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中医药和循证医学融合发展

“中医药疗效要有科学的、具体的证据。”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健康中国循证中医药平行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提出,循证医学能够让患者得到合理治疗,指导企业更加   

据张俊华介绍,过去20年,中医药学与循证医学融合发展,推动了循证中医药学的形成。中医药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数量跨越式增长,形成了可供临床诊疗及管理决策的初步证据基础。为此,循证中医药研究联盟研制了中成药临床证据指数分析方法,发布了中成药临床循证评价证据指数,以体现中成药临床有效性证据的综合强度。

  

此次发布的证据指数,是以临床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的。指数围绕冠心病心绞痛、中风和肿瘤三类疾病分析了当前可获得临床研究证据,分别遴选出各类疾病TOP10中成药。包括口服中成药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胶囊、速效救心丸、脑心通胶囊、血府逐瘀胶囊、安宫牛黄丸、养血清脑颗粒、灯盏生脉胶囊、平消胶囊、贞芪扶正胶囊等。

向全行业发出倡议

  

“这些证据指数只代表昨天,不代表今天,千万不能骄傲。”张伯礼特别强调,就像张俊华刚刚提到的,这项研究还存在许多局限和不足需要努力。今天这个论坛开启了一个大门,中医药领域要拿出更高级别、更过硬的证据服务于健康中国。

  

张俊华表示:“二十年循证中医药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中医药循证决策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从以往的跟踪模仿走到适应性创新的转折点,未来的新征程我们要沿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

  

基于当前证据基础,循证中医药研究联盟将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从病证亚型、核心结局指标、方法学质量和比较优势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推动证据向完善说明书、制修订临床诊疗指南和完善医保政策等方面的需求进行转化。

TIP

年3月12日,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成立暨揭牌仪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举行,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陈冯富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为中心揭牌。

余艳红指出,成立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具体行动。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要肩负起促进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融合发展的重大使命,切实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着眼“国内一流、国际一流”的定位,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优势资源,早日建成国际认可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循证医学研究协作网络,推动中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陈冯富珍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推广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所取得的成果,并对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她表示,中医药是中国的国宝,几千年来对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应当肯定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希望中医药在为中国老百姓服务的同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更多的有关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疗效证据,并积极参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医学的发展。

据了解,当前,世界医学知识与实践的主流模式是以科学证据为核心的循证医学模式,临床证据成为评价医学治疗措施有效性、安全性的主要依据,也成为国家卫生药物政策的重要参考内容之一。有效、安全一直是中医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医药几千年来服务中国、走向世界的价值所在。因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建设国际一流的中医药循证医学学术机构。中心将大力开展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关键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为开展高质量的循证评价研究提供设计科学、质量可控、操作规范、国际接轨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协作网络;大力开展全球中医药循证医学平台建设,利用最新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与全球循证医学优势团队合作,实现高质量证据的存储、共享和转化,促使中医药循证证据在全球范围内被更广泛的接受及推广。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订阅杂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yxlb/8087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