法得到充分可靠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影响了药物上市许可。此前,国内外监管机构均未发布相关技术文件,临床研究者和工业界在设计临床整体研发计划和临床试验方案时缺少可参考的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提供可参考的技术规范,依据国内外品种审评实际及临床诊治指南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组织制定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旨在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药物研发提供技术建议,适用于化学药品和治疗用生物制品的药物研发,并且主要针对用于治疗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其他原因如急性胃粘膜病变等引起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也可参考使用。该指导原则不涉及预防应激性溃疡、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溃疡引起的出血等。

本文简要介绍了指导原则的要点,以及制定过程中的重点讨论内容,对受试人群、主要疗效指标等临床试验关键要素的确定过程和科学考量进行了解读。

1指导原则要点

1.1总体考虑

药物研发临床试验的设计基于临床试验目的而定。

临床试验受试者的选择应聚焦国内临床需求,符合国内临床实际和治疗目标,同时结合研究药物的特点。一般而言,应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yxlb/85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