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暴力,医生该如何防患于未然?医疗科技这么发达,医生究竟该怎样提高诊治满意度?临床中面临复杂疾病的各种治疗选择,哪种对患者而言最正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怎样正确驾驭这些以令人恐惧的势头持续增加的数据并将它们转化为高质量的信息?
这些问题,读几本书,答案就在其中!
今天,医学V直播郑重为您推荐:
套装包括:
《医师接诊艺术》(定价36元)
《医患纠纷解决术》(定价38元)
《治疗的真相》(定价3元)
《大数据时代的医疗革命》(定价38元)
总定价:元促销价仅.8元(包邮,新疆西藏不包邮,港澳台不发货)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四本书?又是怎样为医生们化解这些难题的?下面就为你一一介绍~
一
提高诊疗效率,从做一个“好演员”开始
在《医师接诊艺术》一书中,作者佐藤绫子提出了一个对中国医生来说还很陌生的词汇:“医学表演学”。
什么是医学表演学?作者在前言中引用日本国宝级医生日野原重明先生的话解释道:
我非常喜欢“表演”这个词。比如音乐演奏(表演)的话,音乐家先要学习很多理论知识,并为演奏勤练技巧,之后才能实际登台演出,听众会根据演奏者的演出表现出多种反应,这也是对演出的反馈。
我认为在医疗现场,医生、护士及患者是在共同演出。医生和护士负责治疗与护理,而患者及其家属则要积极配合医生,是医疗的参与者。
然而,医院业务繁忙,在当今的诊疗现场,越来越多的医生甚至忘记了认真看着患者的脸说话。很多医生都忘记了观察患者的长相、表情以及从进入诊室到坐下这段时间的神态。
因此,即使他们具备了卓越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可有时候还是会在诊室里与患者沟通困难,甚至导致双方的关系恶化。如果医生能够在接诊时迅速、准确地读懂患者发出的信息,并且适当地回应患者的话,就能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效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相互信赖的第一步,也是实现高质量诊疗的基础。并且,还会极大地影响患者对诊治的满意度。
佐藤绫子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在本书中,她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数据,为我们说明了医疗表演学的具体作用、医生在诊疗时采用语言以及非语言表现的重要性,以及其具体的方法论,并用医疗表演学的知识来解答医生的种种烦恼。
她认为,医疗表演学有以下八种作用:
1.提高患者满意度
.确立医患间的信赖关系
3.增强治愈患者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意愿
4.正确把握患者的症状、情绪、性格、需求及愿望
5.让诊疗过程更为高效
6.帮助医生大幅减少因沟通不顺产生的压力
7.减少患者发出的消极信息
8.增强作为表演者的医生的自信
医疗表演学通过科学的技巧帮助医生克服心理压力,象征着医疗的先进化和人性化。对缓解医患纠纷,提高诊疗质量有着现实意义。
当医生学会“医疗表演学”,诊治的满意度会大大提高——这就是医师接诊艺术。
二
既然医患纠纷不可避免,那就学会如何面对它
随着医疗保障、养老福利等构成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历经改革,医患关系恶化成为了近几年中国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中国启动新一轮医改后,医患纠纷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诸多暴力伤人、杀人事件。在医患之间信任危机的背后,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制度缺失、机制空白,使得医生这一职业被推到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医患纠纷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暴力,医生该如何防患于未然?
也许,我们可以看看来自日本的经验。
日本医患纠纷解决专家尾内康彦在其著作《医患纠纷解决术》中,结合亲身指导的大量经典案例,对如何解决医患纠纷做了详细彻底的剖析,并给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法。因其内容全面,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医疗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出版两年中多次加印,是当之无愧的“日本医疗服务第一指导书”。
他指出:
几乎所有的医疗机构都会遇到患者纠纷,这是一件很让人困扰的事情。如果处理患者纠纷的时间拖得太长,将导致负责应对的员工产生倦怠情绪,对其他患者的服务水平降低,患者减少,员工离职等等,并发生恶性循环,动摇医疗机构的经营基础。
其实,医疗服务也属于服务业。但是,医患纠纷与发生在其他服务业的纠纷案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如果对这一点不理解,那么,一旦发生医患纠纷,错误会越陷越深,后果将变得难以想象。医患纠纷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医患纠纷,绝对不能逃避。
医疗机构的本职工作是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医院,应当专注本职工作,将全部力量投入医疗事业中。从这些角度出发,医院也应致力于构建“应对医患纠纷的强有力”的组织体系。解决已发生的医患纠纷,预防今后可能发生的医患纠纷,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这本书旨在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医患纠纷,每一位奋斗在医疗治疗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都需要学习。
三
柳叶刀执行主编告诉你,如何用“循证思维”改善医学治疗
这是一本科普书——写给医生看的科普书,由循证医学的主要奠基人伊恩?查默斯等人所著,世界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和《英国医学杂志》给予了高度评价,至今,已被译成1种文字在全世界传播。
作者以公众容易知晓的知识、词汇和语言,以及深入浅出的方法,揭示医学治疗和研究的真相。本书通过详实的数据、鲜活的例子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揭示医学诊断和治疗领域不为人知的真相,适合医务人员及任何对健康感兴趣的人阅读。
本书帮助读者拨开迷雾,学会甄别哪些医学信息值得信任,哪些是原以为有效和正确的诊疗方法,其实会对健康带来弊端;帮助读者认识医学研究在设计、实施和发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偏倚;还鼓励读者,通过主动参与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用科学的医学知识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院士推荐本书,认为它“价值连城”——为迈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也是普通百姓最容易掌握的途径。
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实践的指南。
本书以患者为中心,以改善医疗实践为目的,对医生、医学院学生以及科研人员同样重要,他们都可以从中获益。
对研究人员,本书为如何更科学地设计、实施和报告高质量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对医务工作者,本书为如何获取、评价和利用高质量的研究提供了方法指导,为科学诊疗疾病提供了证据来源;
对患者和公众,本书不仅让他们了解到医学研究的奥秘,更重要的是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够认识到:高质量的医学研究人人有责,高质量的卫生保健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
四
不懂大数据的医生,不是好医生
今天,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摆在我们眼前的课题也已经蜕变为量和质的问题。怎样正确驾驭这些以令人恐惧的势头持续增加的数据,又怎样将它们转化为高质量的信息?
毋庸置疑,各种数据的爆发式增加会为商业世界创造新的机遇,也会为医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带来巨大的福音。但是,数据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读取方式错误,可能造成致命的灾难性后果。
大数据能够揭示某种现象与其他现象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通过揭示之前我们尚不了解的相关关系,可能会为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医学世界中,即使明确某种相关关系,我们也不能盲目跟风。
因为在临床一线,一个决策就能左右一个人的生命。从始至终,数据仅仅是临床决策的辅助判断材料之一。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