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性研究是临床研究中最常见的类型,加强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StrengtheningtheReportingofObservationalStudiesinEpidemiology,STROBE)指南则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报告指南之一。
为了帮助中国科研工作者深刻理解并用好指南,做到准确且透明地报道研究结果,AME出版社特别推出《观察性研究论文撰写规范STROBE解读》一书。除对STROBE指南的22个条目进行充分解读,本书还以优秀的SCI论文为例,阐述应如何进行高水平的研究设计、构建合适的统计学模型、谨慎地解读统计结果,并附有R语言代码供读者实操。
本书的编者均是在研究设计、论文写作、统计分析方面钻研颇深、见解独到的医生学者。他们从STROBE指南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和个体心得,力图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同时,本书文字通俗、语言诙谐,兼顾了趣味性和学术性,做到庄谐杂出、雅俗共赏。
为真情回馈广大读者,即日起至4月30号,AME将开展本书预印本赠送活动(赠送规则详见文末海报)。此外,AME科研时间将对本书内容进行连载,今天我们带来的是第二章“报告指南的发展与现状(节选)”,欢迎各位读者将试读感受反馈给我们。
报告指南的发展与现状(节选)
医学研究的开展需要研究人员在伦理审查、资金支持、利益冲突管理、研究设计、数据收集、等各个阶段付出大量的努力,而最终能使研究被更多人看到的途径则相对有限,大多是以论文形式在期刊上发表。同样的道理,对于阅读研究的其他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判断一项研究的过程是否科学、分析是否恰当、结论是否可靠的方法其实也相对单一,大多是通过研究本身的报告情况。因此,与前期的研究设计和结果分析一样,研究报告也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研究过程中为避免偏倚做出了多少努力,如果研究报告不正确、不恰当、不合理,这些前期的付出很有可能会付诸东流。高质量的研究不应以数据分析或得出结论为终点,而应更进一步考虑到其传播实施阶段。截至年6月,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管理的全球最大的、免费的网络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已经收录了超过万篇生物医学文献的引文和摘要[1]。这些文献报告内容的完整与否和报告质量的高低,除了影响文献本身的阅读价值外,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研究在未来的转化利用价值。保证完整、科学、透明地报告研究,确保受众获得信息的可靠度,是未来研究传播转化的基础[2]。
一、报告指南的定义与发展
(一)报告指南的定义
报告指南是指使用明确的方法制定的用于指导作者报告特定类型研究的清单、流程图或结构化文本,旨在为卫生研究人员的论文撰写提供最低限度的信息清单,以确保稿件能够被读者所理解,被研究人员所复制,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当然,遵循了报告指南的研究也可以被纳入相关的系统评价中,为其领域的临床实践发挥持续且长期的重要作用[3-4]。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与发展,报告指南目前已成为循证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
(二)报告指南的兴起
早在年,StanleySchor等[5]就对重要医学期刊中已发表的研究进行了统计评估,结果显示已发表研究中存在大量的统计错误和无效结论。年MartinJ.Gardner等[6]的研究也再次证实了论文报告不全面和不规范的问题,以及编辑与审稿人在控制论文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强调了未来应更多地使用报告指南。而在发现问题后接下来的近30年里,全球的研究者们也在坚持为医学研究报告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做出努力。英国健康科学研究所医学统计学中心的DouglasG.Altman和由生物医学期刊编辑们组成的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因其在报告指南方面的杰出贡献被大家所熟知。前者旨在帮助作者了解什么是重要的统计数据,以及如何在论文中展示它[7-8];后者则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