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下面这张大会主席陈建明教授被”学术研讨会“现场互动的场景逗乐的图片:
还有这张在”学术研讨会“闭幕后参会代表带着行李仍不舍得离开还继续问问题的场景,一定让你印象深刻
这是一届少见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会!也印证着当下的复发性流产领域的现状,那就是争议!
什么循证医学啦,什么过度检查啦,什么过度治疗啦,什么乱用药啦……
关于循证医学
此时,适合推荐一篇文章:《杨岫岩: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是循证医学的精髓》,作者是下面这位:
他是医院风湿免疫创始人杨岫岩教授,上文关于循证医学的观点请认真阅读阅读。杨教授应邀出席大会并作了关于红斑狼疮与妊娠的主题发言:《风湿免疫大咖杨岫岩:红斑狼疮的治疗与妊娠生育问题(含免疫药物使用)》,所以,妇产科、生殖科真的要养成会诊风湿免疫科的好习惯,而风湿免疫科也应该多学学妇产、生殖的相关知识,以能给出最合理的会诊意见。
广药三院郭仲杰主任曾发一文《郭仲杰:一篇《擒“狼”记》致敬“南岫岩、北湘源“》,发文目的如下:
郭仲杰针对医学证据和循证医学的话题,也发表了他的个人观点如下:
医学证据的形成和堆叠,恰恰就是循证医学发展的一个过程,新的证据不断的产生,或者证明旧的证据或者质疑旧的证据,就是这样一个重复一个不断的更新,于是就有了循证医学的推荐,今年的1a级,不一定就是明年的1a,临床医生应该不断的在实践当中,去验证每一个证据,然后又把自己的案例和疗效形成新的证据,把一个一个的个案堆叠起来,形成案例报道,把案例群与过去的案例进行历史对照,把一段时期之内不同治疗策略的案例进行配对分析,剔除掉了混杂因素和偏移,逐步为我们的学科形成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就算没有办法做成随机对照,那也会为学科的发展带来非常重要的贡献,人类的不断发展就是在与大自然和各种疾病的斗争当中,不断的积累对与错的经验而获得的。
对于循证医学证据,郭仲杰说,他一向坚持4个必须:
第一,必须尊重每一个循证医学证据,每一条证据都是建立在千万人的健康代价之上,甚至是许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是祖祖辈辈的医学专家们不懈努力付出的结果,值得我们像传家之宝一样去尊重,最好的尊重就是不断揣摩研读印证。
第二,必须不断地发展每一个循证医学证据,随着疾病谱和治疗方法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不能用骑自行车的原理去驾驶民航飞机。
第三,必须像我们的先辈一样,不断的去质疑每一个循证医学证据,所有的证据的更新,都是由于他们的质疑而产生的,不断的质疑,就是给循证医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的砖石,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砖石最终被证伪,还有一些最终成为最重要的基础。
第四,必须不能被循证医学证据所束缚与桎梏,盲目遵循证据,那就是等于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才能越来越无限接近“最有效和最小副作用”的个体化精准医疗。
关于过度检查、
过度治疗、过度用药
拿试管移植来说,进行了胚胎筛查了的三代试管胚胎却仍遭遇反复移植失败,那么好的胚胎,那么好的内膜,为啥仍旧不着床呢?
还能归咎于胚胎问题、内膜问题吗?难道就是让患者继续一次次反复移植去碰运气吗?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十次?没胚胎了,又重新开始新的促排取卵流程……
到底是这样无休止的去碰运气的移植是正统治疗,还是通过针对性的原因排查并针对性解决凝血免疫问题从而极大程度减少移植次数并快速实现着床成功甚至抱娃回家的治疗才是正统治疗?
患者更愿意接受哪个?
中国妇产科网创始人及主编、沃医妇产名医集团联合创始人龚晓明教授在9月7日下午”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中说(不是原话,是大概意思,但经龚教授确认过):如果一个患者的疾病发生在了医生或者医生的亲人身上,而这位医生给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的诊疗方案如果和给患者的诊疗方案是一样的,就说明这位医生的诊疗方案是比较合理的,至少说明这个诊疗方案是这位医生的能力范围内最合理的方案了。
那如果这个医生的能力确实有限,他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合理的方案却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如果一个妇产科的医生或者其亲人遭遇了复发性流产,她会怎么办?一次失败,”优胜劣汰“!二次失败,“优胜劣汰”!三次失败,还“优胜劣汰”?估计该查查基本的原因吧?!好,结果第四次失败,估计该扩大排查范围了吧?好,第五次又失败了,还不行……?如此下来,多少次了?如果是医生自己,受的了几次?亲人呢,受得了几次?不是医生自己不是亲人的普通患者呢,受得了几次?这个失败次数并非耸人听闻,在患友群里好多三四次四五次失败的!
