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坚持符合循证医学的治疗之腱鞘囊肿

这是我之前写的《关于腱鞘囊肿的那些事》,然后本文的主角看到了我的文章。某一天她过来门诊找我咨询她手腕上的腱鞘囊肿的问题,她应该是我写科普以来第一次有读者过来找我就诊。

她的故事应该分三个回合写吧。

第一回,初次问诊

第一次就诊是-06-21,她来的我的诊室,咨询我她手腕背侧的哪个小凸起,已经有五年多了。刚开始没有什么不舒服,但是最近是否手腕会有些疼痛不适。

看着她手腕背侧指头大小的凸起,并没有很明显的压痛,跟皮肤没有明显的黏连,我拿瞳孔笔用了“赌石”的透视手法,果然发现里面有个宝石。

(其实这个是透光试验,可以用来分辨里面是液体还是实心的,液体就可以透光啦。)

然后我告诉她,根据经验判断,这个考虑是腱鞘囊肿。

治疗方案:考虑到腱鞘囊肿的并发症很少,并且可能自发消退,总体治疗方法通常以非手术干预(包括观察或针刺抽吸)开始。

手术治疗通常仅用于接受初始保守治疗后症状持续存在或复发的患者。

观察—对于没有症状或不想接受任何干预的患者,我建议观察。50%以上的患者可能出现腱鞘囊肿自发消退,不需干预。

腱鞘囊肿抽吸—对于存在恼人症状的患者,我们建议对腱鞘囊肿进行抽吸。但一半以上接受抽吸治疗的腱鞘囊肿大约会在1年内复发。

然后她告知我她正在哺乳期,我直接告诉她那么建议继续观察啦,哺乳期不建议干预啦。然后她告诉我是看了我的科普过来找我就诊的,确实解释的比较的清楚。然后就回家观察了。第一次就花了挂号费,通过“话聊”结束了第一次就诊。第二回,抽囊肿

第二次大概是过来一个月左右吧,又在门诊遇到她,好像是说要上班了还是想要处理一下。

其实她当时是想要直接切除的。

但是我是一个古板的人,既然循证医学建议观察不行就考虑抽囊肿,而不是直接手术,那么我就建议她先抽一下看看,说不定能好呢。然后通过沟通,他也同意了我的意见,先抽一下试试看吧。

然后不记得有没有麻醉了,她要求看我抽囊肿,我也没有反对,不过她是挺能配合的治疗的,过程一直看着,一动不动的。过程很顺利的,一分多钟就结束了,不过效果很不好。

(抽了之后3天回访就已经长起来了)

对了,在抽出来之前,她要求我尝试捏爆它,可惜没有捏爆。

第2次花了多块,不过效果似乎不好,好像是变小一点,这么快的复发考虑囊肿跟关节腔是相通的,跟她约时间手术。

第三回合,门诊手术

转眼又过了一个多月,我以为她已经找别的医生给她做了手术。结果她突然问我什么时候有时间可以给她做手术。

约在周六我考试之后,在门诊手术室,她要求坐着手术,我当然是不会同意的,万一术中晕倒不就麻烦了。询问了近期没有出血倾向,手术开始。消毒之后5ml利多卡因+1滴肾上腺素局部浸润下就开始,3cm的口子,沿着囊肿缓慢的向下剥离,医生都有个习惯,都希望可以完整的剥离囊肿下来,但是很多在最后总是容易破裂。所以我们讨论过是否可以直接剪破,从内层直接找到蒂部缝合,这样可以省下一半的时间。

还好,这一次,整个顺利的剥下来了。蒂部跟腕关节是相通的。

(挺漂亮的一个红宝石,送给了病理科的同事)

到此,治疗基本结束。

第3次治疗,总共花了将近0块吧。希望不会复发。

(坚持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

(其实我也觉得我废话挺多的,其实门诊手术术中跟患者聊天,主要是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当然,还有缓解我自己的紧张情绪啦。)

然后我觉得我如果不知道无所谓,但是我知道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方法而不告诉你就是我的失职了,当然你可以不同意我的治疗方案的。

患者总希望医生提供一个完美的方案并执行,其实这是牺牲了患者自己的知情选择权。作为医生,我只能提供我的治疗方案,我会尽可能的让他符合循证医学证据。你有不懂或疑惑的地方可以咨询我的,我会尽力的解释清楚,但是选择权在你手上的。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yxgn/806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