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护理学会发布了10项最新国家级护理团体标准,中肿护理部覃惠英主任牵头编制的《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和护理》位列其中,成为中肿首部国家级护理标准!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和护理》标准编制的背景与意义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所有癌症中发生比例和死亡比例最高的恶性肿瘤。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65%。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手术或放疗破坏腋窝淋巴系统使淋巴管路减少,导致淋巴回流障碍,组织液积聚在组织间隙,从而致使患肢肿胀、疼痛、继发感染、乏力和上肢功能障碍等。它是乳腺癌术后唯一一项会随着时间进展而增加的并发症,一般发生在术后3月至5年,甚至术后20年。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易反复急性发作,每次发作后,水肿进一步加重。淋巴水肿常伴患者终生,导致患者终生需忍受患肢外观异常、疼痛、麻木、乏力、反复感染、患肢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同时加重了患者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经济上,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花费是非淋巴水肿患者的2倍。因此,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积极预防及护理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国内护理人员对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护理仍面临诸多问题:
国内护理人员对淋巴水肿的预防和护理不够重视,仅18.8%的医护人员告知患者淋巴水肿的预防方法,22.2%的医护人员建议患者定期监测患肢症状。
护理人员对淋巴水肿的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较薄弱,仅部分获得淋巴水肿治疗资质的淋巴水肿治疗师具备相关知识,并未在护理人员中广泛推广。
目前国内尚缺乏全面乳腺癌淋巴水肿预防和护理的实践性标准,护理人员对淋巴水肿预防相关知识一般来源于理论猜测和经验,缺乏循证指导,内容存在较多争议。
因此,年中肿护理部覃惠英主任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立项中华护理学会《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和护理》团体标准。该项目参与单位还有中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中华护理学会肿瘤专委会团体标准启动会全体专家及成员合影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和护理》标准编制的过程
项目组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逾万篇基于循证的文献证据检索、提取与评价;进行了全国22省/直辖市/医院乳腺相关科室的份标准需求调查;完成了北京、上海、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8医院16名专家的标准目录调查及构建;开展了2次项目组内专家共识,完成了核心组推荐意见调查,形成第三版初稿(即征求意见稿);在征求意见稿基础上征求了20个省/直辖市/医院从事淋巴水肿预防及治疗的医疗、康复专家、护理管理人员及临床护理骨干意见;最后在3次中华护理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多次审核、修改,形成了标准最终稿,并于年2月5日正式发布。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预防和护理》团体标准起草小组专家共识会
本标准基于循证制定了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管理路径、风险筛查、预防、评估、护理要点规范,为临床提供明确的指导意见和依据,从而提高全国护理人员淋巴水肿防治知识,为乳腺癌患者康复提供指引。
中华护理学会标准团体发布公告
中肿淋巴水肿护理专科的发展
中肿护理部覃惠英主任一直致力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