同样,如果一个生殖科的医生或者其亲人遭遇了反复移植失败,经历上那么三五次,还hold住吗?是继续试下去还是急切地想找出失败原因?当然,排查多花费确实多,你为患者着想的出发点没有错,但还是老话题,你必须要告知患者,让患者自己考虑自己选择,知情权很重要!让患者自己选择是多花点排查的费用,还是去省钱撞大运。关键是多次的失败造成的后续的费用和排查使用的费用对比,哪个多哪个少?消耗的时间哪个多哪个少?身体受到的伤害哪个轻哪个重?
难道就没有想过去多学科联合会诊?尤其是凝血、免疫问题,会诊免疫科了吗?会诊其他相关科室了吗?哦,我倒是忘了,你们还有最后的杀手锏,你们把此类你们发现不了、解决不了的原因统统归入到”不明原因“的范畴了!在这一点上,我还是非常佩服的!这一招实在聪明。
昨天发布的《每一次(含第一次)遭遇妊娠失败都应做流产物染色体检查!为什么就不能开展“灭复”行动?》一文中提到过第一次妊娠失败的胚染异常占比从60%到40%不等,无独有偶,大家发现了没有?对于妊娠失败原因的排查中,不同的专家的课件里不明原因的比例也是一样的争议,也是有的说60%,有的说50%,有的说40%,但也有大咖敢说”不明原因“就是个伪命题……
所以,自己认为不明的原因,也许在别人看来已经是已明原因了?是否可以临床实践一下?是担心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到了别人手里或者用了别人的方法一下子解决了?自己会很没面子?是自己的面子重要,还是能快速高效地帮患者解决妊娠生娃问题更重要?
当然,医学是比较严谨、比较复杂的,又是循证医学又是诊疗指南又是专家共识的……所以,本文的观点就当是我一个非医界人士的胡说八道或者随心所欲的呐喊吧……
在医院的生殖中心,某教授此前是一天到晚批判本号称之为胎停战狼的医生的诊疗方案,一天到晚骂人家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甚至遇到拿着那位胎停战狼给出的移植方案的患者来就诊的时候还拒诊,据说还扔患者的病历本……然而忽然在不久前,帮主的一位粉丝患友给帮主发来一份这位教授所在的生殖中心现在对她们的试管移植患者开出来的移植方案的用药种类,实现了弯道超车,大大超过了那位胎停战狼的数量,有些药物甚至有点重叠用药的嫌疑……
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不是偷偷尝试了人家胎停战狼的诊疗和用药方案之后,一下子发现移植成功率明显提高了?然后迫不及待地开始使用了?不再质疑了?还是质疑被事实打碎了呢?!
同样是在9月8日下午“学术研讨会”的案例分析环节,杨岫岩教授针对陈建明教授列举的案例的妊娠过程中因为有免疫性疾病的征兆而使用了免疫性药物的方案给予了认可,而这些药物对大部分妇产科、生殖科医生来说,可能认为有点不可思议,或者说是过度用药的……再一次涉及到了多学科联合的重要性!
注意,很多观点认为只是有了一点点指标异常就使用激素类或者免疫类药物就属于过度用药,其实里面应该还包含着剂量的问题,抛开剂量评论用药是否过度是否是耍流氓呢?
继续在适当的时候推荐文章:
《王若光:孕期超说明书范围用药的风险评估(PPT全文+音频上集)》
《王若光:孕期超说明书范围用药的风险评估(PPT下集+音频下集)》
作者是下面这位:
也是在”学术研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的若光医学中心创始人王若光教授,在上面文章中也有其详细介绍。
关于药物的分级,一个药物在不同时期,分级是会有不同的!而且有些药物还可以有两个不同的危险度等级,一个是常用剂量的等级,另一个是超常剂量等级。所以,评论用药是否过度,是否应该需要先搞清楚使用的时期以及剂量?!
本帮主还有一个观点且先自我检讨一下(风靡网络的《保胎用药一张图》出自本帮主之手),那就是:不应该将妊娠期间的用药统称为保胎用药,难道孕妇用来止痒的炉甘石洗剂也是保胎用药吗?所有的药物都是为了预防或解决妊娠期间孕妇的妊娠并发症(症状)而已!只不过大家叫着叫着都叫成了保胎用药!可能是比较容易理解吧!
