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政策:到了药物经济学为王的创新药时代
纵观年至年历次医保谈判结果,创新药的大幅降价和产品医保目录后的放量,已经成为常态。“近两年,已经逐步进入到了药物经济学为王的创新药时代”,徐佳熹在会上分享道。在刚刚结束的医保谈判中,又有不少新产品进入了医保目录中,并且从谈判当日的资本市场反馈来看,大家对于年的医保谈判仍旧满怀期待。其实医保谈判政策并非是我国独有,以药物经济学评价为主导的做法是全球大部分经济体的共识,“只不过我们确实找到了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做创新药价格谈判的方式”,徐佳熹说道。其中,既要做药物经济学的匡算,还要做医保收支的匡算,其中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包括GDP经济发展水平,可比经济体的药价状况,同类药品的状况,还有一些赠药计划对预算的影响等。另外,中国作为超大型的经济体,内需市场非常庞大。哪怕是一些罕见病用药,若考虑到数额,无论是对国际巨头,还是国内企业,仍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也是其能够进行药物谈判的基础。除此之外,在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领域,产品差异性不是特别大的产品,也可以进行竞争性谈判,这样也可以大大节约每一位患者的费用。产品进入医保目录后,尽管大部分产品价格降幅不小,但最终还是实现了快速放量,形成了双赢的格局,比如赫赛汀、奥西替尼等。除了创新药的价格谈判之外,国内DRG和DIP的推广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