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LC特刊
聚焦肺癌精准医学:专家面对面
古希腊神邸的门楣之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开启了人类探索未知的欲求。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从未停止步伐,一如医学对于恶疾研究所铸就的一座座丰碑所见证的那样。在WCLC启程之际,AME科学编辑走访十余位中国肺癌专家,进行会前深度访谈,记述一群抗击肺癌冲锋陷阵的战士们,他们如何醉心于研发最新的武器,探索未知的敌营,奉献毕生精力不磋。他们或追思既往,予告诫;或微析当下,予鼓励;或构想未来,予倡导。邀赏此刊,与中国学者来一场赤诚相对,在共鸣与碰撞中掀起激烈的思维风暴,对酒当歌,是为人生之几何。
常言道,大医精诚。今欲语,大医厚德,精博至善。何为厚德?《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何为精博?《晋书·华轶传》:“才学精博,道行优备。”何为至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医者无数,良医千万。何为大医?大医者,技必精,心必诚,或百里挑一,或千里挑一者也。
吴一龙
IASLC杰出科学奖获得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前所长
医院(GGH)终身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CSLC)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GACT)会长
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CTONG)主席
世界华人胸外科学会(ICSTS)第五届会长
国际肺癌研究会(IASLC)理事会(BOD)核心成员,国际分期委员会委员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国际事务部委员
顶着无数头衔的他,是大批中国肺癌方向医者望尘莫及的高峰,受瞩于不计其数的国内外同仁。学术任务繁重的他,长期奔波于世界各地的学术会议,致力于抗击肺部肿瘤的第一线。聚焦于镁光灯下的他,是媒体的宠儿,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屏幕前方为大家解说最前沿的学术资讯。
AME在整理吴一龙教授的访谈资料之时,除了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吴教授的个人信息以外,还把吴教授近五年的专访全部通读了一遍,其数量之多耗时一周才整理完毕。随即,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不能自已。在实际访谈过程中,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小时的会面时间,却让我感受到吴教授实非高不可攀的“大牛”,更似一位见解独到、慈祥又稳重的“大医”。
图1.吴一龙教授受访于医院肺癌研究所办公室
一、所谓厚德,“君子以厚德载物”
贵在传承
根据最新WCLC稿件收录情况,除了吴一龙教授有一份口头报告和三份壁报展示外,杨衿记教授、江本元教授各有一份口头报告,广东省肺癌研究所(以下简称“肺研所”)康劲等13位年青一代学者均获得了一次壁报展示的机会,可谓人才济济。因而,吴一龙教授在本次专访中被问及一生中做过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他感叹道:“培育了年轻一代的接班人,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了。我们肺研所整个团队都非常棒,国内甚少单病种机构能够做到在各个领域都培育出年轻一辈的人才,肺研所办到了,例如基础转化研究有张绪超、肿瘤内科领域有杨衿记、周清,外科领域有钟文昭、杨学宁,放射治疗领域有潘燚,还有专长于临床试验的研究护士甘彬等等,这是我最自豪的事情。”
为什么吴一龙教授能够在传承方面做得如此出色?他随后在对年轻一辈医师寄语中给出了精辟的答案,“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里,年轻人要懂得兼收并蓄,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才能脱颖而出。”从追随潮流的脚步到引领时代的发展,吴教授正是秉持着“兼收并蓄”的理念率领着他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地传承下去。
重在合作
然论及国际上有着“中国学者不够团结”的声音,吴教授并不认同“团结”二字,“团结”可以表述为酒肉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现为照顾老乡等等。吴教授认为,学术界的“打交道”不应该叫“团结”,“合作精神”更为贴切。
究其“不够合作”的原因,吴教授认为这离不开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如多数史记里的笔墨多着重于对英雄人物的描绘,造成人物推动历史的错觉,导致目前社会文化氛围,乃至医学发展或多或少会造成“合作精神”缺乏的倾向。这本质上是一道经典的辩题:“你认为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正确答案自然是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推出英雄。”然而,中华文化还是有过分宣扬了英雄主义和个人崇拜主义的地方。
“再如我们知识分子的评价系统,所有的评价离不开发论文、数‘一作’的方法,处处体现‘第一名’的重要性。远至科举制度,近则现代各种规模的评价体系都没有告诉我们,其实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甚至是团队中的最后一名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一项成功的临床试验离不开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力量,但是这需要相对应的鼓励制度,吴教授一直致力于打破这种“不平等”的隔阂。
乐于协作
节选自《踏歌而行》——“求麻烦”的吴一龙
他上学上到大四操心学弟学妹,于是办了本人文杂志叫《中国医学生》。
他操心普通老百姓缺乏医学常识,于是办了本杂志叫《家庭医生》。
他是中国第一位引进循证肿瘤学的人,同时创办了本杂志叫《循证医学》。
年,他克服重重困难未雨绸缪地建立起了“肺癌患者生物样本标本库”。
年,作为“广东肺癌第一刀”的他,却开始带领团队研究靶向治疗,专注精准治疗。
年,他认为创建一个“中国的肺癌领域临床研究组织”是必须的,CTONG便诞生了。
CTONG的创建,起于“玩兴”,怀抱“合作精神”,旨在促进肺癌领域临床研究。“CTONG走到了今天,一直奉行‘只要你有idea,你就可以成为PI’的思想。组织中每个人各有所长,大家会互相帮助,完善项目,团队中每一位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角色很重要,同时也要玩得开心。”他认为,“这关键在于良好的创作氛围和平等的‘游戏’规则。CTONG不见得做得最好,但我们一直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吴教授用平淡的语言表示,行医者,应有所创新,有所传承;互相合作,乐于协作。君子以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方能众志成城,造福后世,吴一龙教授正是中国肺癌领域里最利万物而不争的存在。
图2.摄于肺癌研究所办公室
二、所谓精博,“才学精博,道行优备。”
漫漫精博之路其修远兮
吴一龙教授出身于“黄金一代”,属于77级的高考生。年,吴教授毕业于中山医学院(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以全国前十的统考成绩,医院,自主选择胸腹外科方向。“以前的肿瘤治疗非常局限,上市的化疗药屈指可数,仅仅是一小部分早癌患者能够通过外科手段得到治愈。”在那时候,外科手术是最能够帮助肿瘤患者的治疗方式,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吴教授选择胸腹外科。
“想当初,分科并没有现在这么细致,所以实际上我人生中第一台独立操作手术是结肠手术,并且,在胸腹外科学习的那段时间也是非常痛苦的。”轻描淡写过后,吴教授便没再提起更多关于“痛苦”的训练课程,毕竟才学精博,谈何容易?
