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传承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中医护理能力

康路达白殿风软膏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329769/
唐玲教授

唐玲,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院理部主任,临床护理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护理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主任。兼任北京市中西医结合护理标准化学科基地主任;冯运华中医护理传承工作站负责人;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研究促进会南丁格尔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名誉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护理研究常务理事;《Journalofintegrativenursing》、《中西医结合护理》杂志主编等。作为主编、副主编参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材,主持参与10余项国家级、市级、校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国家专利一项。

为了促进中医护理工作的发展,发挥中医护理队伍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主力军的作用,年10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启动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并成立北京市中医护理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以下简称“提升办”),围绕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研究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开展中医护理传承项目、护理职业发展提升项目、研究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临床护理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国际传播能力提升项目等五大项目。

1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为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服务能力,中医护理发展也需要传承与创新。借鉴中医学领域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开展中医护理传承,探索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加速中医护理老专家学术思想、临证护理经验及护理技术的整理、挖掘,培养一批具有较强传承能力的中医护理优秀人才,为中医护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人才保障。

“提升办”创新开展中医护理传承项目,通过建立“王敏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桂梅芬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冯运华中医护理传承工作室及工作站”,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搭建优质学习平台。“提升办”采用师承的教育模式完成对名老中医护理专家思想传承、理论传承、技术传承、管理理念传承,培养了一批具备较强中医理论、实践与科研能力的高层次的中医护理临床实用型人才,以工作室为单位,以学术传承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基石,开创了新的传承理念。

2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升中医护理临床服务能力

2.1推进“一证一品”中医护理专科示范病房建设,创新中医医疗机构病房管理模式

年“提升办”依托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证的临床重点专科,借助重点专科特色优势,在北京市9个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中建设14个“一证一品”专科护理示范病房,涉及骨科、肛肠科、心血管科、风湿科、脾胃科、肿瘤科、脑病科、妇科、眼科等中医特色专科。在探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中医医护一体化”及“中医人文关怀”的服务模式,实现“病与证”、“施治与施护”、“中医药与中医护理”的结合,从而达到提升护理服务能力、提升中医专科护士的决策力、提升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中医专科护理学术水平,提供有中医特色的证候护理服务。

2.2探索中医护理门诊建设,扩大中医护理服务范畴

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委托“提升办”组织开展前期调研、论证,形成专科中医护理门诊建设方案,在全市范围8家医院开设了中医专科护理门诊,涵盖皮肤科、骨科、乳腺科、眼科、疼痛管理、糖尿病足等中医专科护理。中医护理门诊作为一种中医药服务模式,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是对医疗的有益补充。中医护理门诊以专科优势为特色,为门诊患者提供集专科护理、康复护理、养生保健、慢病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服务,可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中医护理门诊也是展示中医护理内涵的窗口,能够提高就诊者对中医知识的认识,丰富和扩大中医护理服务范畴,增加中医护理人员的职业幸福感。为中医专科护士开展工作提供服务平台,充分展示中医专科护理优势。

2.3组织中医护理专家团队下基层,下沉中医护理专科团队优质资源

“提升办”根据新医院的专科需求,以7医院为指导单位主力组建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由30名中医护理专家组成,均为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年遴选的优秀临床护理专家和(或)医院遴选的专家及骨干。专家团队对基层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充分评估,制定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开展帮扶支持工作。在帮扶过程中,专家团队在中医护理文书规范化写作、中医护理方案优化与落实、中医护理查房的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中医护理科研选题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指导与示范。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蓄力中医护理发展

3.1创新继续教育机制,将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与护士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相结合

“提升办”首创中医护理继续教育“成长树”项目,以“成长树”的形式生动展现,将护士执业发展分为专科、管理、教育3个不同方向的发展路径,为护士提供多样的职业发展规划方向,护士可按照自身的职业规划选择发展路径,接受分层分级分阶段培训,为成为护理专家、护理管理者、护理培训师而努力。

3.2探索开展中医护理培训师培养项目,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积蓄师资力量

年“提升办”开展了北京市百名中医护理培训师培养项目,挖掘一批技术精湛、学术领先、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经过规范、系统、专业的培养,成为“技术好、教学好、管理好”的中医护理培训师,承担全市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任务。年中医院和首都医科医院分别成立“中医五行音乐疗法护理培训师工作室”和“燕京中医外治法护理培训师工作室”,将技术传承推广与护理师资培养有机结合。

3.3探索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和临床护理服务能力

组织医疗、教育、护理等多学科领域专家通过德尔菲法和专家论证法等研究方法按照护士职业发展路径,设置培训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师资管理制度体系、培训基地建设、规范化培训考核评价表,创新中医护理培训机制,构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医护理的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中医护理学科建设,提升中医护理服务及创新能力,促进护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于年在北医院试点先行。

4加强国际间传播交流,推动中西医结合护理国际化发展

中医药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医药文化生命力的高度认同,对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医药文化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心。中医护理在中医药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现代护理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中医护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护、身心并调,加快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轻症患者治愈、减少轻症向重症发展,发挥了医疗与护理的协同作用。

将科研成果发表在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是扩大中医护理国际化传播有效途径,年“提升办”与中华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会联合主办、与国际出版商威科集团合作出版《JournalofIntegrativeNursing》,搭建更为广泛的交流和合作的国际化学术平台,让西方医学更为深入、广泛地接受和认可中医,形成中西医结合护理发展的合力。

《JournalofIntegrativeNursing》发表来自中西医结合护理学领域基础、临床、教学等高质量学术论文。目前设有论著、专家论坛、中医护理传承、中医特色护理、循证护理、疾病康复、养生保健、慢病管理、调查研究、技术与方法、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综述和讲座等栏目。在疫情期间,为分享疫情防控的应对措施和经验,《JournalofIntegrativeNursing》在年3月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辑,对收录的优质稿件进行绿色通道快速出版,将中国医护工作者与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快速传播到全球。

5结语

中医护理队伍建设是推动中医护理发展的基础,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是推动中医护理发展的动力。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创新之举,为培养中医护理人才,深入挖掘中医护理特色,推进中医护理国际化传播与交流,使得中医护理向着精准化、扩大化、深入化发展,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与品质,实现“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全覆盖”及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中医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yxtj/87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