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对外发布《医院评审标准(年版)》(以下简称《评审标准》)。年10月22日,《医院评审标准(年版)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发布,作为评审标准配套文件,医院医院加强自身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从《评审标准》与《实施细则》的具体要求来看,医院评审离不开信息化的全面支持。医院评审不仅要求医疗机构重视日常质量管理和绩效考核,全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数据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控监管和数据上报都是评审的关键。
《评审标准》与《实施细则》内容发布的意义
自《医院评审标准(年版)》发布起,至新版《评审标准》已有9年时间。9年间,我国医院已从年的家增加到年的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版标准正是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围绕“医疗质量安全”这条主线,医院高质量发展铺平道路。
《实施细则》是《评审标准》的细化和解读,通过对每条标准提出现场评审方法建议,为各地开展现场评审提供指导。其中明确了《评审标准》第二部分的指标选择原则、数据采集原则、评分规则、数据核查原则,为各地评审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为什么说医院评审离不开信息化的全面支持?
(一)强调由主观定性向客观定量转变,增强科学性。
指导各地由以现场检查、主观定性、集中检查为主的评审形式转向以日常监测、客观指标、现场检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审工作模式。
(二)要求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日常监测数据部分在评审综合得分中的权重不低于60%。
医院资源配置、质量、安全、服务、绩效等指标监测以及DRG评价、单病种质控和重点医疗技术等日常监测数据。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在新版标准中单独占据一章,“如果单病种数据拿不到,那么评审工作是不能落地”,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与评价处处长马旭东曾在采访中表示。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快速准确的获取相医院管理要求的必要条件。
《实施细则》指出,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其强调,建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有负责信息管理的专职机构,承担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管理的行政管理职能。制订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将信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及制定信息化建设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
困难和挑战在哪?“信息化”手段如何破局?
(一)医院信息数据采集治理的挑战
医院评审所涉医院的各个业务系统,而信息化开展多年以来,医院早期数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并未曾做数据质量监管,还需优化分类处理。
利用大数据与AI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病种管理为核心的全量数据中心,医院IT架构中,可以从源头解决数据整合和利用的问题,医院考核评级。
(二)医院上报数据真实、准确
《实施细则》要求:医院提供值与核查真实值差距在10%以上(含正负)、无法提供原始数据或被评审专家组认定为虚假数据的均视为错误数据;所有错误数据,应当按核查后的数据结果再次计算,并根据错误数据占现场核查数据总数百分比进行惩罚性扣分,错误数据占比10%(含)以上将不予通过。
而以病种为单位的分析模型复杂数据量大且繁杂,人工统计分析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甚至错漏。基于数据治理理念,打造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医院电子病历结构化升级和病案首页完整性和逻辑校验。实现考核指标数据的自动抓取、监控和原始数据可溯源。
(三)如何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通过过程质控,对医疗质量问题和医疗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和干预;通过终末质控,对医院管理类、质量安全类、卫生经济学等多类别指标统计分析。
以遵循真实临床路径,且可灵活定义的质控环节,快速满足不同医疗单位不同应用场景对特殊质控的需求。实现数据动态、实时、多维展示,深度挖掘数据价值,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构建数据能力,释放数据价值。
健康数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设计研发的医疗数据中台,以多模态数据采集、数据标注治理、数据分析建模、数据安全管理、数据共享交换、数据能力开放等核心能力,打造医疗质量产品体系,为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医疗质量持续提升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