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医学概念
医学核心
医学条件
医学类别
医学创始
国内机构

预防心血管疾病,我们应该怎么做

前段时间,张大爷被检查出来心脏病,关于致病原因,家属们展开了畅想。

“不饱和脂肪酸吃得太多了吧,我之前看过一篇帖子,上面写的就是‘食用过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你是不是记错了,不是饱和脂肪酸吗?”

“不是吧,应该是反式脂肪酸。”

关于张大爷的病因,大家认为是哪种呢?真的如家属考虑的那样是因为脂肪酸摄入过多导致的吗?

不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致使心血管疾病发生?

之前认为,不饱和脂肪酸不易被人吸收,在机体中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造成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但是已经有证据可以表明,该种思路是错误的!

有学者观察研究了例在3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不饱和脂肪酸干预组,另一组为对照,进行了长达3.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心源性猝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参考来源:《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预防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已经有循证医学可以证实,不饱和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在减轻炎性因子刺激、消散炎症反应等方面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一方面,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并且诱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

另一方面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二十碳五烯酸与二十二碳六烯酸,它们能激活单核、巨噬、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通过对核因子信号传导、环氧化酶-2-表达等过程形成抑制作用,减少危害心血管因子的数量。

还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合成特异性促进消退介质,更好地调节中性粒细胞活性及趋化因子释放过程,诱导内皮组织从炎症状态转变到较稳定的状态中,促进组织内炎症反应的消退过程,复原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预防心血管疾病。

饱和脂肪酸,是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不饱和脂肪酸主要起到的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那饱和脂肪酸呢?

饱和脂肪酸一直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之一,多个健康饮食指南均给出了“为了保障心血管健康,应该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的食物”的建议。

但是近期来发现了一些反向的声音,像“增加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奶制品摄入,不仅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会降低心血管的发生率。”“非洲饮食多富含饱和脂肪酸,但是当地人血清胆固醇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都很低。”

有学者研究发现,将饱和脂肪酸给身体提供的能量从12.9%降到7.9%,并用碳水化合物代替空出的能量供应占比之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反而增加了7%。(参考来源:《膳食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另外有学者发现:食用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替代饱和脂肪酸之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没有明显变化;而利用高血糖指数碳水化合物替代饱和脂肪酸,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增加了33%。怀疑并不是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有影响,而是对照组的成分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但是事实上,饱和脂肪酸究竟是对心血管疾病有害、还是影响不大、或者是有保护作用?关于这个问题,仍需要不断地研究去探索真相。

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疾病有什么影响?

所谓反式脂肪酸,主要指的是一类化学结构中至少含有1个反式构型非共轭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类分子的总称,它对心血管疾病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这和反式脂肪酸的来源有一定的关系,日常生活中的反式脂肪酸主要包括天然型和工业型两种。在动物的肠道内通过细菌生物氢化作用形成的称为天然型,而对植物油进行部分氢化、除臭、高温等处理产生的属于工业型反式脂肪酸。

工业型的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系统有害,通过增加血液中的甘油三酸酯和α-脂蛋白的水平、减小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的粒径,对血脂代谢产生有害影响;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然而,添加天然型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具有抑制斑块形成的功效,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这种结果的出现,可能与天然型反式脂肪酸在体内进行去饱和化转化为共轭亚油酸(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物质水平)有关。

远离心血管疾病,我们应该怎么做?

读到这里想必大家对于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大家知道除了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天然型反式脂肪酸的摄入之外,想要远离心血管疾病的侵扰,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1、控制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

加入减肥大军中的人员,不仅是因为爱美之心,更因为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

过多的脂肪堆积在体内和很多疾病都有关联,其中不乏有各种心血管疾病,像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所以说根据个人的能量需求进行供应能量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以适当减少能量的供应。

除了减少供应之外,通过运动消化多余的能量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规律的运动可以调节机体代谢、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抗氧化等途径,降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

2、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一项针对“蔬菜水果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人群分析”发现:每天增加80克左右的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可以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下降12%。(参考来源:《AHA促进心血管健康膳食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也推荐蔬菜水果摄入量应达到每人每天克及以上,但是注意尽量不要选择榨汁的方法摄入蔬菜水果,榨汁的过程之中使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类黄酮等营养素大量丢失。

3、选择全谷物食品

全谷物饮食能够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间接发挥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针对例人群,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发现:全谷物饮食的人员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低了21%,且全谷物饮食的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之间呈现负性相关关系。(参考来源:《AHA促进心血管健康膳食指南》)

4、减少深加工食物的摄入

就拿肉类食物来说,一般情况下,建议食用新鲜的鱼类、家禽类等。

不建议食用经过深度加工的肉类,像经过烟熏的肉食、风干的香肠、罐头等,含有的胆固醇比未加工之前高,而且为了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会添加多种添加剂,也是不利于心血管系统健康的。

医生寄语

少吃3类脂肪酸,心脑血管风险可大幅度下降?对于工业型反式脂肪酸来说是正确的说法;对于饱和脂肪酸来说,已经出现了争议;而不饱和脂肪酸和天然型反式脂肪酸,这种说法显然已经不适用了。

想要远离心血管疾病,我们上述提到的四点建议都是可以听取的哦。

参考文献:

李兰芳,彭国龙,姜志胜.《AHA促进心血管健康膳食指南》解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30(04):-.

韩文静,从仁怀,陈鹏等.膳食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3(5):63-68.

王金萍,李汶罡,陆金莹.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预防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学,,13(02):82-83.

严靖,孙沁梅,冯琴.反式脂肪酸对血脂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危害及机制[J].医学综述,,27(11):-.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gshanl.com/yxtj/87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