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中医药科学研究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心任务。建院60余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中医药基础理论、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及中药新药研发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屠呦呦终身研究员由于在青蒿素发现及其应用于疟疾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先后于年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华伦·阿尔波特奖,年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成为在中国大陆开展科学研究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第一位中国科学院家,中国科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也是中国医学界、中医药成果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继诺奖之后,屠呦呦又获得年国家最高科技奖。
截止年底,我院共获得各级科技奖励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58项(第一完成单位),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及全国科技大会奖18项,省部级及社会力量奖余项。
我院科研实力在中医药领域中首屈一指,拥有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和4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医院)。行业内顶尖的中文期刊如《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国针灸》《针刺研究》均为我院所属。
我院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二级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授予权,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我院拥有4名两院院士,5名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19名岐黄学者,多名高级专家和研究员,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自年以来,我院已培养38届毕业生,其中大多数己经成为国内外中医药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领军人物。
我院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于中医药科研和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以服务社会需求和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医疗等工作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类型
(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相应学科门类的学术型学位;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从事中医学或中药学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专业学位,包括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在招生专业目录中,专业代码以“”开头的专业均为该类型硕士研究生。
三、招生规模:
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名(含推免生),其中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名,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名,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名。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为准。
四、报考条件:
(一)全国统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3号);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可再次报考硕士研究生,但学校不提供奖学金。
5、报考专业学位资格要求:
(1)报考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为7**)必须为统招五年一贯制(不包括专升本和专接本)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且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9号)文件规定,须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专业要求(本科毕业专业为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及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要求(已参加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在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退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均不能申报);复试须参加临床专业技能考核,入学后采取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接轨的培养,毕业后授予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2)报考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为6)主要接受医药专业类毕业生报考,也接受相关学科的专业(理、工、农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6、大学英语四级(CET-4)分以上(含分),在境外(英语为主要语言国家)获得学历学位者需提交学历学位认证证书,并在复试阶段进行加试。
(二)推荐免试
接收成绩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学术学位)。考生应取得毕业学校年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具体办法参见《年接收外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被我院接收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且不得再参加全国统考。
三、报名
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预报名时间:年9月24日~27日,每天9:00~22:00。
以上时间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最终公布为准。
2、报名流程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