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访ADC指南更新版撰写者丨中国痴呆诊疗

随着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阿尔茨海默病(AD)等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家庭和谐。纵观我国国情,痴呆的诊断和治疗任重而道远。从第1版的《中国痴呆诊疗指南》到修订更新后的《中国痴呆诊疗指南》(第2版),都承载了痴呆领域医师无数的汗水及无私的奉献。本刊记者非常荣幸采访到牵头第2版指南修订的田金洲教授和解恒革教授,分别从指南的更新内容、指南的特点等方面对第2版指南进行全面了解,以期更切实全面的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痴呆疾病提供参考。

医师周刊:您主编修订的《中国痴呆诊疗指南》(第2版)在诊疗知识和技术方面都有所更新,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该指南,此版指南与年版指南相比更新了哪些内容?此版指南特点有哪些?

田金洲教授:众所周知,因语言、文化、种族特质和生活环境不同,我国所面临的临床问题并非完全与西方等同,因此,中国的临床实践指南不应该总是西方人的作业,而应该立足需求,做我们自己的循证指南。《中国痴呆诊疗指南》指南工作组在会长王鲁宁教授领导下,完成了对年版指南的更新和修订,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病、额颞叶变性及其他痴呆等7类18种痴呆病因,涉及诊断、检查、治疗和预防的推荐意见共条。与年版指南相比,新增痴呆病因13种,新增推荐意见条,并具有如下特点:

●引进国外最新技术:对于同类指南尚未纳入的最新国际标准、检测技术和治疗方法,本指南进行了选择性更新,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国际学术进展,如年-年期间发表的《轻度认知损害的实践指南更新概要》、《肌萎缩侧索硬化—额颞叶谱系疾病》、《路易体痴呆共识标准》、《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联合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指南》等。

●补充本土研究成果:推荐我国的研究证据和指南共识,不仅是本指南的一贯追求,更是本指南不同于其他指南的特色之一,目的在于真实全面地反映我国痴呆领域的发展成就,改善指南的易用性和实用性。如年-年期间发表的《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中国进行性核上麻痹临床诊断标准》、《中国记忆体检专家共识》和《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共识》等。

●突破传统共识观点:除少数年版指南中的合理推荐继续应用在本指南中,绝大多数更新和补充的推荐意见都有自己独立的观点,避免了将国外指南翻译后贴上中国标签或人云亦云。如率先将有额颞叶变性病理特征的6种临床表型归入“额颞叶变性及相关谱系疾病”,率先推荐多奈哌齐用于路易体痴呆以及银杏叶提取物EGb用于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等。这些特色使本指南在不失先进性同时,更多自主、更接地气和更多选择。但由于我们的临床水平、时间、精力、知识层面的局限性以及学术观点、操作流程的相关影响,本指南不免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缺憾之处。恳请广大同仁、前辈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未来再版中进行修改和完善。

医师周刊:结合您的临床经验,请您谈谈中医药诊治老年痴呆症有哪些进展?对于中医药在AD防治中的地位,您有什么看法?

田金洲教授:中医药治疗痴呆独具特色,因现行中医药新药研究技术标准陈旧,落后于国际规范和学术进展,缺乏与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医辨证施治特点相适应的技术平台,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在国家重大专项资助下,通过多学科协同研究,创建一整套包括诊断、辨证、治疗、评价、质控等在内的中医药治疗痴呆临床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平台,推动了我国痴呆早期诊断、辨证分型、证候疗效评价等技术进步和中医药治疗成果转化,结束了长期以来中医药临床试验“诊断参数靠引进、证候疗效作陪衬、研究报告欠完整、数据朔源难完成”的现状。

医师周刊:您一直致力于中医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平台建设与转化,请您谈一下在提高痴呆诊治水平方面您做了哪些工作?

田金洲教授: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我国语言文化种族相应的诊断参数缺乏导致痴呆早期诊断率低、漏诊率高的现存问题,我们研制了《北京版AD操作性诊断标准》,经例人群检测,敏感性高于国际标准15%(83%)而特异性相同(89%),在AD国际大会和AD学会会刊发表。核心标准如情景记忆损害阈值比国外低2.4分,敏感性和特异性却提高18.1%和11.6%,获中华医学会指南和国外专家推荐;与年龄相关的MRI内侧颞叶萎缩阈值使AD漏诊率从40.0%降到15.5%;主笔的《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标准》和《简短认知测试在痴呆诊断中的应用指南》填补了国内空白。

二是证候客观化缺乏是证候分型和证候疗效评价一致性低的瓶颈。我们研制了以症状和体征权重为依据的《痴呆证候要素量表》是首个国际期刊发表的证候量表,辨证一致性达83.2%,较传统方法提高30.5%;基于临床医生印象加照料者补充信息的《痴呆证候变化总体印象量表》是首个证候疗效评价的客观化和定量化量表,减少患者报告结局(PRO)的偏差。

三是中药临床研究与西药最大不同是辨证施治的个性需求。我们牵头制定的《中药新药用于痴呆的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更新了15年前的旧标准,被主管部门推荐为国家指南。并设计了8个中药临床研究方案获美国临床试验网站注册,促进了7个用于痴呆的中药新药的临床转化。除此之外,《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已面向全国推广。

医师周刊: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我国AD的治疗现状?我国的痴呆指南有哪些进展更新?指南的更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解恒革教授:我国痴呆人数高居世界各国之首,占全球1/4,是欧洲痴呆人数的总和,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占80%,且早期诊断困难、发病机理不清、对因疗法缺乏,致死率和致残率高,花费巨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年版)出版以来,我国先后出版了《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年版;年版)、《中国痴呆诊疗指南》(年版)和其他单病种诊疗指南和共识,使我国对痴呆的认知、治疗和预防逐步得到了改善。其中,年版即第1版《中国痴呆诊疗指南》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基于自主定义的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的本土化临床实践指南,至今已印刷5次。随着痴呆诊疗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和进展,已难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为此,由我牵头,联合全国57医院的65名专家参加,从年底启动修订工作,针对原指南中存在的过时、缺失和偏差的推荐意见及其证据描述,进行更新、补充和纠正,旨在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决策选择和更先进的诊断治疗技术,以提高痴呆的诊断率、准确性和疗效水平,同时为改善医疗行为和指导医疗保险提供依据,也可为患者家属及照料者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中国痴呆诊疗指南》(第2版)指南共识小组分别于年11月5日、年12月22日和年1月21日召开共识会议,对本指南所涉及的重要问题的证据描述和推荐意见进行逐条评论并在“同意”、“不同意”、“不确定”进行选择性投票。随后通过电子邮箱和







































北京那个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市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yxlb/234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