大会主席、医院陈建明教授的一个观点是相对比较贴切的:如果针对同样的失败原因,用药最少且能保胎成功的方案是最合理的!
但是也有难点,怎么判断失败原因是同样的呢?因为大家排查的范围不同,任何一个孕妇都不可能提供同样的身体条件同时试用两个诊疗方案来验证效果……
就好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例也不是次次都是%一样,有些指标确实在不干预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的,但我们是否可以为了提高本次妊娠成功的概率而进行适当干预呢?!
重提昨天的话题
在9月8日下午“学术研讨会”的案例讨论环节,有一位医生问,在基层,怎么开展复发性流产的诊治。受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的限制,估医院医院都无法开展,同样受正常业务量的压力,医院无暇潜心研究和开展,那么基层的或者说已经工作压力很大的妇产科应该做些什么呢?
帮主此前在《妇产科及生殖科医生看过来!添乱帮 所以,你们不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不要想着一步登天,想一下子就成为刘湘源、付锦华、张建平、郭仲杰、陈建明、赵爱民等此类的大咖是不太现实的,只能是扎扎实实从基本的开始做起,先做一名胎停民兵,然后努力成为一名胎停战士,再努力成为胎停战狼!
那就从对每一次(含第一次)妊娠失败的流产物的染色体检查开始做起吧!做好患者的宣教!然后从引导就诊开始做起吧!,荐读:《每一次(含第一次)遭遇妊娠失败都应做流产物染色体检查!为什么就不能开展“灭复”行动?》
关于争议和质疑
尽管目前针对复发性流产的原因排查和用药保胎仍存在着一些争议,甚至还偶尔出现医生或患者恶言诋毁目前致力于解决反复妊娠失败的先行者们的现象,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你依照你的诊疗方式,别人依照别人的诊疗方式,共同为患者排忧解难,有啥好诋毁的呢?有啥好抨击的呢?
中国妇产科网创始人及主编,沃医妇产名医集团联合创始人龚晓明教授在9月7日下午的学术交流会上的发言中还说:医生是半个公众人物,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你会像餐馆一样地被你的患者评论。帮主认为,最后那句应该改为:你会像餐馆一样地被你的患者和同行评论。
刘湘源教授(上图)在9月7日下午“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引用了伟人说过的那句经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相在于,被争议的很多大咖和诊疗方案却一直取得着骄人的保胎成功的战绩。而且,大家发现没有,这些被认为是“过度治疗”的大咖们却从来都是将自己的诊疗策略和方案主动且完全对外公开,无论医生还是患者,任何人都可以围观、评论。而那些相对的”非过度治疗派“,你们的方案也可以拿出来晒晒,让医生同行们、让患者们评论评论,大家讲道理嘛,要以理服人嘛!
而且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用”非过度治疗“的诊疗方式导致的未成功的患者,很多是不会回去告诉你们的,直接就去投奔你们所谓的”过度治疗“去了,而且”过度治疗“还真就能解决她们的问题,而且即便一次未解决,患者还会主动给予反馈并再次奋战。所以,谁的数据统计是更准确的?个人认为”非过度治疗派“的失联患者会比较多?那你们把失联患者是归入到了成功患者中,还是直接从分母中划掉了?我是外行,只能猜测,这个需要统计学专家来解释一下。
无论是诊疗指南还是专家共识的行成,都需要有探索性的诊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并提供数据支撑,才能不断改进和发展,才能不断完善和成熟。就像当年试管婴儿的出现到如今的蓬勃发展一样。而复发性流产的诊治,对比几十年前,已经取得了多大的进步?每一次的进步是否都是在争议中前行的?这也似乎是很多事物、很多科学发展的规律?
