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楼说个话,这社会上有两种人觉得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一种是刚毕业的高材生,一种是暴发户,更有甚者是那些从没有接触过临床的中医爱好者,他们的勇气其实只是来源于理论,读了几本医书就认为没有他治不了的病,或者没有中医治不了的病;暴发户也是这样的,直到最后碰到头破血流的也往往是看不清自己的,因为眼睛都被自己的血模糊了,呵呵。所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除非自己早点开窍,能正确认识镜子中的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才能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
回忆自己自从学医入门那天起,师父就对我说过“三年学个大大夫,十年学个小大夫”,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刚开始学习时,我自己也不明白,我自己也认为中医这门学科是挺简单的,理论背下来,汤头都记住,就没有什么病是治不了的了,许多学子其实我觉得我们是一样的,在开悟之前都是遇到胃胀厌食的就是炒麦芽、焦三仙、鸡内金;遇到失眠的就是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遇到皮肤病就是地肤子、蝉蜕、浮萍…直到后来慢慢接触临床,我发现这样的路是完全行不通的,这样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可能有未来的,此时我也迷茫了、惆怅了,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困难出现在面前时总会有贵人出现,或许这就是我学医的初心打动了医圣张仲景,我一直认为冥冥之中是医圣张仲景安排了我与黄煌老师结缘,十余年来我从黄煌老师那里学到了太多太多,黄老师对我影响更是极其深远!
从此我寻找到了中医的根,记得黄老师说过的那句话,至今记忆犹新,黄老师说“经方不是中医学的全部,但经方是中医学的规范”,尤其是方证、药证,这就是中医的循证医学,病有千奇百怪,但是我们始终能够从繁杂的病里面发现证的蛛丝马迹,自此我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例如昨天看的一个患者,主诉极其复杂,患者胸背痛、胃胀、大便不爽、、心慌、高血压为主,虽然是个线上问诊的患者,但是我断定她还有别的问题,于是我给她分析,告诉她除了主诉症状外还包括,乏力腿沉、眼干耳痒、肩颈酸困、甲状腺结节、困但是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很容易醒,当问到她是否容易梦见死人时,家属表示遇到了神医,其实哪里有神医呀,只不过熟能生巧罢了,患者舌苔黄腻,舌尖红,舌质暗,明显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在此基础上又合入了栀子厚朴汤,这两张方各方我在临床中使用的极多,多以绝经后也就是60岁左右的妇女居多,体格相对壮实、脾气急躁的这类人群,用是可以说百发百中的!
小柴胡汤作为天然免疫调节剂、桂枝茯苓丸作为天然的“东方阿司匹林”、五苓散治水,柴胡桂枝汤治热、温经汤种子等都是实实在在的有效方,这样的方的应用改变了我最初对中医的看法,中医不是老百姓传统认知中只能调调身体的医学体系,中医,尤其是经方是可以治疗实实在在的病的,头疼感冒、肿瘤占位、风湿免疫、各种感染,即使棘手的非典新冠中医也是屡立战功的。
我自己之所以能建立起这样的自信,这脱离不了正确的学医方法和悟性、加之老师的正确引导,再加上自己不断在临床中摸索总结对比,这些使我看病的思路彻底发生了转变,到后来我逐渐的学会了半夏泻心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30余年的湿疹、荆防柴苓汤治疗反复过敏性喉头水肿、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抵挡汤治疗精母细胞瘤、小柴胡汤合海藻甘草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70老妇的卵巢癌等不胜枚举,这就是方证相应的用武之地,这就是经方的魅力。
每当想起启蒙恩师蓟州区蒙善廷老中医经常教导我的那句话,“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犄角不敢顶”,其实很朴实很通俗的一句话,但是这其中一定蕴含着老师一辈子的处世智慧,老人家虽然已经仙逝,但是老先生的音容笑貌和临证处世的智慧我至今都不曾忘记。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