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母义明教授访谈
编者按首部内地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制定规范及GRADE系统指定的“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药物临床应用快速建议指南”制定完成。在本届CDS会议上,医院母义明教授在胰高血糖素-1(GLP-1)与胰腺内分泌的专题研讨会上发表了相关的精彩演讲。《国际糖尿病》就该话题现场采访母教授。指南的制定背景、过程及其意义我们制定“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药物临床应用快速建议指南”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第一,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药物包括DPP-4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在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这类药物因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可改善β细胞功能且具有不增加体重及低血糖风险较小等优势,因此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第二,这类药物在中国上市时间并不是很长,我们希望广大临床医生对这类药物能有客观公正的评价。第三,很多医生对这类药物可能并无太多临床应用经验。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制定了“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药物临床应用快速建议指南”。
制定过程中,首先我们开展调查,以确定应用过及打算应用肠促胰素类药物的医务工作者,包括医生、药剂师、护士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快速指南旨在针对医务工作者在时间、精力及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最 糖尿病的一线、二线及三线治疗药物划分是基于很多循证医学证据而进行的。治疗糖尿病时,我们一方面希望药物有效,另一方面也希望其药物不良反应能相对较小,价格相对较便宜,应用历史比较长。因为应用历史越长的药物,其应用证据通常会越多。众所周知,二甲双胍是各指南推荐治疗T2DM的一线用药。但是有一个客观事实我们无法否认,那就是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尤其以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比较多见。因此,约有20%~40%的患者并不适合选用二甲双胍治疗,这其中就包括伴有胃肠道溃疡、胃肠道反应过大、消瘦及应用后体重进一步下降的患者。对不能耐受二甲双胍的患者,我们需要知道推荐应用哪一种药物更加合理。基于此,从药物使用方法、作用机制、对心血管及对β细胞的保护作用等方面考虑,该快速指南认为DPP-4抑制剂是继二甲双胍之后可被推荐为一线用药的选择(图2)。
▲图2.DPP-4抑制剂是继二甲双胍之后可被推荐为一线用药的选择
DPP-4抑制剂适用于特殊T2DM患者DPP-4抑制剂的优点在于服药比较简单,胃肠道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且低血糖风险较低。因此,其不仅适用于某些特殊人群,而且适用于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这些患者不要将DPP-4抑制剂与GLP-1受体激动剂联用即可。因为这两种药物作用存在重叠,没有必要联合应用。DPP-4抑制剂的临床优势在某些特殊人群,例如老年患者中更能体现出来。老年人群的治疗依从性较差,且通常所需服用的药物种类较多,数量较大,常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等问题。而大部分DPP-4抑制剂一天仅需服用一次,且对应用时间(餐前还是餐后)无太多要求,因此,其在特殊人群中优势尤为明显。我们特别强调,尤其对可能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我们在不想增加其体重,并让患者服药更加方便时选择DPP-4抑制剂是非常合理的。因此,指南认为在某些特殊人群中DPP-4抑制剂的优点更能体现。
往期精彩
◆DPP4抑制剂较磺脲类具有更低的低血糖及心血管疾病风险
◆中国真实世界数据证实:DPP4抑制剂心血管安全性优于磺脲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沙格列汀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版
权
声
明
版权属《国际糖尿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国际糖尿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