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委员建言市政协委员梁启龙关于我省中医

白癜风发病的机制是什么 http://pf.39.net/bdfyy/bdfzg/180416/6172047.html

我省不仅是“中华医学之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也是中华医药的发祥地,中医药文化渊源久远、底蕴深厚,中医药资源丰富独特、量大品优,是全国中医药药材主产区之一,有“天然药库”和“千年药乡”美誉。数据显示,现有种中药材资源被列入全国重点品种,占全国个重点品种的76%。当归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95%,板蓝根占全国产量的65%,大黄和党参约占全国产量的60%,黄芪约占全国产量的50%,并有18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中药材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同时,依托自身优势推动建立了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中药材基地,为全国中药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建立了符合中医药特色特点的服务体系、模式,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优势作用,对乡村、社区医疗机构中医药诊疗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形成了独特经验,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虽然中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药材质量和品质还存在短板和瓶颈,是当前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受农药污染等影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此外,生产中药材的企业资质、药材的种植、储藏、采购等都缺乏统一严格的规范,都制约着中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建议加大中医药资源的发掘和保护,振兴中医药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一、构建追溯体系,保证资源品质

一是提升中药材品质。将中药的原创理论和独特作用,与现代科学和技术成果运用相结合,引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规范化种植,从根本上提升和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品质。同时要加强监管,包括种质种源、源头环境、标准和分级,充分发挥好药监局、中医药管理局的监管作用,还需加强第三方检测监督,提高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保证药材基本药效。二是优化保证中医药种子(种苗)质量。应加快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管理条例或办法,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力度,从制度上保证中医药种子(种苗)质量有法可循。三是建立药材质量追溯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材发展实际的监管体系、法律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从种植、炮制、流通等各环节的整体把控,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引导药农经销商保障质量,确保成品药材符合国家标准。四是建立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搭建交流平台,让大基地、大品种、大企业逐步实现共建共享,推出“三无一全”认证,即无硫加工、无黄曲霉素污染、无公害,全过程可追溯,帮助企业控制产品质量,把优质中药材推向市场,促进优质优价,推动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道地特色,形成品牌效应

一是以佛慈制药、和盛堂等著名品牌为依托,着力推进中药饮片产业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成药企业,参与国际医疗市场竞争。二是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挑选本土道地药材进行深入研究,研制出具有道地特色、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名牌药品。三是改进提纯技术,改进中药传统剂型,使传统中药适应现代人习惯及国际习惯,参考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进入国际市场模式,可单味药提纯或简单配方提纯制剂或饮片打入国际市场。

三、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价值

一是聚焦中医保健,推动养生服务。以中医药养生理论为基础,大力推广使用传统中医药保健方法,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健康、保健服务,倡导环保、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二是以“治未病”为理论基础,加强实践操作,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三是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以我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

四、调整医保目录,完善支付方式

一是针对目前存在的中药和中医诊疗项目医保报销范围仍存在较多限制、中医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数量少、价格偏低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优先将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筛选发布的适宜技术和中药品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扩大医保报销范围。二是探索实施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多元复合的医保支付方式,将中成药上市后评价结果作为医保目录调整的参考,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降低起付标准。

五、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多方为民服务

一是加强中医药社区应用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满足居民健康需要,构建以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运用针灸、推拿、拔火罐、穴位注射等适宜技术为依托,以健康处方为支撑的卫生服务体系,突出中医药服务特色和文化内涵,让市民喜欢中医、相信中医、运用中医、享受中医。二是推进“治未病”活动。立足中医药服务和居民养生保健需要,大力开展中医药健康社区体验、养生技术指导、专家义诊咨询、中药饮片鉴识,以及对社区医生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等,用各种方式把中医医院、企业、城乡社区、校园,使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提供良好的中医药服务。三是大力营造中医药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教育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让群众接受中医药文化熏陶,了解中医学哲学智慧、养身理念及实践经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监制:郝春魁

审核:解娅莉

责编:冯乐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yxlb/85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