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径说”、“试了再说”到“多元预测”
面对一位进入围产期的孕妇,帮助孕妇确定是否可以阴道分娩是一个摆在产科甚至麻醉科和新生儿科医生面前的现实问题。
尽管测量骨盆、双顶径这个“孔径说”已经成为历史了(见文献),但还不是忘却的记忆。到底能否顺产?行不行试一试再说,这种做法在有了无痛分娩后开始流行。既然试产不再痛苦,与其说预测还不如试一试,试产是胎儿能否阴道分娩的金标准。
见文献:
JEFERGUSONII,SistromCL.Canfetal–pelvicdisproportionbepredicted.ClinicalObstetricsandGynecology.Jun1;43(2):-64.
胎儿从阴道娩出的过程太复杂了。除了胎头双顶经和骨盆的各种径线不说,阴道软组织、胎儿的体重、枕位还有胎儿下降时的旋转过程等众多因素都决定着分娩的过程,似乎很难预测,然而人们并没有放弃希望。在预见性医学时代,对剖宫产高危产妇超前镇痛可以避免全麻剖宫产、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增加母婴安全性已经写入指南并付诸于临床实践中,但是,能否有个可靠的预测模型或办法呢?
针对当今产妇年龄偏大、肥胖产妇较多、婴儿出生体重偏大的现状,这篇来自爱尔兰、筛选人群包括了他们国家80%分娩量之多、动用了全部7个医学中心科研资源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到了足月2,名初产妇中名中转剖宫产(21%)的临床产前资料,通过多因素回归模型,发现母亲年龄大、身高矮、体重指数高以及超声测得的胎儿大腹围和胎儿大头围五个临床组合指标,可以预测初产妇阴道分娩需转为剖宫产高危的产妇。
那么,这种预测方法可以应用到所有阴道试产的产妇吗?这篇文章将改变我们现有的临床实践吗?众所周知,一个新的临床发现需要重复被人论证并确定其科学性后才能付诸于临床实践。美国西北医院Grobman教授预测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率的模型,在经历过多个国家产妇的多个研究验证后才被纳入了美国母胎医学会的推荐(见链接)。显然,我们需要通过论证确定其有效性后才能回答这些问题。或许一个论证只有西方人的数据还不足以让人信服,更何况西方人都还没有验证过的研究结果。
见链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