转角遇到“肺癌”和“综合治疗”
年,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吴教授,医院利用中午的时间潜心整理了多份病历,期间他发现了肺癌5年生存率极低而且长时间没有变化,这让他十分震惊。“正是这段时期,让我明确了肺癌研究方向。”吴教授从此踏上了消除肺癌的征途。
外科医生总是非常珍视自己的“那把刀”,那一门手艺,并以此为傲。90年代后期,吴教授并没有自满于“广东省肺癌第一刀”的称号。多年的潜心研究与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显示,不应该单靠外科手段去治疗肺癌患者。从此,他打开了中国肺癌患者综合治疗的大门。
才学精博之人,道行优备,谈何容易?
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吴教授一路坎坷,一路高歌。他情真意切地告诉AME:“想要成功,必须做实事,但是实话说,做实事是非常痛苦的。”他以CTONG临床试验为例,“目前,一项临床试验平均需要耗时五到六年,甚至七年。一项研究成功了,固然光芒四射。但可别忘了,背后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人花费整整七年的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最终却失败了,许多人为此做出了大量的牺牲。”
从医四十年,左右吴一龙教授选择临床事业方向的只有“如何让患者获益更多”,他至始至终秉持着脚踏实地的医风,奋斗在肺癌治疗的第一线。这也许是他为何当初选择了外科,又毅然转向专攻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原因。才学精博,道行优备,描述的正是德才兼备之人。
三、所谓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三纲领”是为弘扬高尚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弃恶扬善,最终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那医者的至善又是何种境界呢?
吴一龙教授给出了他自己的解读,“至善的境界,首先强调的是人文。第一,我们要让患者感受到尽管接受的治疗并不完美,但医生是尽责的。第二,医患之间真诚相待,当我们不会治疗的时候,应该诚恳地道出‘我不会治疗’。第三,医术不断发展,我们应该创新地为患者提供有风险,但有可能获益更大的治疗方案。若想要把三点综合在一起,医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才能造福患者。”
关于第一、二点的理解,吴教授在访谈尾声向我们推荐一本“蛮有意思”的新书——《癌症·新知》(菠萝著),是一本科普医学书。在序中,他写道:“我们都要感谢菠萝,因为有了他的文字,使这世界少了一点愚昧;因为有了他的著述,可使众多的癌症患者少走弯路;因为有了他的孜孜不倦,可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谢谢菠萝——我尊敬的李治中先生。”
在此之前,吴教授才感慨道:“现在社会发展和信息周转的速度太快了,我们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阅读厚重的书籍,现在主要还是以浏览学术期刊为主。”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专家,孜孜不倦地精进自己的医术,没有时间耗费多余的精力在爱好上,但他却乐于为一本科普书写一篇序,郑重地向一名作家表达最大的致敬,只因为这名作家让患者更加了解了癌症这种疾病。这何尝不是吴教授遵照了自己对第一、二种“至善”的理解,通过科普书“要让患者理解医学并不完美”,进而达到“医患之间应该真诚相待”的目标。
一路以来,“创新”一直是吴教授肺癌领域研究生涯中的关键词。他以身作则,告诉广大临床医生,肺癌研究还能走得更远,所以他鼓励“医者应该敢于创新地为患者提供有风险,但有可能获益更大的治疗方案。”这是一种胆识,更是第三种“至善”。
对话?吴一龙
AME:AMEPublishingCompany
吴教授:吴一龙
AME:如果有一台时空机让您穿越回到十年前那个芝加哥的咖啡店(CTONG成立之初),允许您做一件事,您会想要改变什么?
吴教授: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会有它的必然性,并非天下掉了一块馅饼,然后碰巧被我们吃到了,而是经过一定的时代背景等因素积累催生出来的。年,我已经在着手构建“肺癌患者生物样本标本库”,要求每一例手术患者的肿瘤标本都要保留起来并连同临床信息整合在一起,但这个标本库还没有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和临床转化,仅用于临床信息的收集。
年,EGFR基因突变和靶向药物的可能关系被刊登于《science》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马上引起我的北京哪个医院对白癜风治疗有效果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