医院的付锦华院长曾经发布的一篇文章值得再次阅读:《付锦华:医学发展,总要有医生和病人迈出第一步!》
大会主席、医院陈建明教授在讲座中多次使用”质疑“一词,他说他喜欢质疑,比如:质疑检验报告的准确性,质疑某个参考值的合理性,质疑某个检查项目的必须性,质疑某个用药的必须性……
刘湘源教授在9月7日下午学术研讨会上同样有一段话,引发 我喜欢质疑;
质疑成就了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希望多学科合作。
本帮主也喜欢质疑!比如,我一直对全中国无数医生无论大咖小咖,说到自己的保胎成功率,居然都是十分默契地喊出90%,是巧合吗?本帮主表示严重质疑!一定有一些是有水分的吧?同意不?我先找个统计学的专家去学习学习。
收个尾
添乱帮在此声明,添乱帮愿意和所有的医生做朋友(不好意思,咱想高攀医生们),但并非所有的医生都愿意和添乱帮做朋友(人家不一定看的起咱啊)。
但无论怎样,咱是不会去诋毁任何一位医生的!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可以医好很多患者的疾病,即便是硬件、检测能力受限或者医生职称很低的诊所也一样可能解决你的生娃问题!
就好比不是还有80-90%的正常孕妇像下蛋一样生了娃的吗?只不过,经历复发性流产的患者,在自己成功之前,自己也不知道哪一位可以解决自己的生娃问题罢了!所以,只能去找患友们反馈来的更大概率能解决自己生娃问题的医生喽!
所以,添乱帮更愿意和所有的经历过妊娠失败的患者做朋友!也希望所有经历过妊娠失败的患者和添乱帮做朋友!希望添乱帮能给各位朋友提供最大概率解决你生娃问题的信息和资讯,仅此而已!
毕竟,谁能让你生出娃,谁就是你的胎停战狼!谁就是你的Mr.Right!
下面广告均由 ●“添乱帮”之《新贵妃醉酒》全球盛大发布!
●张图说复发性流产千人研讨会:云集、火爆、认真、活泼、积极、专业、追星……
●“少帮主”4周岁生日快乐!帮主定位:立足于做医患桥梁!
●郭仲杰:一篇《擒“狼”记》致敬“南岫岩、北湘源“
●王若光:孕期超说明书范围用药的风险评估(PPT全文+音频上集)
●王若光:孕期超说明书范围用药的风险评估(PPT下集+音频下集)
●全网首发抢鲜看:再改版!刘湘源表格病历-复发流产方案(第50版)
●开学日!肝素宝宝、胎停战士、备孕导师三个群体同时开启新的里程碑!
●孙崇玲:抗SSA、抗SSB抗体与妊娠:宝宝先天性心脏病及新生儿红斑狼疮等
●安然:我是一名妇产科医生,也是一名抗磷脂综合征RSA患者!如今我成功了,我在哈尔滨,你在哪?
●刘湘源:为什么反复妊娠失败和试管移植失败要看风湿免疫科?
●重磅推出:1年内随时加号看诊刘湘源机会=《特别通行证》=写文分享+抛头露面!
●每一例妊娠或试管婴儿失败,必是有原因的!
●杨岫岩: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是循证医学的精髓
●首个中国医师节:“添乱帮” ●这俩男医生:一个为别人的老婆流泪,一个曾为自己的老婆流泪!
●郭仲杰:给一位染色体平衡易位患者来信咨询的回信
●宫腔镜女神马宁:宫腔粘连、畸形子宫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抗磷脂综合症(APS)与反复妊娠失败!(0713)
●八年抗战,只为与宝贝最美的邂逅:一个靠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出生的宝宝
●保胎治疗只有两种结局:保住的抱回家,保不住的流出来。
●致我们,致妳们,致18年后的肝素宝宝们——付锦华团队、郭仲杰团队母亲节感言
●陈建明教授对孕早期孕囊、卵黄囊、胎芽、胎心的精准解读!
●刘湘源:到底如何诊断产科抗磷脂综合征(APS)
●封闭抗体要不要治(甩文版)
更多文章请访问本 1、赞赏回馈
请赞赏后需要单聊者主动添加小助手的 2、加患友群
群规:加群及群内发言必读:《“添乱帮” 3、选阅帮主原创文章
4、其他关键词
输入各省份的名字如 北京 山东 广东 黑龙江 ……即可获取对应省份的胎停战狼、战士的相关信息(不断更新)。
已设置其他关键词包括胎停战狼、战士的姓名、医院简称、检查项目、病症、备孕、保胎药物品牌或名字等,在对话框输入即可获取相应图文。
5、访问菜单栏
如输入的关键词未匹配到,可能是字输多或有错别字,或帮主暂未设定。可直接访问 添乱帮帮主,男,非医生,因爱人遭遇过三次胎停第四次妊娠方保胎成功,为帮助更多同经历家庭少走弯路而建立本号。号内发布或保存的文章、表格全靠本人自学、收集、整理、发布。感谢您对本号的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