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医院
抗衰老医学研究前沿进展分论坛
论坛简介
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分论坛—抗衰老医学研究前沿进展分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医院承办,聚焦衰老相关疾病研究与临床诊治技术的新突破,揭示衰老的生物学基础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机理,为人类健康老龄化和衰老相关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促进我国抗衰老医学研究的发展。
邀请对象
一般不超过40周岁,具有海内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科研成果优秀。
学术报告时间:15-20分钟/位(10-15分钟为PPT演讲,5分钟提问交流)。
时间安排(北京时间)
6月18日——6月19日
论坛主席介绍
论坛主席:王宏林
王宏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医院疑难疾病精准研究中心主任、PI、课题组长。年获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实验学组副组长。
医院临床研究院介绍
贯穿医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和成果转化链条,医院临床研究院,成为支撑学科建设的技术和服务平台。临床研究院由疑难疾病精准研究中心、临床试验与循证研究中心、医用人工智能与医工交叉研发中心三大平台,及其平台支撑的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市一心脑血管研究中心两大中心组成。
疑难疾病精准研究中心(原临床转化研究院)介绍
疑难疾病精准研究中心是医院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载体,是以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基础与临床跨学科交叉的转化型研究基地。拥有平米的实验大楼,并拥有包括流式平台、测序平台、显微成像平台、代谢与蛋白组学平台、分子病理平台和药效评估平台在内的六大平台,并且配备有丰富相关科研经验的团队。中心配备的50万以上的大型设备23台,各类设备总值余万元。中心还配有临床生物样本库,可以进行各类临床样本的制备和保存,为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样本基础。此外,中心还配有专门的实验动物中心,笼位多达,为临床、基础科学研究、教学提供优质服务的技术和实验平台,为医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条件。
临床试验与循证研究中心介绍
临床试验与循证研究中心加强推进学科牵头原创新药、新器械以及干细胞等前沿技术的临床试验能力,持续推进临床团队开展循证研究的能力建设,启动重大慢病防诊治康的全健康管理模式。“十四五”重点着眼于市一临床研究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今年完成眼科、血液科等若干重点病种的标准专病数据库建设,在此基础上,结合特色重点学科建设,每年完成2-3个重点病种的专病数据库建设,同时,眼科与血液科等争取领衔申康“医联”专病数据库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计划于十四五中期,初步完成围绕疾病的生物样本、临床医疗与随访、健康人群队列的数据整合,建设数据开放共享新机制,为高水平科技攻关提供数据资源、技术和服务支持。
医用人工智能与医工交叉研发中心介绍
医用人工智能与医工交叉研发中心是兼有临床价值和市场前景的创新问题的策源中心,拟通过医工跨界交叉提升临床团队的研究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今年将完成中心㎡场地的寻址和改建,明年启用并完成眼科国家中心临床研究等落户,同时完成人工智能、生信分析、医用材料等5个跨界团队的入驻。“十四五”期间,组建30个左右医工合作团队入驻中心,以项目任务驱动,打造医、研、企医学创新联合体,以创新性的医学研究范式提升临床创性能力和能级,提高医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效率品质。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介绍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周期贯穿于整个“十四五”期间,以科技部考核要求为目标,“十四五”中期完成规定任务的推进和落实,包括:网络(全国性临床研究和技术推广协同网络)、数据(眼部疾病专病数据库与申康医联大数据)、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上海、中部、西部选点社区干预)以及项目(大型队列1-2个、多中心大样本临床循证研究5-6项、创新药械与前沿技术评价研究4-5项)。
市一心脑血管研究中心介绍
市一心脑血管研究中心建设围绕心、脑重大慢病,以慢病管理和主动健康为重点,建立疾病现场和大型研究队列,实践重大慢病防、诊、治、康的全健康研究和管理模式。今年将对接心内、心外科,聚焦心内科房颤和心衰等重点疾病,构建疾病队列,联动学科基础转化研究和临床创新技术研发;“十四五”中期完成1-2个全健康慢病管理队列,开展健康干预研究并产生初步成果。
报名方式
1.登录注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报名系统。
2.报名系统链接见(阅读原文)
3.请在报名系统中选择第10项“抗衰老医学研究前沿进展分论坛”
联系方式
联系人:卢老师、徐老师
联系邮箱:yyrsc_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