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官方公益热线
全国卫生,在当天推送一条微博称:过节不值得买阿胶,阿胶只是「水煮驴皮」。▲
全国卫生微博截图。虽然这条博文存活不足24小时后就被删除,但是已经无法阻挡网络舆情的不断发酵。
传统「补血圣药」阿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行业龙头老大东阿阿胶陷入舆论漩涡;网上再次掀起中西医之争,「中医黑」和「中医粉」争得脸红脖子粗。
2月19日,距离北京四百多公里外的山东东阿,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以「医道中西,各有所长」在官方微博上含蓄地进行了回应。
经过一周的发酵后,2月26日深夜,迎来
全国卫生发布道歉声明。▲
全国卫生道歉声明致歉归致歉。要知道,中西医两种医学之间的纷争已经绵延了一个多世纪,彼时,关于燕窝、虫草的功效之争也曾发生过,如今,又落在了阿胶身上。只不过,这场风波更集中于争议「药食同源」的养生类中药和中西医临床理论当中。
「中医黑」为何由来已久?近年来,中医俨然成了「招黑体质」。
为什么会出现「中医黑」?这不得不从中西医之争的诞生那天说起。
中医学与西医学根植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中西医之争正是东西方两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产物。近代以来的西方自然科学崇尚数据统计、量化分析、对照试验,倾向于把这些经验应用于医药领域;而中国传统哲学讲求「天人合一」,倡导「阴阳平衡」「防患于未然」,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
中西医两套医学系统背后的价值观不同,认识也自然不同。比如中西医学都是以人作为出发点,但两者对人的理解不尽相同。西医学对人的认识等同于机体,中医学强调「人」胜于述说「人体」「躯体」,讲究形神并重,形神兼顾。
事件中的阿胶,属于大众眼中的增益类产品,中西医的理解也截然不同。现代医学认为,增益类产品是由微量元素构成的,身体缺什么补什么,得先检测;而中医认为,增益类产品能不能吃,是由人体的9种体质决定的。
中医讲的「补气补血」,在西医眼里是根本不存在的概念,西医更愿意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角度来理解,从而产生了用「水煮驴皮」的价值来衡量阿胶的价值。
医学在发展,随着西方文明在中国的迅速传播,西医凭借其特性优势,很快成为治病救人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面对西医的冲击,中医在固步自封,不能与时俱进,话语解释力和概念延展性都显得力不从心。
「中医药的术语和概念大多依赖中国传统学说理念,比如阴阳五行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分形经络说等,这些表述对习惯了自然科学表达方式的青年一代来说,如果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背景,很容易将中医药与巫术、玄学混为一谈。
▲以经络为基础进行的中医针灸治疗|图:quan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